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基础分子生物学(第3版)


作者:
郑用琏
定价:
49.00元
ISBN:
978-7-04-049872-1
版面字数:
60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8-09-05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生物科学
二级分类:
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

本教材保持了主线突出、脉络清晰、内容精炼、教学适用性强等特点,并根据分子生物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增加了miRNA 的形成与调控、副突变调控的3D 假说、DNA 交换的DSB 理论以及染色质重构与表观遗传修饰等内容,力求反映学科发展前沿。

全书以“基因”为主线并贯穿始终,围绕基因的复制、基因控制性状表达与基因的突变等基础理论逐步展开,并以一定的篇幅论述提出这些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推理。全书包括绪论、基因概念的演变与发展、DNA 的复制、RNA 的转录、蛋白质的翻译、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突变和遗传重组的分子机制、常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8 章内容。在编写中力

求图文并茂,基本概念与逻辑分析清晰明了、富于启迪,旨在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理论, 了解生物技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获得对分子生物学专著和科学论文的自学与阅读能力。

本书配有数字课程(http: //abook.hep.com.cn/49872),收录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郑用琏教授讲授“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全套授课实录,十分有助于学生自学和教师参考。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专业作为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和科技人员自学用书。

  • 前辅文
  • 1 绪论
    • 1.1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 1.2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 1.2.1 分子生物学的第一个重要发现
      • 1.2.2 Oswald Avery 的历史贡献
      • 1.2.3 DNA 双螺旋结构的揭示
      • 1.2.4 遗传密码的破译
      • 1.2.5 信使RNA 的发现
      • 1.2.6 操纵子模型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的新天地
      • 1.2.7 遗传工程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 1.2.8 加速分子生物学发展进程的一项“简单而晚熟”技术
    • 1.3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 2 基因概念的演变与发展
    • 2.1 早期的“基因”概念
    • 2.2 经典的基因概念
      • 2.2.1 经典基因概念的重要修正
      • 2.2.2 拟等位基因概念的提出
      • 2.2.3 顺反子理论
      • 2.2.4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2.3 基因的分子结构
      • 2.3.1 核酸的分子结构
      • 2.3.2 核苷的分子构象
      • 2.3.3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 2.3.4 影响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 2.3.5 DNA 的变性与复性
    • 2.4 核酸分子的空间结构
      • 2.4.1 DNA 的一级结构
      • 2.4.2 DNA 的二级结构
      • 2.4.3 DNA 的三级结构
    • 2.5 基因概念的多样性
      • 2.5.1 生物进化的C 值矛盾
      • 2.5.2 重叠基因
      • 2.5.3 重复基因
      • 2.5.4 间隔基因
      • 2.5.5 跳跃基因或转座子
      • 2.5.6 假基因
  • 3 DNA 的复制
    • 3.1 DNA 复制的基本特征
      • 3.1.1 DNA 的半保留复制
      • 3.1.2 DNA 复制按5′ → 3′ 延伸方向
      • 3.1.3 DNA 的半不连续复制
      • 3.1.4 DNA 复制的起点、方向
      • 3.1.5 DNA 复制的引物
      • 3.1.6 DNA 复制的转录激活
      • 3.1.7 DNA 复制的模式
      • 3.1.8 DNA 复制体的结构与复制的回环模型
      • 3.1.9 线形DNA 复制避免5′ 端短缩的方式
    • 3.2 真核生物DNA 复制的特点
      • 3.2.1 染色体DNA 为多复制子
      • 3.2.2 染色体多复制子复制的非一致性
      • 3.2.3 真核生物避免DNA 复制5′ 端短缩的机制
    • 3.3 DNA 复制的终止
    • 3.4 DNA 复制的调控
  • 4 RNA 的转录
    • 4.1 转录的基本概念
      • 4.1.1 模板
      • 4.1.2 不对称转录
      • 4.1.3 极性
    • 4.2 转录起始
      • 4.2.1 原核生物的启动子
      • 4.2.2 真核生物的启动子
      • 4.2.3 RNA 聚合酶
      • 4.2.4 转录的相关因子及功能
    • 4.3 转录延伸
    • 4.4 转录过程的终止
      • 4.4.1 不依赖ρ 因子的终止子的结构与功能
      • 4.4.2 依赖ρ 因子的终止子的结构与功能
      • 4.4.3 抗终止作用
    • 4.5 RNA 的加工
      • 4.5.1 加工的概念
      • 4.5.2 加工的目的
      • 4.5.3 加工的过程
  • 5 蛋白质的翻译
    • 5.1 蛋白质合成的装备
      • 5.1.1 mRNA 的结构与功能
      • 5.1.2 tRNA 的结构与功能
      • 5.1.3 rRNA 和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
    • 5.2 遗传密码及其简并
      • 5.2.1 三联体遗传密码的破译
      • 5.2.2 遗传密码的简并
    • 5.3 蛋白质的翻译
      • 5.3.1 蛋白质翻译的若干基本概念
      • 5.3.2 多肽链的合成
      • 5.3.3 保证蛋白质翻译准确起始的机制
  • 6 基因表达的调控
    • 6.1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理论与模式
      • 6.1.1 操纵子调控模型
      • 6.1.2 “ 分解代谢产物阻遏”启动子的正调控系统
      • 6.1.3 组氨酸利用操纵子的正调控诱导模型
      • 6.1.4 衰减子的发现与衰减子调控
    • 6.2 不利生长条件下的应急反应
      • 6.2.1 严紧反应相关因子
      • 6.2.2 严紧因子反应的调控机制
    • 6.3 操纵子调控的综合实例
      • 6.3.1 λ 噬菌体的繁殖
      • 6.3.2 λ 噬菌体基因组
      • 6.3.3 λ 噬菌体溶原途径的建立
      • 6.3.4 λ 噬菌体裂解途径的建立
      • 6.3.5 决定λ 噬菌体发育途径选择的其他因素
    • 6.4 DNA 重排与基因表达
      • 6.4.1 沙门氏菌鞭毛H1-H2 抗原相的转变
      • 6.4.2 酵母交配型的转换
      • 6.4.3 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
    • 6.5 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 6.5.1 真核生物转录后mRNA的加工
      • 6.5.2 RNA 干涉
      • 6.5.3 反义RNA
    • 6.6 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 6.6.1 同一操纵子内各基因翻译量的差异
      • 6.6.2 信息体与蛋白质合成
      • 6.6.3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自体调控
      • 6.6.4 mRNA 的寿命对翻译的调节
      • 6.6.5 终止密码解读的移码与通读调节
      • 6.6.6 翻译中的弱化子调控
    • 6.7 翻译后的基因表达调控
      • 6.7.1 蛋白质前体的加工
      • 6.7.2 蛋白质的转运(或分泌)
      • 6.7.3 蛋白质降解
      • 6.7.4 蛋白质的折叠
    • 6.8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殊类型
      • 6.8.1 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的差异
      • 6.8.2 真核生物的表观遗传调控
      • 6.8.3 转录因子可逆性磷酸化对翻译的调节
      • 6.8.4 mRNA 的结构对翻译水平的调控
      • 6.8.5 真核生物发育的基因调控
      • 6.8.6 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发育
  • 7 基因突变和遗传重组的分子机制
    • 7.1 基因突变
      • 7.1.1 基因突变的种类
      • 7.1.2 基因突变的表达类型
      • 7.1.3 基因的诱发突变
      • 7.1.4 基因的自发突变
      • 7.1.5 基因的突变热点
    • 7.2 生物体保证稳定遗传的机制
      • 7.2.1 DNA 复制过程中的错配修复
      • 7.2.2 尿嘧啶-N- 糖苷酶系统(ung 修复系统)
      • 7.2.3 基因的回复突变
    • 7.3 基因重组交换的分子机制
      • 7.3.1 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
      • 7.3.2 异常分离现象——基因转换
      • 7.3.3 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
      • 7.3.4 同源重组的酶类及交换热点
      • 7.3.5 双链DNA 断裂模式
  • 8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
    • 8.1 基因克隆技术
      • 8.1.1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作用
      • 8.1.2 连接
      • 8.1.3 载体
      • 8.1.4 转化
      • 8.1.5 筛选
      • 8.1.6 基因组DNA 文库的构建
      • 8.1.7 几种重要的PCR 衍生技术
    • 8.2 研究基因结构及表达的常用技术
      • 8.2.1 标记性示踪物
      • 8.2.2 基因活性和功能研究方法
    • 8.3 DNA- 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技术
      • 8.3.1 过滤结合
      • 8.3.2 染色质免疫沉淀法
      • 8.3.3 凝胶阻滞分析
      • 8.3.4 DNA 酶足迹
    • 8.4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
      • 8.4.1 蛋白质分离
      • 8.4.2 蛋白质分析
      • 8.4.3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主要参考文献
  • 索引

基础分子生物学(第3版)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紧密配合。数字课程收录了国家级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讲授“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全套授课实录,以及教学课件、思考题等资源,十分有助于学生自学和教师参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