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地方高校占大多数,其中工科人才培养规模最大,地方高校的工科人才培养对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技术、新经济和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已吹响了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进军的号角,新工科建设已迫在眉睫,地方高校的工程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书结合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发展历程和环境,以江西理工大学持续十多年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为例,总结了地方高校在新形势下进行工程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和成功经验,为地方高校传统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示范和有益的借鉴。
- 前辅文
- 第1章 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
- 1.1 中国工程教育的发展
- 1.2 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
- 1.3 新经济与新工科建设
- 第2章 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2.1 构建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 2.2 坚持底线标准,培养特色拔尖人才
- 2.3 打通内外培养路径,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 2.4 面向世界,培养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 2.5 创新大学组织模式,建设产业化学院
- 第3章 地方高校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造转型
- 3.1 地方高校工科专业的现状
- 3.2 地方高校传统工科专业的变革
- 3.3 传统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 3.4 传统工科专业转型改造的成效
- 第4章 新工科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
- 4.1 认识创新创业教育
- 4.2 认识新工科建设
- 4.3 新工科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
- 4.4 新工科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 第5章 “互联网+”时代的工程教育改革
- 5.1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 5.2 “互联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观
- 5.3 “互联网+新工科”建设
- 第6章 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实践与成效
- 6.1 江西理工大学工科教育发展历程
- 6.2 面向需求,培养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 6.3 面向产业转型升级,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 6.4 面向新经济和新业态,校企协同育人
- 6.5 地方高校的新工科建设路径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