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基础写作教程(第四版)


作者:
尉天骄
定价:
48.80元
ISBN:
978-7-04-063933-9
版面字数:
41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5-06-30
物料号:
63933-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文化素质教育
二级分类:
应用写作

本书为“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曾连续被评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者充分借助长期从事大学写作教学的优势以及自身写作实践的经验,广泛吸收国内外写作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针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写作的实际状况和需求,结合例文剖析,不仅进行了富有新意的理论阐述,而且设计了新鲜有趣的写作训练。本次修订密切关注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关注国家关于“新文科建设”的精神和部署,在例文、理论阐述和训练设计方面都与时俱进地进行了更新,重新撰写了一些章节的内容。二维码增加了音频、视频的链接内容,拓展了知识范围、理论视野,还设置了二维码小测验环节。

本书既强调能力培养,又注重以先进思想文化培育人文精神。全书体例新颖合理,内容精益求精、多有创新,表述简明精当、深入浅出;写作训练设计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心灵,兼重科学性和人文性,对大学生提高实际写作能力有切实帮助。本书在同类教材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及师范、经管、理工农医、艺术等院校“基础写作”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教材及自学基础写作用书。

  • 前辅文
  • 第一章 绪论
    • [本章导引]
    • 第一节 写作内涵辨析
      • 一、广义写作与狭义写作
      • 二、写作与工具(媒介)的关系
      • 三、“写”与“说”的关系
      • 四、“写”与“思”的关系
      • 五、写作的完整过程
    • 第二节 写作活动的特点
      • 一、人文性
      • 二、综合性
      • 三、个体性
      • 四、创造性
      • 五、实践性
    • 第三节 写作在高科技时代的文化价值
      • 一、“网络写作”简析
      • 二、写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价值
    • 第四节 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
      • 一、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积极影响
      • 二、高科技对写作活动的负面干扰及对策
    • 第五节 本书的理论框架
    • [本章小结]
    • [思考与训练]
    • [课后阅读]
  • 第二章 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
    • [本章导引]
    • 第一节 写作主体主宰着写作活动
      • 一、写作活动的缘起
      • 二、写作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宰作用
      • 三、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
    • 第二节 信息时代的写作主体特征与要求
      • 一、信息时代写作主体的基本特征
      • 二、信息时代对写作主体的要求
    • 第三节 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
      • 一、情感与情绪
      • 二、责任与道义
      • 三、素质与人格
      • 四、经验与体验
    • [本章小结]
    • [思考与训练]
    • [课后阅读]
  • 第三章 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
    • [本章导引]
    • 第一节 多方位认识写作客体
      • 一、写作客体的含义及属性
      • 二、写作客体类型的多样化
      • 三、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二节 把握写作客体的两大环节
      • 一、聚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
      • 二、选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题材
    • 第三节 网络世界中的写作客体
      • 一、“虚拟实在”与网上取材
      • 二、在网络空间中把握写作客体
    • [本章小结]
    • [思考与训练]
    • [课后阅读]
  • 第四章 写作活动中的受体因素
    • [本章导引]
    •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受体意识”
      • 一、“受体”的含义及“受体意识”的作用
      • 二、“受体意识”表现之一:传输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 三、“受体意识”表现之二:向受体发出指令,施加影响
      • 四、“受体意识”表现之三:以高尚的写作陶冶受体情操
    • 第二节 写作受体的心理特征
      • 一、求知受益心理
      • 二、猎奇探秘心理
      • 三、平等对话心理
      • 四、介入互动心理
    • 第三节 写作受体对写作活动的影响
      • 一、媒介传播方式改变着写作受体与写作活动的关系
      • 二、写作受体影响写作活动的方式与要素
    • [本章小结]
    • [思考与训练]
    • [课后阅读]
  • 第五章 写作活动中的载体因素
    • [本章导引]
    • 第一节 文体
      • 一、文体的含义
      • 二、文体实例评析
      • 三、我国古今文体划分的基本情况
      • 四、写作与文体的辩证关系
      • 五、文体的变化和融合
    • 第二节 语体
      • 一、语体的含义
      • 二、不同语体的特点及其主要应用范围
    • 第三节 表达方式
      • 一、表达方式的含义
      • 二、表达方式的种类
    • 第四节 写作的非文字媒介
      • 一、非文字媒介的含义和主要类型
      • 二、图形
      • 三、表格
    • [本章小结]
    • [思考与训练]
    • [课后阅读]
  • 第六章 写作过程(上)
    • [本章导引]
    • 第一节 采撷、积累
      • 一、观察
      • 二、调查
      • 三、阅读
    • 第二节 回忆、体验
      • 一、回忆
      • 二、体验
    • 第三节 想象、整合
      • 一、想象
      • 二、整合
    • [本章小结]
    • [思考与训练]
    • [课后阅读]
  • 第七章 写作过程(下)
    • [本章导引]
    • 第一节 立意、选材
      • 一、立意
      • 二、选材
    • 第二节 构思、赋形
      • 一、构思
      • 二、赋形
    • 第三节 表达、修改
      • 一、表达
      • 二、修改
    • 第四节 反馈、吸收
      • 一、反馈
      • 二、吸收
    • [本章小结]
    • [思考与训练]
    • [课后阅读]
  • 第八章 散文
    • [本章导引]
    • 第一节 散文的内涵和类型
      • 一、散文的内涵
      • 二、散文的类型
    • 第二节 散文的特征
      • 一、以“我”为主
      • 二、对象广泛
      • 三、表达自由
    • 第三节 散文的写作(上)
      • 一、取材:在平凡中发现“亮点”
      • 二、立意:强化写作主旨
      • 三、构思:拓展写作思路
    • 第四节 散文的写作(下)
      • 一、布局:确定基本结构间架
      • 二、用辞:追求达意的写作境界
      • 三、选技:自由运用写作技法
    • [本章小结]
    • [思考与训练]
    • [课后阅读]
  • 第九章 科普文
    • [本章导引]
    • 第一节 科普文的含义和作用
      • 一、科普文的含义
      • 二、科普文的作用
    • 第二节 科普文写作的主要特点与不同境界
      • 一、科普文与科学小品的区别
      • 二、科普文写作的主要特点
      • 三、科普文写作的初级境界与高级境界
    • 第三节 科普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与语言特点
      • 一、科普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 二、科普文语言的功能性特点
    • [本章小结]
    • [思考与训练]
    • [课后阅读]
  • 第十章 评论文
    • [本章导引]
    • 第一节 社会短评
      • 一、社会短评的性质和特点
      • 二、获取社会短评的评论对象
      • 三、展开分析评论的常用方法
    • 第二节 文艺短评
      • 一、与文艺短评相关的几个概念
      • 二、文艺短评的作用
      • 三、文艺短评写作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 四、写作文艺短评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 第三节 学术短评
      • 一、学术短评的性质和特点
      • 二、学术短评的选题
      • 三、学术短评的一般行文方式
    • [本章小结]
    • [思考与训练]
    • [课后阅读]
  • 第一版后记
  • 第二版后记
  • 第三版后记
  • 第四版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