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三字经》英译课堂


作者:
赵彥春等
定价:
86.00元
ISBN:
978-7-04-048779-4
版面字数:
40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8-06-13
物料号:
48779-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外语类
二级分类:
翻译专业
三级分类:
翻译专业课程

《三字经》英译,为译事之至难,被评论家视为“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因此,译者突破禁区的描述以及多译本的对比分析将会全面揭示翻译的本质、机制、规律和技巧。本课程基于赵彦春的《英韵〈三字经〉》中的译文和翻译的心路历程选取了两个英译本进行平行文本分析。这三个译本各自具有凸显的语篇特征:一为翟理斯的阐释性的散体译本;二为赵彦春的三词格偶韵体译本;三为王宝童的诗行词数不定的韵体译本。三个译本的系统分析,展示了同一原文在译语表征方式上的差异,以此透视翻译的本体以及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种种因素,尤其是成败得失可能给予的学理启迪。

本课程设定了形式和内容的评价指标:形式上设定译文与原文可类比的关系,即“三字”是否体现或者如何体现以及译文是否是韵体这两个指标;内容上设定语法、语义、语用、语篇、诗学以及修辞诸层次是否准确和得体等指标。译本分析表明:散体译本不顾形式之美,其释义也未必就能圆满;为押韵而错乱织综或丧失要旨则译犹不译;保守原作的形意张力和意义潜势、与原作等值且自主、自足的译作才是理想的文本。《三字经》被誉为国学中的“袖里通鉴纲目”。如果译文因其悖谬而遮蔽中华文化的魅力,乃至误导西方读者,乃译者之罪。因此,为达成译文的理想状态或者梁启超所说的“圆满调和”之境,译者除掌握翻译学的本体知识之外,还须具备贯通中西古今的文化史知识,尤其需要哲学、逻辑和语言学方面的素养。

本课程对《三字经》平行译本的分析揭示了以诗译诗、再铸经典的运作机制,可以给客观的译文评析提供案例;同时探讨诸多翻译学的棘手话题:译文形神兼备为何可能?翻译中不易与易的辩证关系如何?在保留文化信息上如何解决音译和理据丧失的矛盾?翻译在构词、句法、语义、语用、文体诸方面有何体现?译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语言学、哲学、逻辑、文学等知识在翻译中起什么作用?凡此种种,本课程皆予以详尽深入的解答。

  • 前辅文
  • 正文
    • 1 人之初
    • 2 苟不教
    • 3 昔孟母
    • 4 窦燕山
    • 5 养不教
    • 6 子不学
    • 7 玉不琢
    • 8 为人子
    • 9 香九龄
    • 10 融四岁
    • 11 首孝悌
    • 12 一而十
    • 13 三才者
    • 14 三纲者
    • 15 曰春夏
    • 16 曰南北
    • 17 曰水火
    • 18 十干者
    • 19 曰黄道
    • 20 赤道下
    • 21 寒燠均
    • 22 曰江河
    • 23 曰岱华
    • 24 曰士农
    • 25 曰仁义
    • 26 地所生
    • 27 有虫鱼
    • 28 稻粱菽
    • 29 马牛羊
    • 30 曰喜怒
    • 31 青赤黄
    • 32 酸苦甘
    • 33 膻焦香
    • 34 匏土革
    • 35 曰平上
    • 36 高曾祖
    • 37 自子孙
    • 38 父子恩
    • 39 长幼序
    • 40 此十义
    • 41 斩齐衰
    • 42 有古文
    • 43 若广学
    • 44 礼乐射
    • 45 惟书学
    • 46 凡训蒙
    • 47 为学者
    • 48 论语者
    • 49 孟子者
    • 50 作中庸
    • 51 作大学
    • 52 孝经通
    • 53 诗书易
    • 54 有连山
    • 55 有典谟
    • 56 我周公
    • 57 大小戴
    • 58 曰国风
    • 59 诗既亡
    • 60 三传者
    • 61 经既明
    • 62 五子者
    • 63 经子通
    • 64 自羲农
    • 65 唐有虞
    • 66 夏有禹
    • 67 夏传子
    • 68 汤伐夏
    • 69 周武王
    • 70 周辙东
    • 71 始春秋
    • 72 嬴秦氏
    • 73 高祖兴
    • 74 光武兴
    • 75 魏蜀吴
    • 76 宋齐继
    • 77 北元魏
    • 78 迨至隋
    • 79 唐高祖
    • 80 二十传
    • 81 梁唐晋
    • 82 炎宋兴
    • 83 辽与金
    • 84 舆图广
    • 85 太祖兴
    • 86 迨成祖
    • 87 阉祸后
    • 88 古今史
    • 89 史虽繁
    • 90 后汉三
    • 91 读史者
    • 92 口而诵
    • 93 昔仲尼
    • 94 赵中令
    • 95 披蒲编
    • 96 头悬梁
    • 97 如囊萤
    • 98 如负薪
    • 99 苏老泉
    • 100 彼既老
    • 101 若梁灏
    • 102 彼既成
    • 103 莹八岁
    • 104 彼颖悟
    • 105 蔡文姬
    • 106 彼女子
    • 107 唐刘晏
    • 108 彼虽幼
    • 109 犬守夜
    • 110 蚕吐丝
    • 111 幼而学
    • 112 扬名声
    • 113 人遗子
    • 114 勤有功
  • 参考文献
  • 参考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