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高校课程体系设计研究——兼论OBE课程设计


作者:
巩建闽
定价:
50.00元
ISBN:
978-7-04-048840-1
版面字数:
41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假精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7-12-11
物料号:
48840-00
读者对象:
教育教学研究
一级分类:
教育教学研究

暂无
  • 前辅文
  • 第一章 为什么要修订课程体系
    • 第一节 一项毕业生调查分析
      • 一、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问题
      • 二、问题的普遍性
    • 第二节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对通用能力的认识
      • 二、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分离
      • 三、来自教师问卷的其他发现
  • 第二章 课程体系是什么
    • 第一节 课程及其价值取向
      • 一、课程的概念
      • 二、课程价值取向及类型
    • 第二节 课程与专业和学科
      • 一、专业及其与课程的关系
      • 二、学科及其与课程的关系
    • 第三节 基于系统视角的课程体系概念
      • 一、关联关系:课程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
      • 二、整体性:高质量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 第三章 课程体系设计的分析框架
    • 第一节 课程体系设计指导思想
      • 一、以学科发展为中心组织课程
      • 二、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组织课程
      •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组织课程
      • 四、课程组织原则与学生中心案例
    • 第二节 课程体系设计研究现状
      • 一、课程编制理论研究现状
      • 二、课程体系设计模式简介
      • 三、课程体系设计框架模型示例
      • 四、成果导向课程体系设计简介
    • 第三节 怎样设计课程体系:一个设计分析框架
      • 一、确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
      • 二、课程及知识生成:课程体系设计的核心
      • 三、目标与课程对应:培养目标落实的关键
      • 四、单门课程的设计
  • 第四章 如何设计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
    • 第一节 培养目标设计的三个案例
      • 一、一个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
      • 二、我国“台湾大学”培养目标分析
      • 三、汕头大学培养目标设计案例
    • 第二节 学习成果及其设计原则与方法
      • 一、学习成果与基于成果教育
      • 二、学生学习成果的设计
      • 三、学习成果制定原则与行为动词
      • 四、邓迪大学医学教育的三圈模型
    • 第三节 为什么要选择基于成果的教育
      • 一、目标导向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 二、问题导向、补齐短板是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
  • 第五章 如何选择课程及其内容
    • 第一节 由学科知识生成课程知识
      • 一、从学科知识到专业知识
      •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知识生成
      • 三、课程知识的生成
    • 第二节 选择课程:哪些课程更重要
      • 一、毕业生对课程的认识分析
      • 二、教师与毕业生对课程认识的比较
      • 三、究竟哪些课程更重要
    • 第三节 顶点课程与综合课程建设
      • 一、美国高等教育的顶点课程
      • 二、启示与我国高校顶点课程建设
  • 第六章 如何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保障实施质量
    • 第一节 课程体系审核与课程大纲规范化
      • 一、课程体系实施前的审核与调整
      • 二、美国高校的课程大纲
      • 三、我国台湾高校课程教学计划格式
      • 四、我国大陆高校课程大纲的反思与建议
    • 第二节 教师发展与隐性课程建设
      • 一、教师发展与教师发展中心建设
      • 二、人才培养共识与隐性课程建设
  • 第七章 如何设计学业测评及评价量表
    • 第一节 学业测评现状及改革
      • 一、学业测评现状及问题
      • 二、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学业测评
      • 三、直接测量与间接评价
    • 第二节 评价量表及其制作步骤
      • 一、评价量表概念与成分
      • 二、评价量表的创建步骤
    • 第三节 评价量表的应用
      • 一、用评价量表进行评分
      • 二、评价量表促进自主学习
      • 三、体验式学习评价量表案例
    • 第四节 用评价量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职业发展水平
  • 第八章 课程地图用于课程体系设计、实施和管理
    • 第一节 课程地图概述
      • 一、课程地图起源与发展
      • 二、课程地图概念讨论
      • 三、课程地图主要形式
    • 第二节 课程地图的功能
      • 一、课程管理的有力工具
      • 二、学生中心资源整合工具
      • 三、不同用户沟通交流平台
    • 第三节 我国台湾高校课程地图
  • 第九章 应该由谁来设计课程体系
    • 第一节 课程体系设计主体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动力
      • 二、究竟由谁来设计课程体系
    • 第二节 课程委员会与高校教指委
      • 一、美国高校课程委员会
      • 二、我国台湾地区高校课委会
      • 三、我国大陆高校教指委及其职责讨论
  • 第十章 基于系统的课程体系模型
    • 第一节 系统及课程体系的概念
      • 一、基于系统的课程体系概念
      • 二、课程之间的关联关系
      • 三、课程体系子系统与分系统
      • 四、课程关联矩阵算法研究
    • 第二节 整体性与反馈原理及系统偏差
      • 一、课程体系的整体性
      • 二、课程体系的反馈原理
      • 三、反馈原理应用:结构性失衡与系统偏差
  • 结语
  • 附录 校友调查问卷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