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简明社会学教程


作者:
雷洪
定价:
27.90元
ISBN:
978-7-04-031176-1
版面字数:
34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291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2-09-18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法学
二级分类:
社会学
三级分类:
社会学

本教材以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观点为知识点和主要内容。注重知识点的清晰和准确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的意义,也注意谨慎处理教材编写中的“偏好”、“独特性”、“创造性”。

本教材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分两章概述社会学的对象、理论、方法、特点及学科发展过程。第二部分社会的组成,有社会、社会互动、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人的社会化共四章,阐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及规律。第三部分社会的构成,有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区、社会制度共四章,分别阐述社会共同的、稳定的社会结构模式及规律。第四部分社会的运动,其中,社会控制、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社会问题三章分别阐述社会的相对静止状态及规律,社会变迁一章阐述社会的变动状态及规律。

本书不仅适用于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也适合其他各专业本科的各类课程学习使用。

  • 第一部分 绪 论
  • 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理论、方法
    •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视角
      •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二、社会学的视角和想象力
    • 第二节 社会学理论知识
      • 一、社会学派别理论或社会学理论流派
      • 二、社会学主要范畴理论
      • 三、分支社会学理论
    •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方法
      • 一、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内容
      •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 第四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特点和功能
      • 一、社会学是科学
      • 二、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 三、社会学学科的特点和功能
  • 第二章 社会学学科发展
    • 第一节 社会学学科的产生
      • 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 二、社会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 三、社会学的产生及名称由来
    • 第二节 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和代表性理论
      • 一、创立时期的社会学理论
      • 二、形成时期的社会学理论
      • 三、当代前期的社会学理论
      • 四、当代后期的社会学理论
    • 第三节 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
      • 一、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传入和发展
      • 二、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调整和中断
      • 三、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恢复、重建和发展
      • 四、社会学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发展
  • 第二部分 社会的组成
  • 第三章 社会
    •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 一、社会的含义
      • 二、社会的类型
    • 第二节 社会构成要素——人口
      • 一、人口构成
      • 二、人口过程
    • 第三节 社会构成要素——自然环境
      • 一、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 二、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环境保护
    • 第四节 社会构成要素——文化
      • 一、什么是文化
      • 二、文化的结构
      • 三、文化的类型
      • 四、文化的功能
      • 五、文化的特征
      • 六、文化评价及态度
    • 第五节 社会结构
      • 一、社会结构的含义
      • 二、社会结构的单位
  • 第四章 社会互动
    •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互动
      •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 二、社会互动的要素
      • 三、社会互动的意义
    •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 一、符号互动论
      • 二、拟剧理论
      • 三、常人方法学
      • 四、社会交换论
    •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分类
      • 一、依社会互动的媒介区分
      • 二、依社会互动的程度区分
      • 三、依社会互动的形式区分
    • 第四节 社会互动的特殊形式——集合行为
      • 一、集合行为的特征和表现
      • 二、集合行为理论
  • 第五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 第一节 社会关系
      • 一、社会关系的含义
      • 二、社会关系的类型
    • 第二节 社会网络
      • 一、社会网络的概念及研究
      • 二、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功能
      • 三、主要的社会网络关系模式
      • 四、社会网络的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社会资本
      • 一、社会资本的含义
      • 二、社会资本的构成及特征
      • 三、社会资本的功能
      • 四、社会资本的测量
  • 第六章 人的社会化
    • 第一节 什么是人的社会化
      • 一、社会化的含义
      • 二、人得以社会化的条件
      • 三、社会化的意义
      • 四、社会化的特点
      • 五、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
    • 第二节 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 一、发展自我意识
      • 二、掌握生活技能
      • 三、学习社会规范
      • 四、确立生活目标
      • 五、培养社会角色
    • 第三节 个体社会化的环境与途径
      • 一、个体社会化的环境
      • 二、社会化的途径
    • 第四节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 一、社会化过程的终身性与阶段性
      • 二、基本社会化
      • 三、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 第三部分 社会的构成
  • 第七章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群体
      • 一、社会群体的定义
      • 二、社会群体产生的基本原因
      •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
      • 四、社会群体的一般结构和特征
    •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 二、主要的初级社会群体
      •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发展趋势
    • 第三节 社会组织
      • 一、社会组织的构成和特征
      • 二、社会组织管理及相关理论
      • 三、科层制及未来
  • 第八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 一、社会分化及社会不平等
      • 二、社会分层的含义及标准
      • 三、社会分层的功能
      • 四、社会分层意识
    • 第二节 社会分层结构
      • 一、社会分层结构的含义及描述
      • 二、社会分层结构的主要模式
      • 三、社会分层结构的特征
    • 第三节 社会分层理论
      •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 三、西方其他有代表性的理论
    • 第四节 社会流动
      • 一、社会流动的含义及必然性
      •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 三、社会流动的规律和意义
    • 第五节 我国当代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 一、我国当代的社会分层
      • 二、我国当代的社会流动
  • 第九章 社区
    • 第一节 社区与社区研究
      • 一、社区概念的产生与演变
      • 二、社区的要素与结构
      • 三、社区的类型与特征
      • 四、社区研究与社区理论
    • 第二节 农村社区
      • 一、传统农村社区的类型
      • 二、农村社区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 三、我国的农村社区建设
    • 第三节 城市社区
      • 一、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 二、城市区位结构
      • 三、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
    • 第四节 城市化
      • 一、城市化的产生和发展
      • 二、城市化的影响及城市规划
      • 三、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 第十章 社会制度
    •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制度
      •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 二、社会制度的一般特征
      • 三、社会制度体系
    •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类型
      • 一、依社会制度的产生分类
      • 二、依社会制度的形式分类
      • 三、依社会制度的内容或功能分类
    • 第三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
      • 一、社会制度的一般功能与特殊功能
      • 二、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 三、社会制度的显功能与潜功能
      • 四、社会制度的功能失调
    • 第四节 社会制度的形成与变迁
      • 一、社会制度的形成及制度化
      • 二、社会制度变迁的类型
      • 三、制度变迁的动因
  • 第四部分 社会的运动
  •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
    •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控制
      •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
      • 二、社会控制的功能
    •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类型和方式
      • 一、社会控制的类型
      • 二、强制性社会控制
      • 三、非强制性社会控制
    • 第三节 越轨
      • 一、越轨的含义和性质
      • 二、越轨的类型
      • 三、越轨的功能
      • 四、越轨的原因
  •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
    •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发展过程
      • 一、社会保障的起源与发展
      • 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及功能
      •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及构成
      •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典型模式
      •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
      • 一、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 二、我国的社会工作
    •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方法及功能
      •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及基本方法
      • 二、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 第十三章 社会问题
    •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问题
      •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
      • 二、社会问题的特征
      • 三、社会问题的类型
    • 第二节 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 一、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
      • 二、社会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 三、社会问题解决的条件
    • 第三节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主要社会问题
      • 一、环境问题
      • 二、人口问题
      • 三、贫困问题
      • 四、“三农” 问题
      • 五、腐败问题
  • 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
    • 第一节 社会变迁概述
      • 一、什么是社会变迁
      • 二、社会变迁的特征
    • 第二节 社会变迁的原因与理论解释
      • 一、社会变迁的基本原因或影响因素
      • 二、社会变迁的几种理论解释
    •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
      • 一、什么是社会现代化
      • 二、社会现代化的类型
      • 三、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理论
      • 四、中国的社会现代化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