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社会心理学(第3版)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
金盛华
定价:
56.00元
ISBN:
978-7-04-052598-4
版面字数:
67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20-08-07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心理学
二级分类:
心理学

本书第3 版内容保持了原书18 章社会心理学的主干知识,分为五大部分:社会心理学概论(包括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社会心理学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三章),社会心理发展( 包括社会化,态度及其形成两章),社会认知(包括社会知觉,刻板印象与归因,自我概念和价值观四章),社会互动(包括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助人行为和侵犯行为五章),社会影响(包括从众、依从和服从,劝导与态度改变,群体中的相互作用,合作、竞争与冲突四章)。全书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反映了国内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进展。同时,为了便于学习者使用,本书还用二维码关联了丰富的数字课程等拓展资源。

本书适合用作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科书,也适合用作社会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的专业参考书。

  • 前辅文
  • 第一部分 社会心理学概论
    •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范畴
      •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 第五节 社会心理学的现状与趋势
    •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
      • 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第三节 角色理论
      • 第四节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学路径
      •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变量与操作
      •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 第二部分 社会心理发展
    • 第四章 社会化
      • 第一节 社会化的概念及其实质
      • 第二节 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 第三节 社会化的影响源
      • 第四节 社会化的结果
      • 第五节 成人社会化
    • 第五章 态度及其形成
      • 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
      •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
      • 第三节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 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
  • 第三部分 社 会 认 知
    • 第六章 社会知觉
      • 第一节 社会知觉的概念
      • 第二节 印象形成过程
      • 第三节 社会知觉偏差
      • 第四节 印象管理与自我表现
      • 第五节 内隐社会认知
    •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 第二节 偏见与歧视
      • 第三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
      • 第四节 归因偏差
    • 第八章 自我概念
      • 第一节 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
      • 第三节 自尊
      • 第四节 文化与自我
    • 第九章 价值观
      • 第一节 价值观概述
      • 第二节 价值观理论
      • 第三节 价值观的测量
      • 第四节 中国企业家价值观
  • 第四部分 社 会 互 动
    • 第十章 沟通
      • 第一节 沟通概述
      • 第二节 沟通的条件及过程
      • 第三节 沟通的类型及其发展
      • 第四节 非语词符号的沟通
      • 第五节 沟通的障碍及改善方法
    • 第十一章 人际吸引
      • 第一节 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
      • 第二节 人际吸引规则
      • 第三节 爱情
    • 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
      •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
    • 第十三章 助人行为
      • 第一节 助人行为及其原因
      • 第二节 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
      • 第三节 助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 第四节 提高助人行为的方法
    • 第十四章 侵犯行为
      • 第一节 侵犯行为概述
      • 第二节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侵犯行为
      • 第四节 侵犯行为的控制与预防
  • 第五部分 社 会 影 响
    • 第十五章 从众、依从和服从
      • 第一节 从众、依从和服从概述
      • 第二节 从众
      • 第三节 依从
      • 第四节 服从
    • 第十六章 劝导与态度改变
      • 第一节 劝导与态度改变的过程
      • 第二节 有关态度改变与说服的理论
      • 第三节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 第四节 态度的防卫与保护
      • 第五节 态度改变的方法
    • 第十七章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 第一节 群体及其形成
      • 第二节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 第三节 群体决策中的群体极化和群体思维
    • 第十八章 合作、竞争与冲突
      • 第一节 合作与竞争
      • 第二节 竞争心理优势
      • 第三节 冲突及其平息
    • 主要中文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