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综合性、应用性交叉学科,综合运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保健学及运动与健康促进等相关理论和知识,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变化规律,揭示其发生的机制,为运动成绩的提高、体质健康的增强提供必要的方法和手段,是我国体育职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本书是“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本书共分五篇,每篇有若干主题和节。第一篇为绪论,介绍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第二篇至第五篇围绕人体运动,分别对人体运动的基础、人体运动的能力及其形成机制、人体运动的保障体系以及通过运动促进人体健康的理论与方法等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了介绍。
本书可供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运动训练、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设施管理与经营等专业使用,也可作为运动员、教练员、医务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管理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 前辅文
- 第一篇 绪论
- 主题一 运动人体科学概述
- 第一节 运动人体科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 第二节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的结构与学习方法
- 主题二 运动的含义
- 主题三 人体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 第一节 机体内环境与稳态
- 第二节 人体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的表现
-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反应与适应的生理机制
- 第二篇 人体运动的基础
- 主题一 人体运动的结构基础
- 主题二 人体运动的能量和物质基础
- 主题三 人体运动的调节基础
- 第一节 人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内分泌调控
- 第三篇 人体运动的能力
- 主题一 身体形态
- 主题二 身体素质
- 第一节 力量素质
- 第二节 耐力素质
- 第三节 速度素质
- 第四节 柔韧和灵敏素质
- 主题三 运动技能的形成
- 第一节 运动技能的生理学基础
- 第二节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 主题四 人体运动能力的变化规律
- 第一节 赛前状态
-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
- 第三节 稳定状态
- 第四节 运动性疲劳
- 主题五 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 第一节 冷热环境与运动
- 第二节 水环境与运动
- 第三节 高原环境与运动
- 第四节 大气环境与运动
- 第四篇 人体运动的保障
- 主题一 运动训练医务监督
- 第一节 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内容
- 第二节 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常用指标
- 第三节 反兴奋剂
- 主题二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概述
- 第二节 运动性疲劳的评价
- 第三节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 主题三 运动性病症
- 第一节 过度训练
- 第二节 运动应激综合征
- 第三节 运动性晕厥
- 第四节 运动性贫血
- 第五节 运动性血尿
- 第六节 运动性胃肠道症候群
- 第七节 肌肉痉挛
- 第八节 运动中暑
- 第九节 冻伤与冻僵
- 第十节 运动猝死
- 主题四 常见运动损伤
- 第一节 运动损伤概述
-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与现场急救
- 第三节 常见软组织损伤
- 第四节 头颈、躯干运动损伤
- 第五节 肩部、上肢运动损伤
- 第六节 下肢运动损伤
- 第五篇 运动与健康促进
- 主题一 身体活动推荐量
- 第一节 身体活动的概念
- 第二节 身体活动的益处
- 第三节 世界卫生组织身体活动推荐量
- 第四节 我国身体活动推荐量
- 主题二 运动健康风险评估
- 第一节 自我健康筛查
- 第二节 医学筛查
- 第三节 运动测试
- 主题三 运动处方
- 第一节 运动处方的概念与分类
- 第二节 运动处方的制订
- 第三节 运动处方的实施
- 第四节 不同人群的运动处方
- 第五节 常见慢性病康复的运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