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新时代高校服务育人架构与机制研究


作者:
王胜本 刘旭东 李鹤飞
定价:
36.00元
ISBN:
978-7-04-061192-2
版面字数:
27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3-09-22
物料号:
61192-00
读者对象:
学术著作
一级分类:
社会科学
二级分类:
教育学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代高校服务育人架构与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BFA190055)最终学术成果。本书立足“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聚焦高校服务育人工作,在新时代“育全人、全育人”的现实背景中,对服务育人的体系、架构、机制进行系统设计,厘清了服务育人在高校工作中的具体定位,构建了全链条、多元化生态体系。

本书的主要内容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包括:总论、研究的理论基础、高校服务育人系统的生态解构以及高校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将生态学视角引入高校服务育人工作,创新性提出了高校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进行了有机的理论解构。实践部分包括: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高校、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社会服务力量、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高校学生,从三大生态主体的角度出发,分别阐述了他们各自的生态位、生态角色,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其生态现状,提出了相应发展优化路径。实践部分每章都配有优秀案例,便于读者从案例中获得直观理解和工作指导。

本书同时搭建了两个数据库,分别为服务育人相关政策数据库和服务育人案例库,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本书可作为教育管理学专业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三育人”岗位培训用书。

  • 前辅文
  • 第一章 总论
    • 一、研究源起
      • (一)培育生态文明理念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 (二)满足更高质量需求成为高校服务育人的工作立足点
      • (三)“全育人、育全人”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路径
    • 二、研究综述
      • (一)关于生态系统的研究
      • (二)关于教育生态理论的研究
      • (三)关于高校服务育人的研究
      • (四)构建新时代高校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研究
    • 三、研究的主要思路和重要意义
      • (一)主要思路
      • (二)重要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共生:服务育人主体与要素的根本特性
      • (一)共生型组织与特征
      • (二)“三全育人”政策演绎与要旨
      • (三)服务育人组织的共生特性
    • 二、协同:服务育人组织的运行规则
      • (一)协同论具有普适性特征
      • (二)协同的本质是服务育人内外共生机制的联动
      • (三)协同是服务育人生态系统构建的必然要求
      • (四)协同是服务育人生态体系构建的路径方向
    • 三、生态:服务育人系统的发展愿景与育人效能
      • (一)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
      •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高校服务育人生态体系
      • (三)服务育人体系的生态理念
      • (四)劳动教育是实现服务育人理论落地的重要途径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校服务育人系统的生态解构
    • 一、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 (一)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定义
      • (二)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特点
    • 二、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与体系架构
      • (一)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 (二)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体系架构
    • 三、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要素逻辑与生态理念
      • (一)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要素逻辑
      • (二)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生态理念
    • 四、服务育人的生态模型与生态机制
      • (一)服务育人的生态模型
      • (二)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校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 一、系统性运行
      • (一)服务育人生态系统外环境的决策管理
      • (二)服务育人生态系统内环境的决策管理
    • 二、能动性运行
      • (一)高校与社会服务力量的分工协作
      • (二)高校学生与高校、社会服务力量的参与协作
    • 三、平衡性运行
      • (一)完善服务育人生态系统思想支撑
      • (二)强化服务育人生态系统学习引导
      • (三)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实践路径
      • (四)促进服务育人生态系统健康成熟
    • 四、修复性运行
      • (一)鼓励服务育人生态系统要素互动
      • (二)加强服务育人生态系统信息反馈
      • (三)促进服务育人生态系统完善修复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高校
    • 一、高校与服务育人
      • (一)服务育人在高校中的发展与定位
      • (二)高校关于服务育人的制度设计
      • (三)高校与服务育人的互动
    • 二、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高校的现状扫描
      • (一)调查设计与方法
      • (二)调查结果
    • 三、高校在服务育人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分析
      • (一)高校在服务育人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
      • (二)高校服务育人工作的基本生态链条
      • (三)高校服务育人要素优化
    • 四、优秀案例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社会服务力量
    • 一、服务育人与社会服务力量
      • (一)社会服务力量参与服务育人的历程回溯
      • (二)服务育人生态系统中社会服务力量的界定
    • 二、社会服务力量参与服务育人现状
      • (一)调查设计与方法
      • (二)调查结果
    • 三、社会服务力量在服务育人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分析
      • (一)社会服务力量在服务育人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
      • (二)社会服务力量参与服务育人的资源与途径
      • (三)社会服务力量参与服务育人的要素优化
    • 四、优秀案例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高校服务育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高校学生
    • 一、高校学生与服务育人
      • (一)高校学生参与服务育人历程回顾
      • (二)新时代的服务育人与高校学生
    • 二、高校学生参与服务育人现状扫描
      • (一)调查设计与方法
      • (二)调查结果
    • 三、高校学生在服务育人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分析
      • (一)高校学生在服务育人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
      • (二)高校学生参与服务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三)高校学生参与服务育人路径优化
    • 四、优秀案例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一、总结
    • 二、观点与成果
      • (一)观点
      • (二)成果
    • 三、展望
      • (一)确立服务育人在高校育人活动中的地位
      • (二)构建新时代服务育人体系
      • (三)完善新时代服务育人评价
    • 四、研究的局限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