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用书,内容包括:材料的准备、灭菌,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培养、菌落特征观察、个体形态观察、数量测定、生理生化反应、分子鉴定、菌种保藏,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污染物的微生物学方法检测,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活性污泥的生物多样性和污水处理等49 个实验。全书内容既重视对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全面训练,又突出学科的新进展、新观点,并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综合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本书主要供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开设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和环境生物学实验课程使用,也可供资源与环境、生态学、给水和排水等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
- 前辅文
- 第一部分 基础实验
- 第一周 材料的准备和灭菌
- 实验1-1 器皿准备
- 实验1-2 消毒和灭菌
- 实验1-3 培养基的制备
- 第二周 微生物菌种的分离与菌落特征观察
- 实验2-1 无菌操作倒平板与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 实验2-2 平板划线分离法
- 实验2-3 平板涂布分离法
- 实验2-4 常见微生物菌落特征的观察
- 第三周 微生物的接种和培养
- 实验3-1 霉菌的三点接种和培养
- 实验3-2 微生物的斜面接种和培养
- 实验3-3 微生物的液体接种和培养
- 实验3-4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
- 第四周 环境中原核微生物类群个体形态的观察
- 实验4-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 实验4-2 细菌和蓝细菌个体形态的观察
- 实验4-3 常用的细菌染色法
- 实验4-4 放线菌的插片培养和个体形态观察
- 第五周 环境中真核微生物类群个体形态的观察
- 实验5-1 直接制片法观察酵母和霉菌的个体形态
- 实验5-2 载片培养法观察霉菌和假丝酵母的个体形态
- 实验5-3 真菌个体大小的测量
- 实验5-4 藻类、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个体形态的观察
- 第六周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和生长曲线的绘制
- 实验6-1 微生物的显微镜计数法
- 实验6-2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七周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和微量快速鉴定
- 实验7-1 温度、pH、渗透压和O2 对微生物的影响
- 实验7-2 细菌鉴定中的常规生理生化反应
- 实验7-3 应用API 20 E 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肠杆菌科的菌种
- 第八周 微生物的分子鉴定及菌种保藏
- 实验8-1 利用16S rRNA 基因序列鉴定细菌
- 实验8-2 利用ITS 序列鉴定真菌
- 实验8-3 微生物的菌种保藏
- 第二部分 专题实验
- 第九周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一)
- 实验9-1 水体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
- 实验9-2 应用测菌管检测野外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
- 实验9-3 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测定——叶绿素a 法
- 第十周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二)
- 实验10-1 水体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 实验10-2 水体中耐热大肠菌群的测定
- 实验10-3 水体中粪链球菌的测定
- 实验10-4 水体中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的测定
- 第十一周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三)
- 实验11-1 空气中微生物的计数
- 实验11-2 土壤中常见异养微生物的计数和分离
- 第十二周 环境中污染物的微生物学方法检测
- 实验12-1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 实验12-2 发光细菌法测定废水的急性毒性
- 实验12-3 Ames 法检测环境中致突变物
- 第十三周 环境中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
- 实验13-1 环境中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
- 实验13-2 含酚废水中苯酚降解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 实验13-3 表面活性剂降解菌的分离
- 实验13-4 利用厨余垃圾进行沼气发酵
- 第十四周 活性污泥的生物多样性与污水处理(一)
- 实验14-1 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
- 实验14-2 活性污泥原核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
- 实验14-3 MPN 法测定活性污泥中亚硝化细菌的数量
- 第十五周 活性污泥的生物多样性与污水处理(二)
- 实验15-1 活性污泥中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 实验15-2 活性污泥反硝化活性的检测
- 实验15-3 活性污泥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
- 附录
- 附录1 常用培养基和稀释液
- 附录2 常用的染色液和制片剂
- 附录3 常用抗生素溶液
- 附录4 常用消毒剂
- 附录5 MPN 检索表
- 参考文献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程”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配套使用,是纸质教材的拓展和补充。数字课程内容与纸质教材对应,包括33个实验讲授及操作视频、17个实验拓展资源以及15个涵盖各周实验内容的自测题,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方便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