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微亦足道——小学科学课堂细节研究


作者:
曾宝俊
定价:
39.80元
ISBN:
978-7-04-050031-8
版面字数:
36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8-07-30
读者对象:
教师教育
一级分类:
教师培训
二级分类:
中小学教师培训

在课堂中有许多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就如同美丽的夜明珠被灰尘蒙蔽,只要轻拂去尘,它便熠熠放彩。课堂的得失与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中一个个细节的落实。本书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细节进行持续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如情境导入、师生对话、实验材料、提问表达、资料选择、记录设计、作业布置等,带领小学科学教师从日常的课堂细节中感悟“微”中有“道”,从细节中探寻科学课堂的本质。

本书可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自主阅读、培训和研修的读本,也可供科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 前辅文
  • 第一章 在案例的思考中揣摩科学的本质
    • 第一节 体悟科学教育的价值
      • 一、科学学习是单纯的学习,还是重要的生活?
      • 二、科学教育是培育发现者,还是培养科学家?
      • 三、科学课堂是训练技能,还是开发智慧?
      • 四、科学探究是关注知识,还是丰盈儿童的心灵?
    • 第二节 感受科学本质的意蕴
      • 一、科学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 二、科学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 三、科学是知识和方法,还是思想?
    • 第三节 培植科学思维的理性
      • 一、追求理性的操作,是先动手,还是先动脑?
      • 二、理性的操作,是复制活动,还是探索未知?
      • 三、追求理性的操作,是知后行,还是行而知?
  • 第二章 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探究的力量
    • 第一节 基于概念建构,选择有结构的材料
      • 一、是精挑细选,还是多多益善?
      • 二、是控制材料,还是控制学生?
      • 三、是就地取材,还是追求严谨?
    • 第二节 基于活动内涵,发展过程技能
      • 一、用“科学观察”超越“日常看看”
      • 二、从“用手”分类到“用脑”归类
      • 三、从“用口”到“用心”——表达交流
      • 四、从“胡乱”预测到“理性”假设——理论
      • 五、从“控制”到“设计”——变量
    • 第三节 基于研究本质,传达科学的信息
      • 一、科学记录是探究的需要,还是学生的负担?
      • 二、科学记录是教师的结论,还是学生的结论?
      • 三、科学记录是规定格式,还是自由发挥?
      • 四、科学记录的功能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
    • 第四节 基于实证意识,分析数据的意义
      • 一、要获得准确的数据,怎么采集?
      • 二、占有了丰富的数据,怎样利用?
      • 三、出现了异常的数据,如何面对?
    • 第五节 基于课堂需要,拓展科学视野
      • 一、资料拓展的目的和定位要明确
      • 二、资料拓展的时机和形式要恰当
      • 三、资料引用的内容和数据要准确
      • 四、资料拓展的容量和难度要适度
    • 第六节 基于工程实践,彰显技术文明
      • 一、机械增强了人的力量
      • 二、工具拓展了人的视野
      • 三、技术的本质是人的智慧
  • 第三章 在指尖的舞蹈中实现儿童的理想
    • 第一节 提倡儿童自主的探究
      • 一、儿童自主的起点在哪里?
      • 二、儿童自主的空间有多大?
      • 三、儿童自主的效果怎么样?
    • 第二节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一、道而弗牵
      • 二、强而弗抑
      • 三、开而弗达
    • 第三节 探寻经验的科学真味
      • 一、尊重学生的经验
      • 二、激活学生的经验
      • 三、提升学生的经验
    • 第四节 丰富学生的个性人生
      • 一、对于学生的个性,是控制,还是服务?
      • 二、对于个性的学生,是抱怨,还是赏识?
      • 三、对于丰富的个性,是填空,还是选择?
    • 第五节 实践萌发创造的幼芽
      • 一、探究实践真的是学生的需要吗?
      • 二、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实践吗?
      • 三、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够再创造吗?
  • 第四章 在师生的互动中传承科学的本质
    • 第一节 研读教材,明晰课堂的目标
      • 一、基于教材,尊重科学
      • 二、基于课堂,活用教材
      • 三、基于生活,超越教材
    • 第二节 精巧导入,开启探究的航程
      • 一、激趣: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二、布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三、启思: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
    • 第三节 推敲语言,传达丰富的信息
      • 一、在准确中求简洁
      • 二、在简洁中求灵动
      • 三、在灵动中求深刻
    • 第四节 准确提问,搭建思维的阶梯
      • 一、问,要问得简洁明了
      • 二、问,要问得提纲挈领
      • 三、问,要问得层层递进
      • 四、问,要问得豁然开朗
    • 第五节 积极反思,提升自我的修养
      • 一、课堂上你真的关注学生的存在了吗?
      • 二、课堂上你真的发展学生的思维了吗?
      • 三、课堂上你真的涵育学生的情感了吗?
  • 跋 “微”中有“道”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