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东北师范大学等校编《物理化学实验》(第二版)的修订版,由八所师范大学联合修订。在保持原教材特色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高等学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最新进展和改革成果,对原教材的实验内容进行了增减和整合,在实验技术上介绍了目前较先进的实验测量仪器。
本书由“绪论、实验、附录”三部分组成。绪论篇包括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安全知识、误差分析及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实验篇编入了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界面与胶体化学和结构化学实验,共计34个题目;附录篇列出了23个物理化学实验常用数据表。
本书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本科化学类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选用和参考。
- 前辅文
- 第一部分 绪论
- 一、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 二、物理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
- 三、实验数据误差分析
- 四、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 五、思考讨论题
- 六、参考文献
- 附录1 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仅供参考)
- 附录2 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 第二部分 实验
- A. 化学热力学实验
- 实验一 恒温槽装配和性能测试
- 附录1 水银温度计的校正
- 附录2 贝克曼温度计的构造及其调正使用方法
- 附录3 热电偶温度计
- 附录4 数字式恒温水浴
- 附录5 数字精密温度温差仪
- 实验二 燃烧焓的测定
- 实验三 中和焓、溶解焓的测定
- 实验四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分子的摩尔质量
- 实验五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 附录1 DP—AF精密数字压力计(低真空压力计)
- 附录2 DP—AG精密数字气压计(绝压气压计)
- 实验六 偏摩尔体积的测定
- 附录1 表观摩尔体积等关系式的推导
- 附录2 密度的测量方法(比重瓶法)
- 实验七 双液系气液相图
- 实验八 金属相图
- 实验九 三液系部分互溶相图
- 实验十 热分析
- (Ⅰ)用差热分析仪进行差热分析
- 附录1 差热分析仪(CDR—4P型)
- 附录2 差热峰面积的测量
- (Ⅱ)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固体物质的热容
- 实验十一 配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等物质的量系列法
- 实验十二 液相平衡
- 实验十三 甲基红的酸解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 实验十四 氨基甲酸铵分解压的测定
- B. 电化学实验
- 实验十五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 实验十六 电导测定的应用
- (Ⅰ)难溶盐溶解度的测定
- 附录 水的处理
- (Ⅱ)弱电解质解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 实验十七 电极制备及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 实验十八 电池电动势法测定氯化银的溶度积
- 实验十九 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测定
- 实验二十 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
- 实验二十一 碳钢在碳酸铵溶液中极化曲线的测定
- C. 化学动力学实验
- 实验二十二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系数的测定
- 实验二十三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系数的测定
- 实验二十四 丙酮碘化反应
- 实验二十五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系数的测定
- 实验二十六 化学振荡反应
- 实验二十七 脉冲式微型催化反应器评价催化剂活性
- D. 界面与胶体化学实验
- 实验二十八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 实验二十九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 实验三十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测定
- 实验三十一 电渗和电泳
- 实验三十二 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 E. 结构化学实验
- 第三部分 附录
- 附录一 国际单位制(SI)
- 表1 SI基本单位
- 表2 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
- 表3 其他单位制单位与SI单位互换表
- 附录二 物理化学基本常数
- 附录三 水的蒸气压
- 附录四 几种物质的蒸气压
- 附录五 水的密度
- 附录六 乙醇在不同温度时的密度(单位为kg·m-3)
- 附录七 某些液体的相对密度
- 附录八 液体的折射率(25℃)
- 附录九 水对空气的表面张力
- 附录十 乙醇在水中的表面张力(单位为N·m-1)
- 附录十一 某些有机物在水中的表面张力
- 附录十二 液体的黏度
- 附录十三 水的黏度
- 附录十四 质量摩尔凝固点降低系数
- 附录十五 不同温度下KCl的溶解焓
- 附录十六 部分有机物的燃烧焓
- 附录十七 某些参比电极的电极电势与温度关系公式
- 附录十八 水的电导率κ
- 附录十九 不同温度下KCl的电导率κ
- 附录二十 一些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极限摩尔电导率(25℃)
- 附录二十一 强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γ±(25℃)
- 附录二十二 某些有机溶剂的相对介电常数及偶极矩
- 附录二十三 常用酸溶液的相对密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20℃)
- 表1 盐酸溶液
- 表2 硫酸溶液
- 表3 硝酸溶液
- 表4 醋酸溶液
- 表5 磷酸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