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国外社会学理论


作者:
刘少杰
定价:
63.80元
ISBN:
978-7-04-018982-7
版面字数:
72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605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06-08-07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法学
二级分类:
社会学
三级分类:
社会学

本书系统介绍了19世纪以来国外社会学各种理论流派,不仅对经典社会学理论中的社会实证论、社会有机论、社会行动论、社会实践论、社会形式论和结构功能论等理论派别作出了清楚概括,而且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由加芬克尔、丹尼尔·贝尔、福柯、布迪厄、吉登斯、哈贝马斯、布西亚等人为代表的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也作出了丰富的介绍。本书是高等院校社会学专业主干课教材,也适合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从事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的研究人员与管理人员阅读。

  • 前辅文
  • 第一章 导 论
    •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兴起
    • 第二节 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 第三节 现代化、后现代化和重建现代化
    • 第四节 理解、选择与创造
  • 第二章 孔德的社会实证论
    • 第一节 社会实证论概况
    • 第二节 孔德的学术背景
    • 第三节 实证方法
    • 第四节 社会发展三阶段
    • 第五节 秩序与进步
    • 第六节 人道教
  • 第三章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 第一节 学术背景
    • 第二节 寻求真正的客观性
    • 第三节 社会有机体的分化与整合
    • 第四节 社会有机体的进化类型
  • 第四章 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
    • 第一节 学术背景
    • 第二节 社会事实的性质与解释
    • 第三节 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 第四节 社会团结的威胁与维持
  • 第五章 马克思的社会实践论
    • 第一节 学术背景
    • 第二节 实践的观点
    • 第三节 社会实践的展开结构
    • 第四节 社会结构的矛盾运动
    • 第五节 社会实践的异化与批判
  • 第六章 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
    • 第一节 学术背景
    • 第二节 社会互动形式
    • 第三节 社会互动矛盾
    • 第四节 社会互动规模
    • 第五节 文化悲剧的困惑
  • 第七章 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
    • 第一节 学术背景
    • 第二节 社会行动的理解方式
    • 第三节 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
    • 第四节 权威类型与科层制
    • 第五节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现代化
  • 第八章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
    • 第一节 学术背景
    • 第二节 社会行为主义
    • 第三节 主观定义与符号世界
    • 第四节 自我意识的分化与发展
    • 第五节 社会组织的心理基础
  • 第九章 霍曼斯的人际交换论
    • 第一节 学术背景
    • 第二节 小群体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三节 社会交换的基本形式
    • 第四节 群体凝聚力与交换权力
  • 第十章 布劳的交换结构论
    • 第一节 学术背景
    • 第二节 社会交换的结构
    • 第三节 社会交换中的权力结构
    • 第四节 社会交换与社会宏观结构
  • 第十一章 帕累托的非理性实证论
    • 第一节 学术背景
    • 第二节 非逻辑的社会行为
    • 第三节 支配社会行为的剩余物与派生物
    • 第四节 精英统治循环论
  • 第十二章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
    • 第一节 学术背景
    • 第二节 社会行动理论
    • 第三节 社会系统理论
    • 第四节 A—G—I—L框架
    • 第五节 结构分化与社会发展
  • 第十三章 默顿的中程功能主义
    • 第一节 学术背景
    • 第二节 中程功能分析的基本原则
    • 第三节 社会功能的复杂性
    • 第四节 越轨、角色和人格
  • 第十四章 科塞等人的社会冲突理论
    • 第一节 社会冲突理论的思想源流
    • 第二节 科塞的功能冲突理论
    • 第三节 达伦道夫的辩证冲突理论
    • 第四节 柯林斯的综合冲突理论
  • 第十五章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
    • 第一节 学术背景
    •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本质与演化
    • 第三节 政治意识形态与知识分子
    • 第四节 知识社会学
    • 第五节 计划重建论
  • 第十六章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 第一节 现象学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与理论渊源
    • 第二节 现象学社会学理论概要
    • 第三节 现象学社会学的影响与评价
  • 第十七章 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
    • 第一节 常人方法学的代表人物与理论渊源
    • 第二节 常人方法学理论概要
    • 第三节 常人方法学的影响与评价
  • 第十八章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 第一节 展开社会学新视野
    • 第二节 “中轴原理”方法论
    • 第三节 后工业社会的变革
    • 第四节 后工业知识社会学
    • 第五节 后工业社会文化矛盾
  • 第十九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 第一节 恐惧与扭曲中的超越
    • 第二节 知识考古方法论
    • 第三节 理性的疯狂
    • 第四节 话语的深层结构
    • 第五节 权力的构成与施行
  • 第二十章 利奥塔的知识社会学
    • 第一节 从否定现存到批判传统
    • 第二节 叙事知识的意义
    • 第三节 知识的立法原则
    • 第四节 宏大叙事的非法化
    • 第五节 后现代知识分子
    • 第六节 重写现代性
  • 第二十一章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 第一节 社会学的新境界
    • 第二节 关系主义方法论
    • 第三节 场域的结构
    • 第四节 实践的逻辑
    • 第五节 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
    • 第六节 语言、权力与反思社会学
  • 第二十二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 第一节 社会理性的追求
    • 第二节 认识的批判与批判的解释学
    • 第三节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 第四节 言语行为的理性基础
    • 第五节 交往行动与生活世界的合理化
    • 第六节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
  • 第二十三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 第一节 重建社会结构理论
    • 第二节 结构化理论的方法原则
    • 第三节 行动、意识与能动性
    • 第四节 结构二重性与制度多重性
    • 第五节 社会结构转型的动力、形式与后果
    • 第六节 高度现代性的社会与自我
  • 第二十四章 布希亚的消费社会学
    • 第一节 直面当代社会
    • 第二节 消费社会中的物体系
    • 第三节 符号消费与符号价值
    • 第四节 消费社会的本质特征
    • 第五节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 第六节 符号交换的死亡与拟象的增加
  • 第二十五章 社会信任理论
    • 第一节 西方社会信任研究的历史发展
    • 第二节 社会信任的社会资本论
    • 第三节 社会信任的运作功能论
    • 第四节 社会信任的制度基础论
    • 第五节 社会信任的展开机制论
    • 第六节 信任理论研究的趋势及问题
  • 第二十六章 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
    • 第一节 社会学对理性选择研究的拒斥与认同
    • 第二节 理性选择研究在社会学中的视角转换
    • 第三节 实质理性、形式理性与过程理性
    • 第四节 过程理性的内容与形式缺失
  • 第二十七章 社会学的制度理论
    • 第一节 制度主义兴起的背景
    • 第二节 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制度理论
    • 第三节 社会学制度理论的历史演化
    • 第四节 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制度理论
    • 第五节 关于中国制度变迁的研究
  • 第二十八章 组织社会学理论
    • 第一节 组织行为理论
    • 第二节 组织结构理论
    • 第三节 组织系统理论
  • 第二十九章 性别社会学理论
    • 第一节 性别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 第二节 对性别问题的探讨
    • 第三节 性别的形成及其理论
    • 第四节 性别制度——对父权制的探讨与批判
    • 第五节 性别不平等与性别分层理论
  • 第三十章 社会公正理论
    • 第一节 社会公正的丰富内涵
    • 第二节 宏观的正义、公正理论
    • 第三节 微观的公平理论
    • 第四节 与公平相关的一些讨论
    • 第五节 实现公正的能力与道路
  • 参考文献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