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全民科学健身需求的多样化,人们迫切需要新型的运动与健康促进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指导。本书以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为核心,深入浅出地讲授了人体运动的健康体适能、运动与健康促进、完善人格和社会适应等几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揭示了体育运动将健康关口前移的原理和方法手段。每章结合案例,以问题为驱动引入相应的理论知识点和运动能力训练方案及实践方法,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运动促进健康的途径,掌握科学运动的原理和方法,提升学习者对运动促进健康的认知水平,促使其自觉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运动内驱力,最终提升健康水平。
本书在全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人体科学运动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突出教材的实用性,旨在解决高校体育理论指导运动实践不足的问题。本书既可以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普修课、选修课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各级各类体育教师培训、进修用书。
- 前辅文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健康与亚健康
- 第二节 体力活动与健康
- 第三节 运动的益处与风险
- 第二章 运动前体质评价与风险评估
- 第一节 运动前自我排查
- 第二节 实验室体质测量与评价
- 第三节 与运动能力有关的指标测试
- 第三章 运动与心肺耐力
- 第一节 心肺耐力
- 第二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第三节 有氧运动
- 第四节 有氧运动的训练方法
- 第四章 运动与骨骼
- 第一节 骨与骨重建及其影响因素
- 第二节 骨和关节健康促进的原则
- 第三节 骨和关节的训练方法
- 第五章 运动与肌肉适能
- 第一节 肌肉收缩原理
- 第二节 肌肉适能及影响因素
- 第三节 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
- 第四节 肌肉力量训练的实践
- 第六章 运动与体重管理
- 第一节 运动与能量代谢
- 第二节 能量平衡
- 第三节 运动减重原理与方法
- 第四节 运动实践与监控
- 第七章 运动与柔韧素质
- 第八章 运动与疲劳
- 第九章 运动与心理健康
- 第一节 心理健康与评价
- 第二节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 第三节 体育锻炼的心理调适作用
- 第四节 运动参与的心理因素
- 第十章 运动行为改变
- 第一节 运动行为改变
- 第二节 使用动机访谈
- 第三节 对运动行为的威胁
- 第十一章 运动与损伤
- 第一节 运动损伤及其预防
- 第二节 常见运动项目中的运动损伤
-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
- 附录一 体力活动准备问卷(PAR-Q)
- 附录二 SCL-(症状自评量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