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


作者:
陈刚 武国剑 杨乾坤著
定价:
21.30元
ISBN:
978-7-04-065847-7
版面字数:
22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5-10-27
物料号:
65847-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暂无
  • 前辅文
  • 第一章 第二课堂教育的源起与发展
    • 第一节 我国第二课堂教育的源起与发展
      • 一、新中国成立前第二课堂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二课堂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国外第二课堂教育的源起与发展
      • 一、国外第二课堂教育的源起与发展
      • 二、国外第二课堂教育的经验与借鉴
  • 第二章 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科学内涵与根本遵循
    • 第一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 一、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概念
      • 二、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特征
      • 三、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与第一课堂教育的关系
    • 第二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价值意蕴
      • 一、适应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 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实际需求
      • 三、服务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
      • 四、提升新时代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实际需求
    • 第三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学习理论
      • 二、新人力资本理论
      •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四、多元智力理论
      • 五、生涯发展理论
    • 第四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根本遵循
      • 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二、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 三、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
  • 第三章 大学生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体系
    • 第一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课程项目建设难点
      • 一、“首届”现象映射出的第二课堂课程项目的不持续性
      • 二、“同质”现象映射出的第二课堂课程项目的不均衡性
      • 三、“水课”现象映射出的第二课堂课程项目流于形式化
      • 四、“脱节 ”现象映射出的第二课堂课程项目忽视融合化
    • 第二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课程项目建设定位
      • 一、聚焦培根铸魂
      • 二、引导全面发展
      • 三、推进“三全育人”
      • 四、助力学科建设
      • 五、服务求职就业
    • 第三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体系内容
      • 一、“思政学习”模块
      • 二、“创新创业”模块
      • 三、“体育健身”模块
      • 四、“文艺活动”模块
      • 五、“劳动实践”模块
      • 六、“公益服务”模块
      • 七、“社会实践”模块
      • 八、“工作履历”模块
      • 九、“技能特长”模块
    • 第四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课程项目建设标准
      • 一、“严”字当头,拧紧责任“链条”
      • 二、“优”字贯穿,打造课程“祥板”
      • 三、“实”字发力,建设硬核“金课”
      • 四、“动”字督促,健全进出“智库”
  • 第四章 大学生第二课堂记录评价体系
    • 第一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记录评价难点
      • 一、第二课堂教育培养的素质的内隐性
      • 二、第二课堂课程项目形式类别的复杂性
      • 三、第二课堂课程项目记录方式的多样性
      • 四、第二课堂课程项目评价标准的差异性
    • 第二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记录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
      • 一、传统纸媒时期的“单一证书”阶段
      • 二、手工记录时期的“集成证书”阶段
      • 三、信息技术时期的“评价凭证”阶段
      • 四、人工智能时期的“能力画像”阶段
    • 第三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记录评价原则
      • 一、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统一
      • 二、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统一
      • 三、坚持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统一
      • 四、坚持精准评价和模糊评价相统一
    • 第四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记录评价的着力点
      • 一、范围清晰的指标体系
      • 二、业务清晰的认证流程
      • 三、对标清晰的记录评价方式
      • 四、标准清晰的换算细则
    • 第五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记录评价呈现形式
      • 一、基本要素
      • 二、主要功能
  • 第五章 大学生第二课堂价值应用体系
    • 第一节 “第二课堂成绩单”价值应用现状
      • 一、作为“新生事物”,社会影响力还未凸显
      • 二、设计“元素不一”,削弱了推广的权威性
      • 三、内含“隐性素质”,还未被社会广泛认知
      • 四、对于“如何参考”“如何依据”,还没给出具体举措
    • 第二节 “第二课堂成绩单”价值应用优势
      • 一、应用的权威性
      • 二、内容的全面性
      • 三、评价的科学性
    • 第三节 “第二课堂成绩单”价值应用意蕴
      • 一、促进“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有力举措
      • 二、助力“人岗匹配”,实现大学生精准就业的生动实践
      • 三、改善“供求矛盾”,推动学生充分就业的实际行动
    • 第四节 “第二课堂成绩单”价值应用场景
      • 一、应用于学生管理
      • 二、应用于学科建设
      • 三、应用于综合评价
      • 四、应用于求职就业
      • 五、应用于心理预警
      • 六、应用于组织考核
      • 七、应用于校友联络
      • 八、应用于家校互动
    • 第五节 “第二课堂成绩单”价值应用路径
      • 一、建立宣传推介体系,打造社会精准选人用人权威凭证
      • 二、树立职业发展理念,帮助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综合素质
      • 三、搭建数据信息平台,建立人才结构诊断调整反馈渠道
  • 第六章 大学生第二课堂数据信息体系
    • 第一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数据信息系统建设难点
      • 一、第二课堂业务的“灵活性”不便于流程标准化
      • 二、第二课堂数据的“多源性”不便于数据完整性
      • 三、第二课堂评价的“文本性”不便于记录数据化
    • 第二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数据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 一、要成为“工具”,绝非“负担”
      • 二、要注重“体验”,减少“繁琐’
      • 三、要持续“迭代”,动态“拓展”
      • 四、要数据“兼容”,避免“孤岛”
      • 五、要确保“安全”,部署“本地”
    • 第三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数据信息系统功能模块
      • 一、基本业务功能
      • 二、数据分析功能
      • 三、智慧服务功能
      • 四、日常运营功能
    • 第四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数据信息系统构建
      • 一、大学生第二课堂数据信息系统用户管理
      • 二、大学生第二课堂数据信息系统使用端口
      • 三、第二课堂信息系统审批设计
  • 第七章 大学生第二课堂工作保障体系
    • 第一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组织保障
      • 一、加强党对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领导
      • 二、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组织架构与职责
    • 第二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队伍保障
      • 一、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队伍的构成
      • 二、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队伍素质要求
    • 第三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机制保障
      • 一、构建协同联动机制
      • 二、构建条件保障机制
      • 三、构建工作运行机制
    • 第四节 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质量评估
      • 一、主要内容
      • 二、指标体系
  • 第八章 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工作案例
    • 案例一 数智赋能“第二课堂”,高质量服务时代新人培育(武汉大学)
    • 案例二 创新推进第二课堂育人平台建设,助力培育“钢筋铁骨”时代新人(北京科技大学)
    • 案例三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探索与实践(合肥工业大学)
    • 案例四 构建“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体系(河北工业大学)
    • 案例五 以学年学分制为牵引构建记录评价体系(安徽工业大学)
    • 案例六 “第二课堂成绩单”育人体系改革实践(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 案例七 构建第二课堂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 附录
    • 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
    • 深化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指引(节选)
  • 后记

相关图书


相关数字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