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版)


作者:
刘万伦 田学红
定价:
32.60元
ISBN:
978-7-04-040941-3
版面字数:
42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357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4-09-26
读者对象:
教师教育
一级分类:
教师培养
二级分类:
教师教育公共课

本书是教师教育公共课教材,是在第1版基础上的修订2版。本次修订,结合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试行)》对全书内容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删去了第1版中第三章儿童认知发展与教育,改为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删去了第1版中第四章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改为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增加了第十章教师心理。修改后的内容,涵盖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的儿童发展、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等模块的主体内容,覆盖了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中与心理学相关的全部知识点。

本书以实践运用为指引,案例分析为技术,突出基础性与应用性,重点突出了心理学知识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教材,可作为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用书,还可以作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

  • 前言
  • 第一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
    • 导论
    • 第一节 认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
      •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 第二节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与教学
      • 一、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
      • 二、通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来改进教学
    • 第三节 成为会学习的学生和专家型教师
      • 一、成为会学习的学生
      • 二、成为专家型教师
  •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
    •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 一、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 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 第二节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 三、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5
    • 第三节 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理论
      • 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 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 三、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四、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 第三章 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 第一节 小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 一、小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 二、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 三、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 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 五、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 六、小学生言语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 第二节 小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与教育
      • 一、小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
      • 二、小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 三、小学生消极情绪的调节
    • 第三节 小学生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 一、小学生的人格发展特征
      • 二、影响小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 三、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 四、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 第四节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教育
      • 一、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 二、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 三、小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与转化
    • 第五节 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指导
      • 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与培养
      • 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与培养
      • 三、小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与指导
      • 四、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四章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 第一节 中学生身体发展与教育
      • 一、中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
      • 二、促进中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 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 一、中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 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 四、中学生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 五、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 第三节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与教育
      • 一、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
      • 二、中学生良好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 三、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及其调适
    • 第四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与教育
      • 一、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
      • 三、中学生的人格差异与人格塑造
    • 第五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与教育
      • 一、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 二、促进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 第六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教育
      • 一、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 二、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 三、中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
  • 第五章 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
    •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
      •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理论
      • 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 三、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四、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 第二节 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IV
      • 一、观察学习
      • 二、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
      • 三、观察学习与示范教学
    •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
      • 一、格式塔的顿悟—完形学习理论
      •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
      • 一、成为“完整的人”的学习目标
      • 二、内在的学习动机
      • 三、有意义学习
      • 四、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
      • 五、以学生为中心
      •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七、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 第五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 三、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 第六章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 一、动机与需要、诱因
      •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 三、学习动机的类型
    •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 一、强化动机理论
      • 二、成就动机理论
      • 三、归因理论
      • 四、自我效能理论
      • 五、自我价值感理论
      • 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三节 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V
      • 一、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 二、运用强化动机理论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
      • 三、帮助学生设置合理有效的目标
      • 四、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 五、根据归因理论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 六、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满足学生的缺失需要
  • 第七章 知识的学习
    • 第一节 知识概述
      • 一、知识的一般概念
      • 二、知识的分类
      • 三、知识的学习过程
    •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 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
      • 三、概念与规则的学习
    • 第三节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 一、程序性知识的一般概念
      • 二、动作技能的学习
      • 三、心智技能的学习
    • 第四节 认知策略的学习
      • 一、认知策略概述
      • 二、元认知
      • 三、常用的认知策略
      • 四、教会学生运用认知策略
  • 第八章 学习迁移
    •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
      •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 第二节 学习迁移理论
      • 一、形式训练说
      • 二、共同要素说
      • 三、概括化理论
      • 四、关系转换说
      • 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 六、产生式迁移理论
      • 七、建构主义迁移理论
    • 第三节 促进学习的迁移
      • 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 二、为促进学习迁移而教
  • 第九章 问题解决
    •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 三、学生解决问题的特点
    • 第二节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一、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 三、设计教学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 第十章 教师心理
    • 第一节 教师角色心理
      • 一、教师的多重角色
      • 二、教师的角色心理冲突
      • 三、教师角色冲突的调适
    • 第二节 教师心理特征
      •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
      • 二、教师的能力结构
      • 三、教师的情感特征
      • 四、教师的威信
    • 第三节 教师的成长
      • 一、教师成长的过程
      • 二、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
      • 三、教师成长的途径
    • 第四节 教师心理健康
      • 一、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 三、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 第版后记
  • 版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