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遗传学(第4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
刘祖洞 吴燕华 乔守怡 赵寿元
定价:
59.00元
ISBN:
978-7-04-055694-0
版面字数:
78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21-03-31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生物科学
二级分类:
遗传学

刘祖洞先生的《遗传学》从面世至今已有40 余年,刘先生深入浅出的描绘、抽丝剥茧的分析不仅使得这本教材栩栩生动,也极大地启发了我们在遗传学课堂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第4版教材的修订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①拓展专业视角,进行横向延伸,增加了“遗传分析策略与方法”和“遗传与肿瘤”两章,梳理了当下遗传学研究的新策略、新技术以及肿瘤遗传学领域的新思想与新进展;②结合学术进展进行纵向深入,对大量原有章节内容(如遗传的分子基础、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基因表达调控等)进行了修改、优化与补充,使得遗传学核心概念与理论能够与时俱进,充分体现科学研究的新成果;③更新或补充各章的插图、表格与习题等相关材料,为读者学习提供帮助与支撑;④教材中以二维码资源的形式对多处知识重难点做了视频讲解,在配套数字课程网站上提供了各章自测题和习题答案,为教师授课及学生自学提供参考与便利。

第4版教材维持了刘先生一贯的科学严谨、平实朴素的写作风格,通过横向拓展和纵向剖析纳入了更多的知识内容和科学问题,通过录制视频和电脑绘图融入了多元化的学习资源。《遗传学》将不断紧跟教改趋势和学科发展,关注广大同行和读者们的反馈与意见,努力为高校教师与同学们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 前辅文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遗传学发展历史
      • 一、遗传学代表性研究成果
      • 二、遗传学具有里程碑式的发现
    • 第二节 遗传与变异
    • 第三节 遗传学研究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
  •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 第一节 分离定律
      • 一、显性和隐性
      • 二、分离现象
      • 三、孟德尔假设
      • 四、基因型和表型
      • 五、孟德尔假设的验证
      • 六、配子形成时发生分离的证明
      • 七、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 一、两对性状的自由组合
      • 二、对自由组合的解释
      • 三、两对基因杂种的基因型和表型
      • 四、多基因杂种
    • 第三节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 一、概率
      • 二、遗传比例的计算
      • 三、二项式展开
      • 四、适合度测验
      • 五、用卡平方来测定适合度
    • 第四节 孟德尔遗传与人类疾病
      •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三、X连锁显性遗传
      • 四、X连锁隐性遗传
      • 五、人类孟德尔遗传性状和疾病数据库
  • 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 第一节 染色体
    • 第二节 细胞分裂
      • 一、细菌的二分分裂
      • 二、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
      • 三、减数分裂
    • 第三节 染色体周期
      • 一、动物的生活史
      • 二、植物的生活史
      • 三、动、植物生活史的比较
      • 四、真菌类的生活史
    • 第四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的拓展
    • 第一节 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
      • 一、环境与基因作用的关系
      • 二、性状的多基因决定
      • 三、基因的多效性
      • 四、表现度和外显率
      • 五、拟表型
    • 第二节 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 一、不完全显性
      • 二、镶嵌显性
      • 三、并显性
      • 四、显隐性可随所依据的标准而更改
      • 五、显性与环境的影响
    • 第三节 致死基因
    • 第四节 复等位现象
      • 一、瓢虫的鞘翅色斑
      • 二、ABO血型
      • 三、孟买型与H抗原
      • 四、Rh血型与母子间不相容
      • 五、家畜的母子间的血型不相容
      • 六、自交不亲和
    • 第五节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 一、互补基因
      • 二、修饰基因
      • 三、上位效应
  • 第五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 第一节 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 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 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与复制
      • 一、两种核酸和它们的分布
      • 二、DNA的化学结构
      • 三、DNA的模型
      • 四、DNA的变性和复性
      • 五、DNA的复制
    • 第三节 基因的本质
      • 一、基因与DNA
      • 二、生化突变型与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
      • 三、人的先天代谢缺陷
      • 四、位置效应与顺反子
      • 五、基因概念的发展
    • 第四节 重组DNA技术
      • 一、限制性内切酶
      • 二、目的基因的分离和制备
    • 第五节 基因型分型技术
      • 一、Southern印迹
      • 二、聚合酶链式反应
      • 三、DNA测序
  • 第六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 第一节 性别决定
      • 一、性染色体
      • 二、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 第二节 伴性遗传
      • 一、果蝇的伴性遗传
      • 二、高等植物的伴性遗传
      • 三、鸡的伴性遗传
    • 第三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
    • 第四节 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
      • 一、蜂的性别决定
      • 二、后螠的性别决定
      • 三、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
      • 四、环境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 第五节 人类的性别决定
      • 一、几种性别畸形
      • 二、遗传变异与人类性别决定
    • 第六节 基因与性指数
      • 一、果蝇的性指数
      • 二、人类的睾丸决定因子
  • 第七章 连锁交换与连锁分析
    •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 一、连锁
      • 二、交换
      • 三、雌雄的连锁不同
      • 四、连锁群
      • 五、三点试验与基因直线排列
      • 六、连锁图
      • 七、重组率与交换率
      • 八、孟德尔研究过的7对基因位于7对不同染色体上吗
    • 第二节 真菌类的连锁分析
      • 一、着丝粒作图
      • 二、粗糙链孢霉的连锁
      • 三、染色单体干涉
    • 第三节 人类孟德尔遗传病的连锁分析
      •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二、连锁分析与孟德尔遗传病的间接遗传测试
    • 第四节 染色体遗传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 第八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
    • 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地位
    •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 一、细菌的杂交
      • 二、F因子与接合
      • 三、高频重组与中断杂交技术
      • 四、F因子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
      • 五、细菌基因的交换过程
      • 六、重组作图
      • 七、性导
    • 第三节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 一、烈性噬菌体
      • 二、噬菌体的基因重组
      • 三、溶原性细菌
      • 四、转导
  • 第九章 数量性状遗传
    •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 一、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
      • 二、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关系
      • 三、数量性状和选择
    • 第二节 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
      • 一、平均数
      • 二、方差
      • 三、标准误
    • 第三节 遗传变异和遗传率
      • 一、遗传率
      • 二、对遗传率的几点说明
    • 第四节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 一、近交和近交系数
      • 二、近交系数的计算
      • 三、近交的遗传效应
      • 四、杂种优势及其遗传理论
      • 五、杂种优势的实践利用
  • 第十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
    •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 一、染色体畸变的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 二、缺失
      • 三、重复
      • 四、易位
      • 五、倒位
      • 六、平衡致死系
      • 七、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发生机制
      • 八、染色体结构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 第二节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 一、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分类
      • 二、单倍体
      • 三、同源多倍体
      • 四、异源多倍体
      • 五、多倍体的诱发与实践应用
      • 六、非整倍体
      • 七、人类的非整倍体
      • 八、三体在配制一代杂种中的应用
      • 九、人非整倍体细胞系与细胞学作图
  • 第十一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二)——基因突变
    • 第一节 基因突变概述
      • 一、突变体的表型特性
      • 二、突变率
      • 三、突变的性质
    • 第二节 突变的检出
      • 一、果蝇突变的检出
      • 二、粗糙链孢霉突变的检出
      • 三、人突变的检出
    • 第三节 自发突变与诱发突变
      • 一、自发突变
      • 二、辐射和紫外线照射诱变
      • 三、化学诱变
      • 四、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 第四节 突变的分子基础与遗传效应
      • 一、碱基类似物的诱发突变
      • 二、改变DNA化学结构的诱变剂
      • 三、结合到DNA分子上的诱变剂
      • 四、基因突变与氨基酸顺序
      • 五、基因突变与血红蛋白病
  • 第十二章 重组、转座与DNA损伤修复
    • 第一节 重组的分子基础
      • 一、基因重组的可能机制
      • 二、基因转变
      • 三、遗传重组的分子基础
    • 第二节 转座与转座因子
      • 一、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
      • 二、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
      • 三、反转录转座和反转录转座子
      • 四、转座的遗传效应和进化意义
    • 第三节 DNA损伤的修复
      • 一、紫外线照射对细菌DNA的损伤
      • 二、光复活
      • 三、切除修复
      • 四、错配修复
      • 五、同源重组修复
      • 六、其他DNA修复途径
      • 七、DNA损伤修复缺陷与人类疾病
  • 第十三章 细胞质和遗传
    • 第一节 母性影响
      • 一、短暂的母性影响
      • 二、持久的母性影响
    • 第二节 细胞质遗传
      • 一、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
      • 二、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 三、真菌类线粒体的遗传
      • 四、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 五、人类线粒体遗传与机制
      • 六、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
    • 第三节 核质互作与禾谷类作物的雄性不育
  • 第十四章 基因组
    • 第一节 基因组概述
      • 一、基因组
      • 二、病毒基因组
      • 三、原核生物基因组
      • 四、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
      • 五、模式真核生物核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情况
    • 第二节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和组成特点
      • 一、真核生物染色体包装方式
      • 二、割裂基因
      • 三、基因家族与基因超家族
      • 四、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序列
    • 第三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人类基因组
      •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
      • 二、人类基因组的组成和特点
      • 三、人类基因组常见的遗传变异
    • 第四节 基因组作图和测序
      • 一、遗传图谱和分子遗传标记
      • 二、物理图谱
      • 三、基因测序与测序策略
    • 第五节 后基因组时代
  • 第十五章 基因表达与基因表达调控
    • 第一节 从DNA到蛋白质
      • 一、中心法则
      • 二、性状与蛋白质
      • 三、蛋白质的结构和组成
    • 第二节 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与翻译
      • 一、RNA转录和RNA聚合酶
      • 二、σ因子与启动子
      • 三、转录终止
      • 四、信使RNA与密码子
      • 五、转运RNA与反密码子
      • 六、核糖体与核糖体RNA
      • 七、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第三节 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 一、操纵子模型
      • 二、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
      • 三、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
      • 四、大肠杆菌代谢抑制
      • 五、大肠杆菌色氨酸衰减作用
    • 第四节 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与翻译
      • 一、基因转录起始
      • 二、mRNA的转录后加工
      • 三、蛋白质翻译与修饰
      • 四、蛋白质降解
    • 第五节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 一、顺式调控元件
      • 二、反式调控元件
      • 三、管家基因与奢侈基因
      • 四、可变剪接
    • 第六节 表观遗传调控
      • 一、染色质结构与组蛋白修饰
      • 二、DNA甲基化与基因组印记
      • 三、RNA干扰
      • 四、lncRNA与基因表达调控
  • 第十六章 遗传分析策略与方法
    • 第一节 正向遗传学与反向遗传学
      • 一、海德堡筛选
      • 二、正向遗传学的优点与局限
      • 三、反向遗传学
      • 四、反向遗传学的改进
    • 第二节 人类单基因性状的基因克隆
      • 一、功能克隆
      • 二、家系连锁分析
      • 三、优势对数记分法
      • 四、定位克隆
    • 第三节 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的筛选
      • 一、复杂疾病
      • 二、关联分析
      • 三、关联分析中的遗传标记
      • 四、关联分析的基本方法
      • 五、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六、连锁与关联的区别与联系
  • 第十七章 遗传与个体发育
    • 第一节 个体发育的一般模式
      • 一、受精
      • 二、卵裂
      • 三、图式形成
      • 四、形态发生
      • 五、细胞分化
      • 六、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
    • 第二节 基因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分析
      • 一、果蝇胚胎的发育过程
      • 二、果蝇胚胎早期发育的关键调控基因
      • 三、发育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 第三节 几个发育现象的遗传学分析
      • 一、基因重排与细胞分化
      • 二、发育突变体分析与基因功能预测
      • 三、植物花器官的发育与ABC模型
    • 第四节 噬菌体和原生生物的分化
      • 一、噬菌体的自发装配
      • 二、细菌的孢子形成
      • 三、伞藻的再生和嫁接实验
  • 第十八章 遗传与肿瘤
    • 第一节 肿瘤的特征
      • 一、肿瘤的遗传性
      • 二、肿瘤的细胞学特征
      • 三、肿瘤的流行情况及主要病因
    • 第二节 肿瘤发生是一系列基因连续变异的累积结果
      • 一、癌基因
      • 二、肿瘤抑制基因
      • 三、病毒感染与肿瘤
      • 四、表观遗传与肿瘤
    • 第三节 利用肿瘤遗传变异特征改进肿瘤治疗策略
      • 一、靶向治疗
      • 二、免疫治疗
  • 第十九章 遗传与进化
    • 第一节 进化概述
      • 一、蛋白质进化
      • 二、核酸进化
      • 三、遗传体系的进化
      • 四、分子进化
    • 第二节 进化理论
      • 一、拉马克的获得性状遗传学说
      •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 三、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 四、新基因的起源
      • 五、群体中的遗传平衡
      • 六、突变与群体的基因频率
      • 七、选择与群体的基因频率
      • 八、突变和选择共同作用下的群体平衡
      • 九、遗传漂变
      • 十、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 十一、定向选择与不定向变异
    • 第三节 新种形成
      • 一、物种的定义
      • 二、隔离的几种方式
      • 三、新种形成的两种形式
    • 第四节 育种实践中的人工选择与远缘杂交
      • 一、环境条件的作用
      • 二、遗传变异的作用
      • 三、远缘杂交
  • 参考文献
  • 索引

本数字课程主要提供了《遗传学》(第4版)各章重要知识点讲解微视频、自测题、章后习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师答疑和学生自学提供方便。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