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有机化学(第二版)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
高占先
定价:
49.80元
ISBN:
978-7-04-021933-3
版面字数:
84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694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07-08-15
物料号:
21933-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化学类
二级分类: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公共课
三级分类:
有机化学及实验

  本书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建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立项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本书是在原版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改革与实践,并广泛征求使用学校意见后而修订的。全书分为7篇21章:第1篇有机化学概论;第2篇烃及卤代烃;第3篇有机含氧化合物;第4篇有机含氮化合物及杂环化合物;第5篇天然有机化合物;第6篇有机合成基础及绿色有机合成;第7篇有机化学教学资源。章后有习题,书后有索引和部分参考书目。
  与本书配套的辅助教材还有《有机化学学习指导》、《有机化学电子教案》和《有机化学教学软件》等。
  本书可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化工和应用化学等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选用和参考。
  • 第1篇 有机化学概论
    • 第1章 结构与性能概论
      •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 1.1.1 有机化合物
        • 1.1.2 有机化学
      • 1.2 结构特征
        • 1.2.1 共价键的形成———价键法分子轨道法
        • 1.2.2 共价键的基本属性
        • 1.2.3 共振论简介
        • 1.2.4 构造式表示法
        • 1.2.5 键的极性在共价键链上的传递———诱导效应
      • 1.3 反应类型和试剂的分类
        • 1.3.1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反应类型
        • 1.3.2 反应中间体的概念
        • 1.3.3 试剂的分类
      • 1.4 两类控制反应
        • 1.4.1 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
        • 1.4.2 广义的动力学控制
      • 1.5 酸碱的概念
        • 1.5.1 质子酸碱理论
        • 1.5.2 电子酸碱理论
        • 1.5.3 试剂与酸碱
      • 1.6 溶剂的分类及溶剂化作用
        • 1.6.1 溶剂的分类
        • 1.6.2 溶剂化作用
      • 习题
    • 第2章 分类及命名
      • 2.1 分类方法
        • 2.1.1 按碳架分类
        • 2.1.2 按官能团分类
      • 2.2 命名方法
        • 2.2.1 化学介词、基和表示链结构的形容词
        • 2.2.2 命名法概述
      • 2.3 系统命名法
        • 2.3.1 基本方法
        • 2.3.2 烃的命名
        • 2.3.3 烃衍生物的命名
      • 习题
    • 第3章 同分异构现象
      • 3.1 构造异构现象
        • 3.1.1 骨(碳)架异构现象
        • 3.1.2 官能团位置异构现象
        • 3.1.3 官能团异构现象
        • 3.1.4 互变异构现象
      • 3.2 构象异构现象
        • 3.2.1 链烷烃的构象异构现象
        • 3.2.2 环烷烃的构象异构现象
      • 3.3 几何异构现象
        • 3.3.1 含双键化合物的几何异构现象
        • 3.3.2 含碳环化合物的顺反异构现象
      • 3.4 对映异构现象
        • 3.4.1 含手性碳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现象
        • 3.4.2 手性碳的构型表示式与标记
        • *3.4.3 费歇尔投影式与分子构型
        • 3.4.4 非碳原子为手性中心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现象
        • *3.4.5 含手性轴及手性面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现象
        • 3.4.6 碳环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现象
        • 3.4.7 构象对映体和构象非对映体
      • 3.5 化合物的旋光性与旋光性化合物的拆分及合成
        • 3.5.1 旋光性的测定
        • 3.5.2 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性
        • 3.5.3 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性
        • 3.5.4 分子结构与旋光性
        • 3.5.5 外消旋体的拆分
        • *3.5.6 不对称合成概念
      • 习题
    • 第4章 结构的表征
      • 4.1 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本程序
      • 4.2 红外光谱
        • 4.2.1 基本原理
        • 4.2.2 重要官能团的吸收区域
        • 4.2.3 红外吸收光谱图及其解析
      • 4.3 核磁共振谱
        • 4.3.1 1HNMR的基本原理
        • 4.3.2 1HNMR的化学位移
        • 4.3.3 1HNMR的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 4.3.4 1HNMR的谱图解析
        • *4.3.5 13CNMR谱简介
      • *4.4 紫外光谱
        • 4.4.1 紫外光谱图
        • 4.4.2 基本原理
        • 4.4.3 吸收带的分类
        • 4.4.4 谱图的解析
      • *4.5 质谱
        • 4.5.1 基本原理
        • 4.5.2 质谱仪和质谱图
        • 4.5.3 烃化合物的质谱特征
        • 4.5.4 谱图的解析
      • 习题
  • 第2篇 烃及卤代烃
    • 第5章 饱和烃
      • 5.1 烷烃的分类及结构
      • 5.2 链烷烃的物理性质
      • 5.3 烷烃的化学性质
        • 5.3.1 卤代反应
        • 5.3.2 其它取代反应
        • 5.3.3 氧化反应
        • 5.3.4 裂解及异构反应
      • 5.4 小环烷烃的特殊性质
        • 5.4.1 小环烷烃的结构及不稳定性
        • 5.4.2 小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 *5.5 多环烷烃
        • 5.5.1 十氢化萘
        • 5.5.2 金刚烷
      • 习题
    • 第6章 不饱和烃
      • 6.1 分类及结构
        • 6.1.1 烯烃的分类
        • 6.1.2 炔烃的分类
        • 6.1.3 烯烃的结构
      • 6.2 烯烃的物理性质
      • 6.3 烯烃的加成反应
        • 6.3.1 加氢反应
        • 6.3.2 亲电加成反应
        • 6.3.3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 6.3.4 硼氢化反应
        • 6.3.5 溴化氢自由基加成反应
        • *6.3.6 羰基化反应
      • 6.4 烯烃的聚合与共聚合反应
        • 6.4.1 聚合反应
        • 6.4.2 共聚合反应
      • 6.5 烯烃的氧化反应
        • 6.5.1 氧化剂氧化
        • 6.5.2 催化氧化
        • 6.5.3 臭氧氧化
        • 6.5.4 过氧化氢氧化
      • 6.6 烯烃的复分解反应
        • 6.6.1 复分解反应
        • 6.6.2 反应机理
        • 6.6.3 催化剂
      • 6.7 α氢的反应
        • 6.7.1 卤代反应
        • 6.7.2 氧化反应
      • 6.8 炔烃的化学性质
        • 6.8.1 亲电加成反应
        • 6.8.2 亲核加成反应
        • 6.8.3 其它加成反应
        • 6.8.4 催化加氢和还原反应
        • 6.8.5 聚合反应
        • 6.8.6 氧化反应
        • 6.8.7 炔氢的反应
      • 6.9 二烯烃的分类及结构
        • 6.9.1 分类
        • 6.9.2 结构
      • 6.10 共轭体系及共轭效应
        • 6.10.1 共轭体系
        • 6.10.2 共轭效应
      • 6.11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 6.11.1 1,4加成反应
        • 6.11.2 聚合及共聚合反应
        • 6.11.3 周环反应
        • *6.11.4 环戊二烯的反应
      • 习题
    • 第7章 芳香烃
      • 7.1 分类
        • 7.1.1 按苯环数目和结合方式分类
        • 7.1.2 按4n+2规则的n分类
      • 7.2 苯的结构及芳香性
        • *7.2.1 苯结构研究的历史
        • 7.2.2 价键理论对苯结构的处理
        • 7.2.3 分子轨道理论对苯结构的处理
      • 7.3 单环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 7.4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 7.4.1 反应类型及反应机理
        • 7.4.2 定位规律
        • *7.4.3 哈密特方程及取代基的常数
        • 7.4.4 二元取代苯的定位规律
        • 7.4.5 定位规律的应用
        • 7.4.6 热力学控制与动力学控制
      • 7.5 单环芳烃的加成及氧化反应
        • 7.5.1 加成反应
        • 7.5.2 氧化反应
      • 7.6 芳烃侧链上的反应
        • 7.6.1 α氢的反应
        • 7.6.2 共轭双键上的反应
      • 7.7 多环芳烃
        • 7.7.1 稠环芳烃
        • 7.7.2 多苯代脂烃
        • 7.7.3 联环芳烃
        • *7.7.4 富勒烯
      • *7.8 烃的来源及加工
        • 7.8.1 烃的来源
        • 7.8.2 石油加工
        • 7.8.3 天然气加工
        • 7.8.4 煤加工
      • 习题
    • 第8章 卤代烃
      • 8.1 卤代烃的分类和结构
        • 8.1.1 分类
        • 8.1.2 结构
      • 8.2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 8.3 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
        • 8.3.1 亲核取代反应类型
        • 8.3.2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 8.4 卤代烷的消除反应
        • 8.4.1 反应机理
        • 8.4.2 反应的取向和立体化学
        • 8.4.3 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
      • 8.5 不饱和卤代烃
        • 8.5.1 卤代烯烃
        • 8.5.2 卤苯
      • 8.6 多卤代烃
        • 8.6.1 多卤代烷烃
        • 8.6.2 有机氟化合物
      • 8.7 金属有机化合物
        • 8.7.1 有机镁化合物
        • 8.7.2 有机锂化合物
        • 8.7.3 有机铝化合物
      • *8.8 卤代烃的还原
      • 习题
  • 第3篇 有机含氧化合物
    • 第9章 醇、酚、醚
      • 9.1 醇的结构和分类
        • 9.1.1 结构
        • 9.1.2 分类
      • 9.2 醇的物理性质
      • 9.3 醇的化学性质
        • 9.3.1 酸性和碱性
        • 9.3.2 羟基的取代反应
        • 9.3.3 脱水反应
        • 9.3.4 氧化和脱氢反应
      • 9.4 酚的结构、分类和物理性质
        • 9.4.1 结构
        • 9.4.2 分类
        • 9.4.3 物理性质
      • 9.5 酚的化学性质
        • 9.5.1 羟基上的反应
        • 9.5.2 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 9.5.3 氧化和还原反应
      • 9.6 醚的结构、分类和物理性质
        • 9.6.1 结构
        • 9.6.2 分类
        • 9.6.3 物理性质
      • 9.7 醚的化学性质
        • 9.7.1 碱性
        • 9.7.2 醚键的断裂
        • 9.7.3 氧化反应
        • 9.7.4 芳醚的反应
      • 9.8 环醚
        • 9.8.1 1,2环醚
        • 9.8.2 冠醚
      • *9.9 硫醇 硫酚 硫醚
        • 9.9.1 硫醇和硫酚
        • 9.9.2 硫醚
      • 习题
    • 第10章 醛、酮、醌
      • 10.1 醛和酮的分类与结构
        • 10.1.1 分类
        • 10.1.2 结构
      • 10.2 醛、酮的物理性质
      • 10.3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 10.3.1 与水加成
        • 10.3.2 与醇加成
        • 10.3.3 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 10.3.4 与氢氰酸加成
        • 10.3.5 与金属有机化合物加成
        • 10.3.6 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消除反应
        • 10.3.7 与维蒂希试剂的反应
      • 10.4 α氢的反应
        • 10.4.1 酸性及互变异构
        • 10.4.2 卤代反应
        • 10.4.3 缩合反应
        • 10.4.4 珀金反应和安息香缩合
      • 10.5 醛、酮的氧化和还原
        • 10.5.1 醛、酮的氧化反应
        • 10.5.2 醛、酮的还原反应
      • 10.6 α,β不饱和醛、酮
        • 10.6.1 亲电加成
        • 10.6.2 亲核加成
        • *10.6.3 烯酮
      • 10.7 二羰基化合物
        • *10.7.1 乙二醛
        • 10.7.2 β二酮
      • *10.8 醌
        • 10.8.1 结构和分类
        • 10.8.2 化学性质
      • 习题
    • 第11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 11.1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分类
        • 11.1.1 羧酸的结构和分类
        • 11.1.2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分类
      • 11.2 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 11.2.1 羧酸的物理性质
        • 11.2.2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 11.3 羧酸的化学性质
        • 11.3.1 酸性
        • 11.3.2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 11.3.3 还原反应
        • 11.3.4 脱羧反应
        • 11.3.5 αH的卤代反应
      • 11.4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 11.4.1 酰氯的化学性质
        • 11.4.2 酸酐的化学性质
        • 11.4.3 酯的化学性质
        • 11.4.4 酰胺的化学性质
        • 11.4.5 羧酸衍生物的还原
        • 11.4.6 羧酸衍生物与格利雅试剂的反应
      • 11.5 羟基酸和羰基酸
        • 11.5.1 羟基酸
        • 11.5.2 羰基酸
      • *11.6 碳酸衍生物
        • 11.6.1 碳酸酯及原酸酯
        • 11.6.2 碳酰氯
        • 11.6.3 碳酰胺
      • 习题
  • 第4篇 有机含氮化合物及杂环化合物
    • 第12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 12.1 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与物理性质
        • 12.1.1 分类与结构
        • 12.1.2 物理性质
      • 12.2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 12.2.1 α氢的活泼性
        • 12.2.2 还原反应
        • *12.2.3 硝基对苯环的影响
      • 12.3 胺的分类及结构
        • 12.3.1 分类
        • 12.3.2 结构
      • 12.4 胺的物理性质
      • 12.5 胺的化学性质
        • 12.5.1 碱性
        • 12.5.2 氮上的烃基化反应
      • 12.5.3 氮上的酰基化反应
      • 12.5.4 与亚硝酸的反应
      • 12.5.5 芳胺环上的取代反应
      • 12.5.6 氧化反应
      • 12.5.7 季铵盐及季铵碱
    • 12.6 烯胺
      • 12.6.1 结构
      • 12.6.2 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
      • 12.6.3 迈克尔加成反应
    • 12.7 腈
      • 12.7.1 物理性质
      • 12.7.2 化学性质
    • 12.8 异腈及异氰酸酯
      • 12.8.1 异腈
      • 12.8.2 异氰酸酯
    • 12.9 重氮及偶氮化合物
      • 12.9.1 重氮盐的制备及其结构
        • 12.9.2 重氮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 *12.9.3 重氮甲烷
      • 习题
    • 第13章 杂环化合物
      • 13.1 分类与命名
        • 13.1.1 分类
        • 13.1.2 命名
      • 13.2 结构与芳香性
        • 13.2.1 五元单杂环
        • 13.2.2 六元单杂环
      • 13.3 重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
        • 13.3.1 呋喃
        • 13.3.2 噻吩
        • 13.3.3 吡咯
        • 13.3.4 五元杂环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
        • 13.3.5 α呋喃甲醛
        • 13.3.6 咪唑
        • *13.3.7 五元单杂环衍生物的合成
      • 13.4 重要的六元杂环化合物
        • 13.4.1 吡啶及甲基吡啶
        • 13.4.2 嘧啶
      • 13.5 重要的稠杂环化合物
        • 13.5.1 喹啉及异喹啉
        • *13.5.2 吲哚
        • *13.5.3 嘌呤
      • 习题
  • 第5篇 天然有机化合物
    • 第14章 糖
      • 14.1 分类及命名
        • 14.1.1 分类
        • 14.1.2 单糖的命名
      • 14.2 单糖的结构
        • 14.2.1 开链结构和构型
        • 14.2.2 环式结构和构象
      • 14.3 单糖的化学性质
        • 14.3.1 还原反应
        • 14.3.2 氧化反应
        • 14.3.3 生成脎的反应
        • 14.3.4 差向异构化
        • 14.3.5 羟基的反应
      • 14.4 重要的单糖
        • 14.4.1 葡萄糖
        • 14.4.2 果糖
        • 14.4.3 核糖
      • 14.5 低聚糖
        • 14.5.1 蔗糖
        • 14.5.2 麦芽糖
        • *14.5.3 乳糖
        • *14.5.4 纤维二糖和棉子糖
        • 14.5.5 环糊精
      • 14.6 多糖
        • 14.6.1 多糖的结构
        • *14.6.2 纯多糖和杂多糖
        • 14.6.3 常见的多糖
      • 习题
    • 第15章 氨基酸、蛋白质及核酸
      • 15.1 氨基酸的分类及结构
        • 15.1.1 分类
        • 15.1.2 构型
      • 15.2 氨基酸的来源及制法
        • 15.2.1 蛋白质水解
        • 15.2.2 α卤代酸氨解
        • 15.2.3 斯特雷克尔合成法
        • 15.2.4 盖布瑞尔合成法
      • 15.3 氨基酸的性质
        • 15.3.1 α氨基酸的物理性质
        • 15.3.2 化学性质
      • 15.4 肽的结构及命名
      • 15.5 多肽的结构测定及合成
        • 15.5.1 结构的测定
        • 15.5.2 合成
      • 15.6 蛋白质的分类、组成和性质
        • 15.6.1 分类
        • 15.6.2 组成
        • 15.6.3 性质
      • 15.7 蛋白质的结构
      • 15.8 核酸
        • 15.8.1 组成
        • 15.8.2 核糖及脱氧核糖
        • 15.8.3 碱基
        • 15.8.4 核苷
        • 15.8.5 核苷酸
      • 15.9 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
        • 15.9.1 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一级结构
        • 15.9.2 脱氧核糖核酸的二级结构
        • 15.9.3 核酸的功能
      • 习题
    • *第16章 类脂、萜、甾族化合物及生物碱
      • 16.1 类脂
        • 16.1.1 油脂及蜡
        • 16.1.2 磷脂
      • 16.2 萜
        • 16.2.1 分类
        • 16.2.2 开链萜
        • 16.2.3 单环单萜
        • 16.2.4 双环单萜
        • 16.2.5 维生素A及胡萝卜色素
      • 16.3 甾族化合物
        • 16.3.1 概述
        • 16.3.2 甾醇
        • 16.3.3 胆汁酸
        • 16.3.4 激素
      • 16.4 生物碱
        • 16.4.1 生物碱的涵义、存在及制取
        • 16.4.2 生物碱的通性
        • 16.4.3 重要的生物碱
      • 习题
  • 第6篇 有机合成基础及绿色有机合成
    • *第17章 有机合成基础
      • 17.1 有机合成的意义和要求
    • 17.2 碳骨架的建立
      • 17.2.1 增长碳链的方法
      • 17.2.2 缩短碳链的方法
        • 17.2.3 形成碳环的方法
      • 17.3 选择性控制
        • 17.3.1 化学选择性控制
        • 17.3.2 区域选择性控制
        • 17.3.3 立体选择性控制
      • 17.4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 17.4.1 逆合成法分析
        • 17.4.2 合成路线的选择
        • 17.4.3 典型合成举例
      • 习题
    • 第18章 绿色有机合成
      • 18.1 绿色化学
        • 18.1.1 原子经济性反应
        • 18.1.2 绿色化学的原理
        • 18.1.3 绿色有机合成
      • 18.2 选择绿色合成原料或反应起始物
        • 18.2.1 选择可再生性物质为有机合成原料
        • 18.2.2 选择低危害物质为有机合成原料
        • 18.2.3 选择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为起始原料
      • 18.3 选择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和助剂与无溶剂反应
        • 18.3.1 选择超临界流体作溶剂
        • 18.3.2 选择水作溶剂
        • 18.3.3 选择离子液体作溶剂
        • 18.3.4 选择碳酸二甲酯作溶剂
        • 18.3.5 无溶剂反应
      • 18.4 选择原子经济性反应
        • 18.4.1 加成反应
        • 18.4.2 烯烃交互置换反应
        • 18.4.3 烯烃羰基合成反应
        • 18.4.4 烯烃为烷基化试剂的反应
        • 18.4.5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的反应
      • 18.5 合理选择合成反应技术
        • 18.5.1 光化学反应技术
        • 18.5.2 微波化学反应技术
        • 18.5.3 超声波化学反应技术
        • 18.5.4 使用高效无毒催化剂催化技术
        • 18.5.5 两相催化技术
        • 18.5.6 相转移催化技术
        • 18.5.7 生物催化和生物过程技术
      • 习题
  • *第7篇 有机化学教学资源
    • 第19章 分子模型与化学软件
      • 19.1 有机化合物分子模型简介
        • 19.1.1 分子结构模型及其分类
      • 19.1.2 分子结构模型的应用
    • 19.2 化学软件介绍
      • 19.2.1 平面结构排版软件
      • 19.2.2 三维结构显示和分子模拟软件
        • 19.2.3 网页三维化学结构显示插件
      • 习题
    • 第20章 图书、期刊、专利文献与联机检索
      • 20.1 有机化学图书
        • 20.1.1 教科书、参考书、专著
        • 20.1.2 百科全书、词典、手册等工具书
        • 20.1.3 丛书
      • 20.2 期刊与网络联机检索
        • 20.2.1 期刊
        • 20.2.2 网络联机检索
      • 20.3 Beilstein有机化学大全与Beilstein网上数据库
      • 20.4 网上专利资源
      • 习题
    • 第21章 网络化学及化学教学资源
      • 21.1 化学学科信息门户网站
      • 21.2 化学教学网站
      • 21.3 有机化学教学网站
      • 习题
  • 附录
    • 1.本书所用符号及缩写
    • 2.中文物名索引
    • 3.英文人名索引
  • 参考文献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