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比较教育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作者:
马健生
定价:
33.60元
ISBN:
978-7-04-029318-0
版面字数:
42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365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出版时间:
2010-08-05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教育学

比较教育是一种文化理解,是借鉴他国经验反思、解决本国教育问题的学术领域。本教材的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理论篇,着重于比较教育的理论介绍;第二部分为比较篇,突破了传统的以国别为主的编写方式,代之以专题比较的方式,对有代表性的国家从幼儿教育到终身教育的情况进行详尽的介绍和分析,使读者能够了解并比较不同国家教育的异同及特色;第三部分为前景篇,重点介绍比较教育学的未来走向与发展,以及国内外最新的比较教育理论动态。

本教材在编写上强调资料的时效性,重视教材的可读性,突出问题引领,提供学习的支持性材料,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比较教育学科本身以及主要国家教育的最新动态。

本书主要是为教师教育各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撰写的,适合比较教育、国际教育发展动态等课程;同时,还可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或参考书。

  • 前辅文
  • 第一章 导论——比较教育是什么?
    • 第一节 比较教育的定义
    • 第二节 比较教育的学科性质和领域
      • 一、 比较教育的学科性质
      • 二、 比较教育的学科领域
    • 第三节 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 一、 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
      • 二、 比较教育的作用
      • 三、 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
  • 第二章 比较教育的历史沿革——我是如何成长的?
    • 第一节 比较教育的“史前阶段”
    • 第二节 比较教育的“借鉴时代”
    • 第三节 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
    • 第四节 比较教育的“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 一、 发展期(20世纪50至60年代)
      • 二、 高原期(20世纪70年代)
      • 三、 反省期(20世纪80年代)
      • 四、 扩展期(20世纪90年代)
  • 第三章 比较教育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我的家族都有谁?
    • 第一节 比较教育的重要思想
      • 一、 库森的比较教育思想
      • 二、 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
      • 三、 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
      • 四、 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
    • 第二节 比较教育的方法
      • 一、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 二、 诺亚与埃克斯坦的科学与量化方法
      • 三、 霍姆斯的问题法
      • 四、 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方法论
  • 第四章 比较教育的理论基础——谁影响着我的存在?
    • 第一节 功能主义理论
      • 一、 功能主义理论概述
      • 二、 结构功能主义与比较教育
    • 第二节 冲突理论
      • 一、 冲突理论概述
      • 二、 冲突理论与比较教育
    • 第三节 依附理论
      • 一、 依附理论概述
      • 二、 依附理论与比较教育
    • 第四节 世界体系理论
      • 一、 世界体系理论概述
      • 二、 世界体系理论与比较教育
  • 第五章 比较教育的研究机构——哪里是我的家园?
    • 第一节 比较教育研究的国际机构
      • 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二、 世界银行
      • 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四、 欧洲联盟
    • 第二节 比较教育学会与比较教育研究
      • 一、 世界比较教育联合会
      • 二、 地域性比较教育学会
      • 三、 各国的比较教育学会
    • 第三节 比较教育的重要期刊
      • 一、 《比较教育评论》
      • 二、 《比较教育》
      • 三、 《比较》
      • 四、 《教育展望》
      • 五、 《比较教育研究》
      • 六、 《全球教育展望》
      • 七、 《外国教育研究》
  • 第六章 幼儿教育——人生神圣的起点
    • 第一节 幼儿教育的历史沿革
      • 一、 幼儿教育的初创时期
      • 二、 幼儿教育的本土化时期
      • 三、 幼儿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时期
    • 第二节 幼儿教育的当代发展
      • 一、 美国幼儿教育的当代发展
      • 二、 英国幼儿教育的当代发展
      • 三、 法国幼儿教育的当代发展
      • 四、 德国幼儿教育的当代发展
      • 五、 俄罗斯幼儿教育的当代发展
      • 六、 日本幼儿教育的当代发展
    • 第三节 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 一、 树立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观
      • 二、 扩展幼儿教育的内容
      • 三、 提高幼儿教育师资水平
  • 第七章 基础教育——未来的希望
    • 第一节 基础教育的历史沿革
      •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基础教育
      •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基础教育
    • 第二节 基础教育的当代发展
      • 一、 美国基础教育的当代发展
      • 二、 英国基础教育的当代发展
      • 三、 法国基础教育的当代发展
      • 四、 德国基础教育的当代发展
      • 五、 俄罗斯基础教育的当代发展
      • 六、 日本基础教育的当代发展
    • 第三节 基础教育的问题与改革
      • 一、 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学问题
      • 二、 基础教育的公平问题
  • 第八章 高等教育——社会的轴心
    • 第一节 大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一、 近代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 二、 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的发展
    • 第二节 各国高等教育概况
      • 一、 美国高等教育
      • 二、 英国高等教育
      • 三、 法国高等教育
      • 四、 德国高等教育
      • 五、 日本高等教育
      • 六、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
    • 第三节 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变革
      • 一、 高等教育为谁服务——使命问题
      • 二、 高等教育能否回避历史——传统问题
      • 三、 象牙塔还是服务站——理念问题
  • 第九章 终身学习与成人教育——一生的“事业”
    • 第一节 终身教育理论的产生
      • 一、 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的产生
      • 二、 终身教育理论的发展
    • 第二节 终身教育理论的实践
      • 一、 美国终身教育的实践
      • 二、 日本终身教育的实践
      • 三、 英国终身教育的实践
      • 四、 德国终身教育的实践
      • 五、 法国终身教育的实践
    • 第三节 终身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 一、 从“理念”到“实践”
      • 二、 终身教育发展的多样化趋势
      • 三、 从“终身教育”到“学习化社会”
  • 第十章 教师教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 第一节 教师教育的理论概述
      • 一、 教师教育的内涵
      • 二、 教师教育的发展历史
      • 三、 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
      • 四、 教师教育的培训体制
    • 第二节 教师教育的当代发展
      • 一、 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状况
      • 二、 英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状况
      • 三、 法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状况
      • 四、 德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状况
      • 五、 日本教师教育的发展状况
      • 六、 俄罗斯教师教育的发展状况
    • 第三节 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 一、 教师教育培养和培训的一体化
      • 二、 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 三、 教师教育观念方面的新要求
      • 四、 教师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 第十一章 教育管理——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
    • 第一节 教育管理的理论概述
      • 一、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 二、 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
      • 三、 教育管理的内容构成
    • 第二节 各国教育管理的发展状况
      • 一、 美国教育管理的发展状况
      • 二、 英国教育管理的发展状况
      • 三、 法国教育管理的发展状况
      • 四、 德国教育管理的发展状况
      • 五、 日本教育管理的发展状况
      • 六、 俄罗斯教育管理的发展状况
    • 第三节 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 一、 新公共管理视野中的教育改革运动
      • 二、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走向分权化和专业化
      • 三、 “全面质量管理”的改革模式
      • 四、 “公立学校私营化”的改革模式
      • 五、 “校本管理”的改革模式
  • 第十二章 启示录——当前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 第一节 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 一、 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 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 三、 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改革与发展
      • 四、 中国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第二节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 一、 办学体制改革
      • 二、 管理体制改革
      • 三、 投资体制改革
      • 四、 评估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第三节 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在中国
      • 一、 有关终身教育的政策
      • 二、 终身教育的实践
    • 第四节 中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
      • 一、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涵
      • 二、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
      • 三、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 四、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 第十三章 比较教育理论的分歧与争论——我究竟是谁?
    • 第一节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比较教育理论界的争论
      • 一、 关于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框架的争论
      • 二、 关于教育依附理论的争论
      • 三、 关于比较教育意识形态的争论
    • 第二节 中国学术界关于比较教育身份议题的争论
      • 一、 比较教育的身份危机
      • 二、 比较教育的身份危机及出路
  • 第十四章 全球化与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比较教育研究——我将到哪里去?
    • 第一节 全球化、 知识经济与比较教育研究
      • 一、 全球化与教育竞争
      • 二、 创新与国家竞争力
      • 三、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战争”
    • 第二节 全球化与知识经济背景下比较教育研究的新使命
    • 第三节 全球化与知识经济背景下比较教育研究的新课题
      • 一、 教育绩效与教育公平——以美国NCLB法案的发展为例
      • 二、 致力于教育均衡——以美国特许学校运动的发展为例
      • 三、 一流大学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德国大学“卓越计划”为例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