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药物设计学(第4版)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
付伟
定价:
69.80元
ISBN:
978-7-04-059211-5
版面字数:
645.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23-02-24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医药
二级分类:
药学

药物设计学是在新药发现过程中产生的理论和方法,是一门新兴交叉应用性学科。本教材的编写旨在适应学科发展和创新型医药人才培养。全书共十一章(含导论),讲述了药物发现的两条途径——基于筛选途径的药物发现和合理药物设计。合理药物设计是药物设计学的核心内容,包含靶点理论、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先导化合物优化和成药性设计优化,增加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药物设计新技术——变构位点调节剂设计和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本教材着重叙述药物设计的相关理论、方法与技术,注重学科的交叉性和前沿性,介绍通过结构优化和剂型设计改善药物的成药性,阐述新药实验室研究的完整过程。教材部分章节配有药物设计的成功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并与实际应用相衔接。

本教材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完整介绍药物设计全过程,反映学科新进展,强调实践性,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强化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本教材可供药学类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使用,也适合从事医药研究的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 前辅文
  • 导论
    • 第一节 药物发现
      • 一、 药物发现历史
      • 二、 药物发现简介
      • 三、 药物发现阶段
      • 四、 我国药物发现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 五、 新药R&D研发管理
    • 第二节 药物设计
      • 一、 靶点与配体
      • 二、 药物作用的体内过程
      • 三、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 四、 先导化合物及其优化
      • 五、 合理药物设计
      • 六、 人工智能药物设计
      • 七、 PROTAC技术
      • 八、 基因编辑技术
      • 九、 筛选途径和虚拟筛选
  • 第一章 基于筛选途径的药物发现
    • 第一节 先导化合物的来源
      • 一、 天然产物的提取物
      • 二、 组合化学合成的化合物
      • 三、 内部化合物库
    • 第二节 筛选模型和方法学
      • 一、 药物靶点的识别和确证
      • 二、 筛选模型分类
      • 三、 高通量筛选技术
      • 四、 高内涵筛选技术
  • 第二章 药物靶点理论
    • 第一节 药物靶点
      • 一、 药物靶点的内涵
      • 二、 药物靶点在新药研究中的意义
      • 三、 药物靶点研究的现状
    • 第二节 药物靶点的发现
      • 一、 药物靶点的发现途径
      • 二、 药物靶点发现的识别和确证过程
      • 三、 药物靶点研究的主要技术平台
    • 第三节 靶点类别及药物设计方法
      • 一、 基因性靶点及其药物设计方法
      • 二、 机制性靶点及其药物设计方法
  • 第三章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 第一节 概述
      • 一、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简介
      • 二、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简介
    • 第二节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 一、 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理论
      • 二、 分子三维结构的理论计算方法
      • 三、 分子三维结构的实验测定方法
      • 四、 分子模型技术
      • 五、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 第三节 基于靶点结构的药物设计——直接法
      • 一、 分子对接与打分函数
      • 二、 基于受体的药效团模型方法
      • 三、 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
    • 第四节 基于配体结构的药物设计——间接法
      • 一、 基于配体药效团模型的药物设计
      • 二、 基于药效团的三维结构搜寻
      • 三、 基于定量构效关系的药物设计
    • 第五节 应用实例选讲——阿片受体候选药物发现
  • 第四章 变构位点调节剂设计
    • 第一节 变构位点调节剂
      • 一、 变构调节的概念
      • 二、 变构调节剂的发展
      • 三、 变构调节剂开发策略
    • 第二节 变构药物设计原理、方法与技术
      • 一、 基本原理
      • 二、 变构数据
      • 三、 变构方法与技术
    • 第三节 变构药物设计与发现
      • 一、 变构激动剂的设计与发现
      • 二、 变构抑制剂的设计与发现
      • 三、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变构调节剂设计
  • 第五章 药物发现的虚拟筛选方法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化学信息处理
      • 一、 化学结构的计算机表达
      • 二、 化合物数据库的构建和管理
      • 三、 分子结构的数学描述
      • 四、 分子相似性计算
      • 五、 互联网上的化学信息资源
    • 第三节 生物信息处理
      • 一、 序列分析
      • 二、 蛋白质结构预测
      • 三、 互联网上的生物信息资源
    • 第四节 虚拟筛选
      • 一、 基于靶点结构的虚拟筛选
      • 二、 基于配体的虚拟筛选
      • 三、 虚拟筛选后评估
    • 第五节 应用实例选讲
      • 一、 利用基于结构虚拟筛选方法发现雌激素受体β配体
      • 二、 利用基于配体虚拟筛选方法发现大麻素CB1受体拮抗剂
  • 第六章 先导化合物优化
    • 第一节 先导化合物优化的准备、策略和基本方法
      • 一、 先导化合物优化的准备
      • 二、 先导化合物优化的策略
      • 三、 先导化合物优化的基本方法
    • 第二节 基于增强药效学性质的先导化合物优化
      • 一、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 二、 分子杂合
      • 三、 骨架结构变换
    • 第三节 基于改善ADME/T特性的先导化合物优化
      • 一、 副作用选择优化法
      • 二、 前体药物原理
      • 三、 软药
  • 第七章 成药性设计优化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药物理化性质与其体内过程间的关系
      • 一、 药物在体内的ADME过程
      • 二、 药动学
    • 第三节 类药性及其预测方法
      • 一、 类药性
      • 二、 基于知识的经验法
      • 三、 计算法
    • 第四节 类药性的测量方法
      • 一、 类药性的测量
      • 二、 药学性质高通量测量
      • 三、 药动学性质高通量测量
    • 第五节 类药性优化
      • 一、 通过结构修饰改善化合物理化性质
      • 二、 通过结构修饰改善化合物药动学性质
      • 三、 通过制剂方法改善药物药动学性质
  • 第八章 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
    • 第一节 概述
      • 一、 人工智能辅助药物发现简史
      • 二、 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的基本流程
      • 三、 药物分子表征方法简介
      • 四、 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评估与优化
    • 第二节 药物设计的人工智能算法
      • 一、 监督学习算法
      • 二、 无监督学习算法
      • 三、 强化学习算法
    • 第三节 基于人工智能的先导化合物虚拟筛选
      • 一、 AI辅助基于靶点的虚拟筛选
      • 二、 AI辅助基于配体的虚拟筛选
    • 第四节 基于人工智能的从头药物设计
  • 第九章 酶抑制剂和肽拟似物
    • 第一节 酶抑制剂
      • 一、 概述
      • 二、 酶抑制剂的特征
      • 三、 酶抑制剂的类型
      • 四、 设计原理和方法
    • 第二节 肽拟似物
      • 一、 概述
      • 二、 设计方法和原理
    • 第三节 设计实例
      • 一、 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二、 凝血酶抑制剂
      • 三、 HIV蛋白酶抑制剂
  • 第十章 药物剂型与制剂设计
    • 第一节 药物剂型与制剂
      • 一、 药物剂型与制剂及其重要性
      • 二、 药物常用剂型
      • 三、 药物递送系统
      • 四、 药用辅料及其在制剂中的作用
    • 第二节 药物剂型选择与制剂设计
      • 一、 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 二、 剂型选择与制剂设计的一般方法
    • 第三节 药物制剂研究的基本内容
      • 一、 处方前研究
      • 二、 处方研究
      • 三、 工艺优化
      • 四、 质量研究
      • 五、 稳定性研究
      • 六、 包装材料考察
  • 参考文献
  • 推荐阅读
  • 汉英名词对照及索引
  • 彩色插图

药物设计学(第4版)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紧密配合。数字课程涵盖教学课件、知识拓展等资源,充分运用多种形式的媒体资源,与纸质教材相互配合,丰富了知识呈现形式。在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思考与探索的空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