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植物生理学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作者:
李唯
定价:
42.80元
ISBN:
978-7-04-032272-9
版面字数:
63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411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出版时间:
2012-01-19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生物科学
二级分类:
植物生理学

本教材在内容上力求体现植物生理学专业基础课的理论性和通用性,尽可能展示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编写思路上,注重基本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注重相关试验的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重视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在阐明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调控方面的应用,突出启发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教学效果。在编写形式上,力求更多参考引用国内外教材及科技期刊的最新图表资料,并对一些经典图表做了必要的修改与色彩调整,以使教材简明清楚,图文并茂。

本书篇幅适中,适宜综合性大学及农林师范院校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科研人员和专科院校教师参考用书。

  • 前辅文
  • 绪 论
    • 一、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定义
    • 二、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概况
    • 三、 植物生理学研究展望
  •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 第一节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 一、 植物体内的含水量及水分存在的状态
      • 二、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
    •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吸水特性
      • 一、 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 二、 细胞的吸胀吸水
    • 第三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 一、 根系的吸水区域
      • 二、 根系吸水能力与土壤的水势
      • 三、 根系吸水的途径
      • 四、 根系吸水的方式与动力
      • 五、 影响根系吸水的环境因素
    • 第四节 植物的蒸腾作用
      • 一、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 二、 蒸腾作用的度量指标
      • 三、 植物的蒸腾及其调节
    • 第五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 一、 水分运输的途径与速度
      • 二、 水分沿导管上升的机制
      • 三、 影响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环境因素
    • 第六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 一、 作物的需水规律
      • 二、 合理灌溉的指标
  •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 第一节 植物的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
      • 一、 植物体内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 二、 植物的必需元素
      • 三、 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与缺素症状
    •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一、 细胞吸收溶质的特点
      • 二、 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
    •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一、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 二、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部位
      • 三、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 四、 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土壤因素
    • 第四节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配
      • 一、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 二、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配
    • 第五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 一、 植物需肥的规律
      • 二、 合理施肥的指标
  •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意义与度量
      • 一、 光合作用的概念
      • 二、 光合作用的意义
    •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色素
      • 一、 叶绿体的结构与组成
      • 二、 叶绿体内色素的性质和结构
      • 三、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影响因素
      • 四、 光合色素蛋白复合体
      • 五、 叶绿体内色素的光学特性
    •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机制
      • 一、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 二、 光合作用的碳同化
    • 第四节 光呼吸
      • 一、 光呼吸的概念与特点
      • 二、 光呼吸的生化过程
      • 三、 光呼吸的生理意义
    • 第五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 一、 光合作用的度量
      • 二、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 三、 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内部因素
    • 第六节 植物光能利用效率
      • 一、 植物光能利用率相关的几个概念
      • 二、 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 三、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 第一节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 一、 概念与类型
      • 二、 呼吸作用的指标
      • 三、 呼吸作用的生物学意义
    • 第二节 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样性
      • 一、 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
      • 二、 发酵作用
      • 三、 三羧酸循环
      • 四、 磷酸戊糖途径
      • 五、 乙醛酸循环
      • 六、 乙醇酸氧化途径
      • 七、 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及其生物学意义
    • 第三节 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
      • 一、 呼吸链概念及其组成
      • 二、 氧化磷酸化
      • 三、 呼吸链电子传递的多样性
      • 四、 末端氧化酶系统的多样性
    • 第四节 呼吸代谢的能量变化及调节
      • 一、 呼吸代谢能量的贮存与利用效率
      • 二、 呼吸作用的调节
    • 第五节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 一、 影响呼吸速率的内部因素
      • 二、 影响呼吸速率的外部因素
    • 第六节 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 一、 呼吸效率(生长效率)的概念和意义
      • 二、 呼吸作用与种子萌发
      • 三、 呼吸作用与种子成熟
      • 四、 呼吸作用与种子安全贮藏
      • 五、 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
      • 六、 呼吸作用与果实成熟和保藏
  • 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 第一节 韧皮部中有机物的运输
      • 一、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系统
      • 二、 韧皮部中的物质运输的形式、方向与速度
    • 第二节 韧皮部中有机物质的装载与卸出
      • 一、 韧皮部的装载
      • 二、 韧皮部的卸出
    • 第三节 韧皮部中有机物质运输的机制
      • 一、 压力流动学说
      • 二、 细胞质泵动学说
      • 三、 收缩蛋白学说
    • 第四节 同化物的分配
      • 一、 同化物的分配
      • 二、 同化物的再分配和再利用
  • 第六章 植物的生长物质
    • 第一节 生长素类
      • 一、 生长素的发现
      • 二、 天然的和化学合成的生长素化学结构和种类
      • 三、 生长素的分布和运输
      • 四、 生长素的生物代谢
      • 五、 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 六、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 第二节 赤霉素
      • 一、 赤霉素的发现
      • 二、 赤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种类
      • 三、 赤霉素的分布和运输
      • 四、 赤霉素的生物合成
      • 五、 赤霉素的作用机制
      • 六、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 第三节 细胞分裂素类
      • 一、 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 二、 细胞分裂素的化学结构和种类
      • 三、 细胞分裂素的分布、运输及存在形式
      • 四、 细胞分裂素的生物代谢
      • 五、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制
      • 六、 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 第四节 脱落酸
      • 一、 脱落酸的发现
      • 二、 脱落酸的化学结构和种类
      • 三、 脱落酸的分布、存在形式及运输
      • 四、 脱落酸的生物代谢
      • 五、 脱落酸的作用机制
      • 六、 脱落酸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 第五节 乙烯
      • 一、 乙烯的发现和结构
      • 二、 乙烯的生物合成和调节
      • 三、 乙烯的作用机制
      • 四、 乙烯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 第六节 其他植物生长物质
      • 一、 油菜素内酯
      • 二、 茉莉酸类化合物
      • 三、 水杨酸
      • 四、 多胺类化合物
      • 五、 植物生长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 第七节 植物生长抑制和生长延缓剂
      • 一、 植物生长抑制剂
      • 二、 植物生长延缓剂
      • 三、 应用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
  • 第七章 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
    • 第一节 细胞通讯方式与细胞间信号传递
      • 一、 细胞通讯方式
      • 二、 胞外刺激信号传递
    • 第二节 胞间信号的跨膜转导
      • 一、 信号受体
      • 二、 植物G蛋白
    • 第三节 cAMP信号转导
      • 一、 cAMP的发现及第二信使学说的提出
      • 二、 cAMP信号转导途径
      • 三、 cAMP的生理调节功能
    • 第四节 肌醇三磷酸、二酰甘油信号转导
      • 一、 肌醇磷脂信号分子的产生与灭活
      • 二、 肌醇磷脂信息传递系统的生理调节功能
    • 第五节 植物钙信号的转导
      • 一、 植物细胞Ca2+动态及其调控机制
      • 二、 植物细胞Ca2+信号特异性的产生
      • 三、 植物细胞Ca2+信号的下游靶蛋白
    • 第六节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对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
      • 一、 对组蛋白的修饰
      • 二、 对转录因子核转位的调节
      • 三、 对转录因子与DNA结合活性的调节
  • 第八章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 第一节 植物生长发育的细胞学基础
      • 一、 植物生长、分化与发育的概念
      • 二、 细胞分裂的调控
      • 三、 细胞生长的控制
      • 四、 细胞分化的控制因素
    • 第二节 植物组织培养
      • 一、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 二、 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 三、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 第三节 种子生理
      • 一、 种子休眠
      • 二、 种子的寿命与活力
      • 三、 种子的老化
      • 四、 种子的萌发
    • 第四节 植物生长的基本特性
      • 一、 植物生长的大周期
      • 二、 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 三、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 四、 植物生长的运动性
    • 第五节 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一、 水分
      • 二、 温度
      • 三、 光照
    • 第六节 植物光形态建成与光受体
      • 一、 光敏色素
      • 二、 隐花色素
      • 三、 紫外线B受体
      • 四、 向光素
  • 第九章 植物的成花及生殖生理
    • 第一节 影响植物成花的环境因素
      • 一、 低温与花诱导
      • 二、 光与花诱导
      • 三、 光周期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
    • 第二节 花器官形成与性别分化
      • 一、 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
      • 二、 环境条件对花器官形成的影响
      • 三、 花的性别分化
    • 第三节 授粉受精生理
      • 一、 授粉生理
      • 二、 受精生理
  • 第十章 植物的成熟与衰老
    • 第一节 种子与果实的成熟
      • 一、 种子的成熟
      • 二、 果实的成熟
    • 第二节 植物的衰老
      • 一、 衰老的类型
      • 二、 衰老的意义
      • 三、 植物衰老过程中超微结构和生理变化
      • 四、 植物衰老的原因和调控
      • 五、 外界条件对衰老的影响
      • 六、 生物技术在植物衰老调控上的应用
    • 第三节 植物器官的脱落
      • 一、 器官脱落的类型
      • 二、 器官脱落的组织化学
      • 三、 激素与脱落的关系
      • 四、 影响脱落的外界因素
      • 五、 脱落的调控
  • 第十一章 植物对逆境的响应与抗逆性
    • 第一节 植物抗逆性的生理基础
      • 一、 逆境与植物的抗逆性
      • 二、 植物响应逆境的生理机制
    • 第二节 水分亏缺与植物的抗旱性
      • 一、 干旱胁迫及其对植物的伤害
      • 二、 植物对水分亏缺的响应与应对策略
      • 三、 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
    • 第三节 涝害与植物的抗涝性
      • 一、 涝害的概念与种类
      • 二、 涝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 三、 植物对涝胁迫的响应与耐涝性的机制
      • 四、 提高植物抗涝性的途径
    • 第四节 低温胁迫及植物的抗寒性
      • 一、 冷害
      • 二、 冻害
    • 第五节 热害与植物的抗热性
      • 一、 热害与植物的抗热性
      • 二、 高温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 三、 植物抗热性的生理机制
      • 四、 提高抗热性的途径
    • 第六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 一、 盐害及其对植物的伤害
      • 二、 植物耐盐性的机制
      • 三、 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
    • 第七节 植物的抗病性
      • 一、 病害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 二、 病害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
      • 三、 植物抗病性的机制
      • 四、 提高植物抗病性的途径
    • 第八节 植物与环境污染
      • 一、 植物与大气污染
      • 二、 植物与水体污染
      • 三、 植物与土壤污染
  • 参考文献

本数字课程是《植物生理学》的配套资源,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出版形式。本数字课程所列资源与教材内容相呼应,先期设有各章小结和知识窗,师生可两者相结合进行拓展学习,后续其上内容会进一步充实,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