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认知语言学研究第四辑——现代汉语否定构式的认知研究


作者:
张立飞 严辰松
定价:
34.00元
ISBN:
978-7-04-033496-8
版面字数:
464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228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1-12-22
读者对象:
学术著作
一级分类:
社会科学
二级分类:
文学
三级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认知语言学研究(第4辑)·现代汉语否定构式的认知研究:一项语料库驱动的研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现代汉语否定句的形式和意义。对否定句形式的研 究以认知语言学基于用法的思想为理论框架,用语料库的方法,描述3个否定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并从构式的角度进行描写和解释;对否定句意义的研究则以人 们对现实性的认识为出发点,从现实与非现实的角度探讨3个否定词的语法意义,认为“没”否定现实范畴,“不”和“别”分别否定非现实范畴的认识模式和意愿 模式,并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进行验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语言中的否定
      • 1.1.1 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
      • 1.1.2 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
      • 1.1.3 否定的辖域与焦点
      • 1.1.4 否定的层次
    • 1.2 句子否定词
    • 1.3 研究目标和步骤
    • 1.4 理论背景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既往研究回顾
    • 2.1 主观与客观
    • 2.2 中性否定与对“完成”的否定
    • 2.3 “不”的新合说
    • 2.4 “不”的焦点说
    • 2.5 “不”和“没”的体选择
    • 2.6 离散与连续
    • 2.7 过程与非过程
    • 2.8 其他有关“不”和“没”语法意义的探讨
    • 2.9 “别”的语法意义
    • 2.10 问题与借鉴
    • 2.11 结语
  • 第三章 理论视角:基于用法的模式
    • 3.1 实际语料对语法的构建作用
    • 3.2 语法的构式观
    • 3.3 使用事件的范畴化
    • 3.4 频率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 3.4.1 语音弱化
      • 3.4.2 形态句法保持
      • 3.4.3 自主化
    • 3.5 结语
  • 第四章 否定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
    • 4.1 否定句的提取
      • 4.1.1 LCMC
      • 4.1.2 口语语料库
      • 4.1.3 检索行的提取
    • 4.2 否定构式及其标注方案
      • 4.2.1 否定构式
      • 4.2.2 标注方案
    • 4.3 否定词的分布
      • 4.3.1 “不”的分布
        • 4.3.1.1 不+A
        • 4.3.1.2 不+是+C
        • 4.3.1.3 不+VP动作
        • 4.3.1.4 不+VP心态
        • 4.3.1.5 不+VP关系
        • 4.3.1.6 V+不+C
        • 4.3.1.7 不+在+N处所
        • 4.3.1.8 不+在+VP
        • 4.3.1.9 不+能/能够+VP
        • 4.3.1.10 不+会+VP
        • 4.3.1.11 不+可/可以+VP
        • 4.3.1.12 不+可能+VP
        • 4.3.1.13 不+应/应该/应当/该+VP
        • 4.3.1.14 小结
      • 4.3.2 “没”的分布
        • 4.3.2.1 S处所+没+N
        • 4.3.2.2 S领有+没+N
        • 4.3.2.3 没+VP瞬间
        • 4.3.2.4 没+VP动作
        • 4.3.2.5 没+VP终结
        • 4.3.2.6 没+VP心态
        • 4.3.2.7 没+VP+过+(0)
        • 4.3.2.8 S处所+没+V+着+O
        • 4.3.2.9 没+能+VP
        • 4.3.1.10 没+敢+VP
        • 4.3.2.11 没+来得及/顾得上+VP
        • 4.3.2.12 没+在+N处所
        • 4.3.2.13 没+在+VP
        • 4.3.2.14 没+N时量/动量
        • 4.3.2.15 没+N+C
        • 4.3.2.16 对预设的反驳
        • 4.3.2.17 小结
      • 4.3.3 “别”的分布
        • 4.3.3.1 别+VP可控
        • 4.3.3.2 别+A可控
        • 4.3.3.3 别+(是)+VP+了1
        • 4.3.3.4 别+VP可控+了2+C
        • 4.3.3.5 别+S
        • 4.3.3.6 小结
      • 4.3.4 否定词分布的语体特征
    • 4.4 结语
  • 第五章 现实与非现实
    • 5.1 情态的定义和分类
      • 5.1.1 情态研究回顾
      • 5.1.1 情态的定义
      • 5.1.3 palmer的情态体系
        • 5.1.3.1 情态动词系统
        • 5.1.3.2 语气系统
        • 5.1.3.3 小结
      • 5.1.4 汉语情态研究
    • 5.2 情态意义在意义体系中的地位
      • 5.2.1 句子的“洋葱皮结构”
      • 5.2.2 情态与现实世界的关联
        • 5.2.2.1 类型城和例示域
        • 5.2.2.2 实际平面和结构平面
        • 5.2.2.3 事件的时间结构
        • 5.2.2.4 现实世界的认识模型
        • 5.2.2.5 小结
    • 5.3 现实与非现实
      • 5.3.1 现实与非现实的定义及其类型学地位
      • 5.3.2 现实与非现实的辨别依据
    • 5.4 结语
  • 第六章 汉语否定词分布的认识基础
    • 6.1 汉语否定词分布的认临础
      • 6.1.1 “没”分布的认识基础
        • 6.1.1.1 对存在的否定
        • 6.1.1.2 对领有关系的否定
        • 6.1.1.3 否定动作的实现
        • 6.1.1.4 对体貌的否定
        • 6.1.1.5 否定心理状态的实现
        • 6.1.1.6 否定动作的历时性
        • 6.1.1.7 对比较关系的否定
        • 6.1.1.8 对预设的反驳
      • 6.1.2 “不”分布的认识基础
        • 6.1.2.1 对性状的否定
        • 6.1.2.2 对惯常行为的否定
        • 6.1.2.3 对将来行为的否定
        • 6.1.2.4 对心理状态的否定
        • 6.1.2.5 对抽象关系的否定
        • 6.1.2.6 情理或道义上的不允许
        • 6.1.2.7 对能力的否定
        • 6.1.2.8 对可能性的否定
        • 6.1.2.9 与“在”有关的否定
      • 6.1.3 “别”分布的认识基础
      • 6.1.4 小结
    • 6.2 汉语中的现实与非现实
      • 6.2.1 语气词“的”与非现实
      • 6.2.2 汉语中的现实句与非现实句
    • 6.3 对汉语否定词语法意义的再认识
    • 6.4 与以往研究的对照
    • 6.5 结语
  • 第七章 语言类型学的证据
    • 7.1 现实状态的形式标记
      • 7.1.1 零标记和显性标记
      • 7.1.2 联合标记和非联合标记
      • 7.1.3 全面标记和部分标记
      • 7.1.4 融合标记
    • 7.2 现实与非现实语气的语义类别
      • 7.2.1 现实语气的语义类别
      • 7.2.2 非现实语气的语义类别
        • 7.2.2.1 潜势
        • 7.2.2.2 非真实条件
        • 7.2.2.3 情态
        • 7.2.2.4 祈使
        • 7.2.2.5 否定
        • 7.2.2.6 疑问
    • 7.3 作为现实性标记的汉语否定词
    • 7.4 结语
  • 第八章 余论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