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百年历程


作者:
张雷声
定价:
176.00元
ISBN:
978-7-04-058400-4
版面字数:
81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精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2-04-29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经济
二级分类:
经济学
三级分类:
经济学

本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的百年历程。全书分四篇十一章,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思想内容及历史赓续,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其经济思想中的蕴涵和接续追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本书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共党史学科、经济学学科人才培养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党政干部的研修读本。

  • 前辅文
  • 导论
  • 第一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
    • 第一章 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1921—1927)
      • 第一节 20世纪初期的中国经济社会
        • 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
        • 二、民族振兴之路的初步探索
        • 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四、国共合作与大革命的兴起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分析
        •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传入中国的发端
        • 三、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传播
      • 第三节 党在成立初期的经济思想
        • 一、党的早期纲领和文献中的经济思想
        • 二、中共参与起草的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经济思想
        • 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经济思想
      • 第四节 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
        • 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
        • 二、对土地与农民问题的探讨
        • 三、关于发展民族工商业的认识
    • 第二章 土地革命与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1927—1937)
      •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内形势
        • 一、国民党统治的建立及新军阀混战
        • 二、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旗帜的擎起
        • 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
      • 第二节 土地革命初期党对经济问题的分析
        • 一、对发展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 二、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分析
        • 三、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
        • 四、对农村经济的思考
      • 第三节 土地革命思想
        • 一、土地革命思想的提出
        • 二、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路线和政策
        • 三、土地革命的实践经验和政策调整
      •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
        • 一、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思想与措施
        • 二、工商业发展思想的提出及政策
        • 三、财政金融思想与政策
    •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937—1949)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
        •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实践条件
        •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主要标志
      •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 一、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思想
        • 二、抗日根据地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思想
        • 三、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
      •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 一、关于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 二、关于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 三、关于保护和利用民族工商业
      • 第四节 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 一、关于解放区财政经济工作问题的研究
        •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划分思想走向成熟
        • 三、党工作重心转移中经济建设思想的调整
      • 第五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 一、新中国经济方略
        • 二、新中国经济制度和国家经济政策的蓝图
        • 三、新中国的经济纲领和施政方针
  • 第二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经济思想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949—1956)
      • 第一节 全面恢复国民经济
        • 一、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
        • 二、恢复和稳定国民经济思想
        • 三、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 第二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社会主义改造思想
        •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二、关于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思想
        • 三、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思想
      • 第三节 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思想
        • 一、建立统一领导全国经济的管理机构
        • 二、“一五”计划的制定及其经济思想
        • 三、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思想
      •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党对经济体制的探索
        •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
        • 三、八大前后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 四、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方案
    •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1956—1966)
      • 第一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 一、积极开展与亚非拉新兴国家的经济往来
        • 二、苏共二十大与“第二次结合”任务的提出
        • 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面临的新问题
      • 第二节 综合平衡的发展思想
        • 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 二、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
        • 三、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道路
        • 四、探索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
      • 第三节 以速度为先导的赶超思想
        •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形成
        •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 三、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想
        • 四、关于提高公有化程度的认识
      • 第四节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
        • 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 二、关于协调农轻重比例关系的探索
        • 三、关于调整农村经济关系的探索
        • 四、关于商品生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1966—1978)
      •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大动荡
        • 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形势
      • 第二节 “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下的经济思想
        • 一、对政治和经济关系的认识
        • 二、以战备为中心的经济思想
        • 三、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
      • 第三节 关于经济整顿的思想
        • 一、关于工业整顿的思想
        • 二、关于农业整顿的思想
        • 三、关于对外经济交往的探索
      • 第四节 在徘徊中前进的经济思想
        • 一、推进国民经济恢复的探索
        • 二、经济思想拨乱反正的开始
        • 三、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考
  • 第三篇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经济思想
    • 第七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1978—1992)
      • 第一节 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决策
        • 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中国发展困境
        • 二、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
        •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的提出
      •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形成
        •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
        • 二、公有制经济改革的思想
        • 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
        • 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 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探索
        • 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认识的深化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初步构想
        • 四、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形成
      • 第四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探索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
        •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
      • 第五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形成
        •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构想
        • 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思想
        •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
        • 四、区域发展战略的“两个大局”思想
        • 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 第六节 对外开放理论的形成
        • 一、经济特区试点的思想
        • 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思想的提出
        • 三、扩大对外开放格局的探索
        • 四、丰富对外开放形式和渠道的思想
    • 第八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1992—2002)
      • 第一节 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形势
        • 一、苏东剧变与党面临的经济新课题
        •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开放新局面
        • 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与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经济学意蕴
        •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深化
        • 二、关于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关系的阐释
        • 三、对发展主体和发展目标认识的深化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理论的形成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 二、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认识
        • 三、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思想与实践
      •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理论的形成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确立
        • 二、对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阐释
        • 三、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新认识
        • 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思想与政策
      • 第五节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形成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属性的新阐释
        • 三、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新认识
        • 四、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思想
        •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 第六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一、新“三步走”发展战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 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发展新思路
        • 三、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思想
        • 四、“三大发展战略”的提出并实施
        • 五、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
      • 第七节 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
        • 一、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思想与政策
        • 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 三、增创经济特区新优势的思想
    • 第九章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2002—2012)
      •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经济思想
        •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 二、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内容
        • 三、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意义
      •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与深化
        • 二、“又好又快”理念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想的提出
        • 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探讨
        • 四、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思想
        • 五、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
        • 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思想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认识
        •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上认识的深化
        • 三、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
        • 四、关于现代产权制度建设的探讨
      • 第四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逐步完善
        • 二、关于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 三、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形成
        • 四、关于加快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
      • 第五节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 一、关于教育优先发展
        • 二、关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 三、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四、关于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 五、关于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 第六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
        • 一、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 二、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 三、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 四、关于增加农民收入
      • 第七节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思想
        • 一、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二、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
        •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拓展
        • 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的思想
  • 第四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思想
    • 第十章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2012—2017)
      • 第一节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
        • 一、关于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 二、对新时代主要矛盾新变化的研究
        • 三、对复杂多变国际经济环境的分析
      • 第二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一、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的丰富
        • 二、关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举措的探讨
        • 三、“中国梦”理论的形成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念的升华
        • 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
        • 二、对新发展理念内涵的阐释
        • 三、对新发展理念内在逻辑的分析
      • 第四节 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新思想
        • 一、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探索
        • 二、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的新突破
        • 三、关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新举措
        • 四、关于宏观经济调控的新思路
      • 第五节 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提出
        • 二、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系统阐述
        •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
        • 四、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推进
      •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新使命
        • 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持和发展
        •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概括
        • 三、“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最初阐释
    • 第十一章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发展(2017—2021)
      • 第一节 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思想的新进展
        • 一、对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的新认识
        • 二、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要求
        • 三、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新概括
        • 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 第二节 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战略
        •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 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 第三节 全面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 一、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提出与构建
        •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三、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提出与推进
        •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实践
      • 第四节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新认识
        • 一、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 二、提高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能力
        • 三、把握经济工作的策略和方法
      •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拓展
        • 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运用
        •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 三、对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新贡献
  • 主要参考文献
  • 关键术语索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