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今天的学科方向分划,中国古代音乐史应讲授自远古时期至清末中国音乐发生、发展、演化的所有历史,可谓包罗万象。如何在一门一个学期32学时的课程中将众多历史事象讲述到位,需要教材的编选者切中音乐历史中的关键问题、实质性问题,并做到条理清晰。本教程即以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音乐人物、音乐形式、音乐作品、音乐现象、乐器与乐队、乐律理论、谱式与乐谱、音乐机构与制度、音乐理论著述及思想等为主体,通过历史纵向发展框架下的内容类别归纳,将其分划为十五讲的教材架构,以应对高等院校课堂教学的现时需要。
为了便于课堂教学并适应现时传播环境,教材中随内容的讲述安排了近百幅资料图片,并提供必要的欣赏曲目信息。同时,为便于师生复习思考所学内容,在每讲之后附课后作业若干。
本书不仅适合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作为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普及性读物,供广大音乐爱好者参考阅读。
- 前辅文
- 第一讲 课程性质与前设—中国古代音乐的史学认知
- 一、音乐、音乐史、音乐史学
- 二、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对象与范畴
- 三、中国音乐的起源问题
- 第二讲 华夏音声之初—远古至夏代音乐
- 一、鸣响中州的贾湖骨笛
- 二、文献与文物显露的先民乐舞
- 三、出土乐器反映的相关信息
- 四、夏代音乐的朦胧面貌
- 第三讲 礼乐的相遇相融—商代与西周音乐
- 一、商代音乐的面貌与风格
- 二、西周礼乐制度与其乐悬
- 三、大司乐的构成与职责
- 四、出土的西周乐器及其理论信息
- 第四讲 多彩音乐的初现—春秋战国时期音乐
- 一、“礼崩乐坏”的音乐映现
- 二、诸子的音乐观及其贡献
- 三、民间音乐的兴盛
- 四、出土乐器及音乐理论成就
- 第五讲 礼乐文明的赓续—秦汉音乐制度与机构
- 一、秦汉时期音乐的总体特点
- 二、考古成果体现的秦与汉初礼乐
- 三、乐府及其音乐活动
- 第六讲 中国音乐首度转型—两汉乐事的多态共生
- 一、鼓吹乐与相和乐的发生发展
- 二、散乐与百戏的兴盛
- 三、文人音乐呈现的面貌
- 四、乐律理论与音乐思想
- 第七讲 多元文化的交会—魏晋南北朝音乐
- 一、华夏固有音乐与各地音乐的发展
- 二、文人音乐及其观念阐述
- 三、乐律理论的收获
- 四、西域音乐东渐中原
- 第八讲 宫廷乐事的繁盛—隋唐音乐机构与制度
- 一、音乐机构的组成与职能
- 二、燕乐及其乐部的更易
- 三、隋唐雅乐理念的差异
- 四、音乐制度及乐人乐伎
- 第九讲 多元多彩乐文化—隋唐音乐形式与理论成果
- 一、音乐形式与主要作品
- 二、乐器、乐律与记谱法
- 三、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 四、音乐思想与理论著述
- 第十讲 俗乐兴盛的时代—宋元的瓦舍音声
- 一、宋代音乐的转型及其缘由
- 二、宋元俗乐场所及其乐人
- 三、形式多样的说唱音乐
- 四、乐器与器乐形式
- 第十一讲 戏曲艺术的成熟—宋元杂剧和南戏
- 一、宋金杂剧和南戏
- 二、元代戏曲及艺术家的贡献
- 三、元曲及其散曲艺术
- 第十二讲 崇望前世之音声—宋元音乐的多棱角
- 一、宫廷音乐及其乐部形式演化
- 二、文人音乐的表现
- 三、宋元时期的音乐理论成果
- 第十三讲 合套乱弹呈姿彩—明清时期戏曲音乐
- 一、明清文化及其音乐的总体特点
- 二、明代戏曲声腔的演化
- 三、清代早中期戏曲的变革
- 第十四讲 近世国乐渐成型—多向度的明清音乐
- 一、宫廷音乐机构及雅乐
- 二、俗曲、歌舞与说唱音乐
- 三、乐器与器乐艺术
- 四、音乐理论成就及曲谱刊刻
- 第十五讲 再度转型的前夜—清代晚期中国音乐
- 一、戏曲等传统音乐的延续
- 二、音乐家与理论成果书写的变革印迹
- 三、中外音乐交流的转向
- 代结束语:中国音乐的再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