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遗传学(第3版)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
李再云 杨业华
定价:
45.30元
ISBN:
978-7-04-045045-3
版面字数:
62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17-02-2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生物科学
二级分类:
遗传学

本书在保留第2版《普通遗传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分子遗传学的内容,系统阐述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基因表达的调控及遗传学的发展前沿。全书共23章,第一章为绪论,其余22章分为七大部分,主要包括:1.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介绍遗传的细胞学与分子基础;2.遗传信息的传递,介绍遗传学的三大基本定律、性别决定及性连锁遗传、细菌及其病毒的遗传分析、近亲繁殖及杂种优势、细胞质遗传;3.遗传物质的变异,介绍染色体结构及数目变异、基因突变;4.数量与群体遗传学,介绍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群体与进化遗传学;5.基因的结构与表达调控,介绍基因的结构、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方式;6.基因表达与发育、基因表达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表观遗传变化及其分子基础;7.基因重组和基因组学分析,介绍基因重组的分子基础、基因组分析技术、动植物转基因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每章都附有深入学习、习题、主要参考文献、延伸阅读文献等,采用“纸质教材+数字课程”一体化设计,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本书适用于高等农林院校、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类各专业学生,并可供有关专业的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 前辅文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遗传学的定义
    • 第二节 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三节 遗传学研究的领域
    • 第四节 遗传学的重要性
      • 一、遗传学与社会
      • 二、遗传学与动植物育种
      • 三、遗传工程
      • 四、遗传学与医学
  •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一、原核细胞
      • 二、真核细胞
    • 第二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 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 二、染色体的分子结构
      • 三、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大小
      • 四、染色体核型和带型分析
    • 第三节 细胞分裂
      • 一、无丝分裂
      • 二、有丝分裂
      • 三、减数分裂
      • 四、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进化关系
  •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 第一节 遗传物质的发现与证明
      • 一、细菌转化实验
      • 二、噬菌体侵染实验
      • 三、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 一、DNA 分子的结构
      • 二、DNA 序列的组成
    • 第三节 DNA 分子的复制
      • 一、DNA 分子的半保留与半不连续复制
      • 二、DNA 复制的起点和复制子
      • 三、原核生物染色体DNA 的复制
      • 四、滚环复制模型
      • 五、真核生物的DNA 复制
    • 第三节 RNA 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 一、RNA 分子的种类
      • 二、转录是基因表达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 三、RNA 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 第四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一、遗传密码的破译
      • 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三、中心法则及其扩展
  •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扩展
    • 第一节 分离定律
      •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 二、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 三、等位基因、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 四、分离定律的验证
      • 五、显性的表现
      • 六、显性表现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 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 三、 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
      • 四、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 五、适合度检验
    • 第三节 基因互作
      • 一、一因多效和多因一效
      • 二、基因互作的主要类型
      • 三、基因互作的实质
      • 四、外显率和表现度
  • 第五章 连锁遗传
    • 第一节 连锁遗传及细胞学基础
      • 一、连锁遗传的发现
      • 二、交换产生非等位基因的新组合
      • 三、完全连锁与拟等位基因
      • 四、减数分裂重组
    • 第二节 染色体作图
      • 一、重组率及其测定
      • 二、遗传作图
    • 第三节 真菌类的染色体作图
      • 一、无序四分子分析
      • 二、有序四分子分析
    • 第四节 有丝分裂分离与重组
      • 一、有丝分裂分离
      • 二、有丝分裂重组
      • 三、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 第六章 性别决定及与性别有关的遗传
    • 第一节 性别决定
      • 一、动物的性别决定
      • 二、植物的性别分化与决定
      • 三、性别决定的剂量补偿
      • 四、性别控制
    • 第二节 伴性遗传
      • 一、性连锁的发现
      • 二、伴性遗传
      • 三、伴性遗传的应用
    • 第三节 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
      • 一、从性遗传
      • 二、限性遗传
  • 第七章 细菌及细菌病毒的遗传分析
    • 第一节 细菌的染色体作图
      • 一、细菌细胞的概述
      • 二、转化
      • 三、接合
      • 四、性导
      • 五、转导
    • 第二节 噬菌体的染色体作图
      • 一、噬菌体遗传学
      • 二、噬菌体的染色体作图
      • 三、基因的细微结构作图
  • 第八章 近亲繁殖及杂种优势
    • 第一节 纯系学说
      • 一、纯系学说的内容
      • 二、纯系学说的发展
    • 第二节 近亲繁殖及遗传效应、近交系数的分析
      • 一、近亲繁殖的概念
      • 二、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 三、近交系数及其分析
      • 四、亲缘系数及其分析
      • 五、近亲繁殖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三节 杂种优势
      • 一、杂种优势的表示方法
      • 二、杂种优势的遗传假说
      • 三、杂种优势在育种中的应用
      • 四、杂种优势的固定
  • 第九章 细胞质遗传
    • 第一节 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的区别
      • 一、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 二、母性影响
    • 第二节 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
      • 一、叶绿体的遗传表现
      • 二、线粒体的遗传表现
    • 第三节 其他细胞质遗传因子
      • 一、草履虫的放毒型特性
      • 二、细菌质粒
      • 三、真核生物的质粒
      • 四、果蝇体内感染因子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 第四节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 一、植物雄性不育性的类型与特点
      • 二、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及利用
      • 三、雄性不育遗传的复杂性及多样性
      • 四、有关细胞质雄性不育发生的理论
  • 第十章 染色体结构变异
    •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产生机制及类型
      •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产生的原因
      • 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平衡性
    • 第二节 缺失
      • 一、缺失的类型
      • 二、缺失的遗传效应
    • 第三节 重复
      • 一、 重复的剂量与位置效应——果蝇棒眼突变
      • 二、基因重复在进化中的作用
    • 第四节 倒位
      • 一、倒位的细胞学鉴定
      • 二、倒位的遗传学效应
    • 第五节 易位
      • 一、易位的鉴定及其遗传学效应
      • 二、易位点的测定
      • 三、罗伯逊易位
      • 四、位置效应花斑
    • 第六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
      • 一、利用易位进行基因分离鉴定
      • 二、 利用染色体结构变异研究物种的进化及亲缘关系
      • 三、果蝇的ClB 测定法
      • 四、利用易位鉴别家蚕的雌雄性别
      • 五、利用缺失进行基因定位
  • 第十一章 染色体数目变异
    • 第一节 整倍体与非整倍体变异
      • 一、染色体组及其基本特征
      • 二、染色体基数
      • 三、整倍体和非整倍体
    • 第二节 单倍体
      • 一、单倍体的类型
      • 二、单倍体的产生
      • 三、单倍体的遗传特点
      • 四、单倍体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 第三节 同源多倍体
      • 一、同源多倍体的特征
      • 二、同源多倍体的产生
      • 三、同源多倍体的细胞学特征
      • 四、同源多倍体的基因分离定律
    • 第四节 异源多倍体
      • 一、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
      • 二、奇倍数的异源多倍体
    • 第五节 多倍体的形成途径及应用
      • 一、多倍体的自然发生
      • 二、人工诱发多倍体
      • 三、人工多倍体的应用
    • 第六节 非整倍体变异
      • 一、单体
      • 二、缺体(2 n-2)
      • 三、三体(2 n+1)
      • 四、四体(2 n+2)
      • 五、非整倍体的应用
  • 第十二章 基因突变
    •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
      •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
      • 二、突变的类型
    • 第二节 突变的分子基础
      • 一、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沉默突变
      • 二、自发突变
      • 三、化学诱变
      • 四、物理诱变
      • 五、突变的回复
    • 第三节 DNA 损伤及其修复
      • 一、DNA 损伤的类型
      • 二、DNA 损伤的修复
    • 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检出
      • 一、细菌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检出
      • 二、真菌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检出
      • 三、果蝇突变体的检出
      • 四、植物突变体的检出
  • 第十三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 一、数量性状的基本特点
      • 二、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 第二节 基本的统计学概念与分析方法
      • 一、次数分布
      • 二、基因型与表型分布
    • 第三节 数量性状分析的遗传模型
      • 一、群体基因型值的平均数
      • 二、群体的方差
    • 第四节 遗传率
      • 一、遗传率的概念
      • 二、遗传率的估计方法
      • 三、遗传力的育种应用
    • 第五节 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
      • 一、 经典遗传学对数量性状基因数目的估计
      • 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概述
      • 三、QTL 作图
      • 四、QTL 作图的统计方法
    • 第六节 遗传相关
      • 一、遗传相关的概念
      • 二、估计方法
  • 第十四章 群体的遗传平衡
    • 第一节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 一、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 二、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关系
    • 第二节 遗传平衡定律
      • 一、遗传平衡定律
      • 二、遗传平衡定律的扩展
    • 第三节 影响Hardy-Weinberg 平衡的因素
      • 一、突变
      • 二、选择
      • 三、遗传漂变
      • 四、迁移
      • 五、非随机交配
    • 第四节 连锁不平衡与关联分析
      • 一、连锁不平衡的概念
      • 二、连锁不平衡的度量方法
      • 三、关联分析的方法
  • 第十五章 遗传学与进化
    • 第一节 遗传学与进化理论
      • 一、达尔文进化论
      • 二、现代达尔文主义
      • 三、中性进化论
    • 第二节 遗传多态性
      • 一、研究遗传多态性的途径
      • 二、群体保持遗传多态性的方式
    • 第三节 物种形成
      • 一、物种形成的机制
      • 二、物种形成的方式
    • 第四节 分子进化和中性理论
      • 一、进化的分子钟
      • 二、氨基酸序列与系统发育
      • 三、重建进化史
    • 第五节 新基因的起源
      • 一、多倍性
      • 二、基因重复
      • 三、DNA 输入
    • 第六节 人类的进化
      • 一、人类与“近亲”的系谱关系
      • 二、人类进化过程
  • 第十六章 基因的结构及组织特征
    • 第一节 基因的一般结构特征
      • 一、转录单位
      • 二、基因间的间隔序列
      • 三、基因的调控序列
      • 四、割裂基因
    • 第二节 基因结构的变异类型
      • 一、二型蛋白基因
      • 二、隐匿基因
      • 三、分段基因
      • 四、复合基因
    • 第三节 基因的组织
      • 一、操纵元
      • 二、重复基因与基因家族
      • 三、重叠基因
  • 第十七章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 第一节 细菌基因的转录与翻译
      • 一、与转录有关的酶和蛋白质
      • 二、转录起始、延伸与终止
      • 三、翻译调控
    • 第二节 操纵元的结构与表达调节
      • 一、操纵元表达调节的一般模型
      • 二、 乳糖操纵元的负调控和正调控诱导表达
      • 三、色氨酸操纵元与弱化作用
    • 第三节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
      • 一、转录的总体控制
      • 二、核糖体蛋白操纵元表达的自动调节
      • 三、热激蛋白合成的调节
      • 四、λ 噬菌体感染期间转录的调控
  • 第十八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 第一节 转录酶及基因转录的调控信号
      • 一、转录酶
      • 二、转录的调控信号
    • 第二节 转录起始及转录因子
      • 一、转录机器与转录活化
      • 二、RNA 聚合酶Ⅱ的基因特异性转录因子
      • 三、RNA 聚合酶Ⅱ的基因特异性转录因子
      • 四、转录活化子的作用机制
      • 五、影响转录的其他因素
    • 第三节 转录子的加工
      • 一、mRNA 帽子的形成
      • 二、mRNA 3′ 端加工及多聚A 尾巴形成
      • 三、内含子的切割
      • 四、转录子的可变剪接
      • 五、其他RNA 加工机制
    • 第四节 翻译调控
      • 一、蛋白质合成的起始
      • 二、翻译延伸和终止
      • 三、卵细胞mRNA 的翻译调控
      • 四、tRNA 和ctRNA 与翻译调控
  • 第十九章 基因表达与发育
    • 第一节 基因控制发育的方式
      • 一、发育阶段的时间决定
      • 二、基因控制发育的方式
      • 三、Wnt 基因家族与发育调控
    • 第二节 高等真核生物发育阶段的基因调控
      • 一、果蝇中编码体型决定因子的基因
      • 二、果蝇的toll 基因与形态发生梯度
      • 三、果蝇器官分化的同源异型基因
      • 四、分化的反式决定
      • 五、细胞质定子
      • 六、植物花芽分化的同源异型基因
    • 第三节 发育期间基因表达的调节方式
      • 一、 基因表达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上的调控
      • 二、基因表达在翻译水平上的调节
      • 三、基因表达的翻译后调节
      • 四、基因表达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特异性
      • 五、 脊椎动物珠蛋白基因表达的发育阶段调节
    • 第四节 发育期间环境条件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 一、半乳糖对酵母基因表达的调节
      • 二、外源激素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 三、热激效应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 四、光照对植物基因表达的调节
      • 五、缺氧对植物基因表达的调节
  • 第二十章 基因表达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
    • 第一节 细胞增殖的机制
      • 一、 细胞周期蛋白及依赖于细胞周期蛋白的蛋白质激酶
      • 二、细胞周期的调控
    • 第二节 细胞程序死亡的机制
      • 一、细胞程序死亡的途径
      • 二、线虫的细胞程序死亡
    • 第三节 细胞增殖和细胞死亡的调控
      • 一、细胞内信号
      • 二、细胞外信号
    • 第四节 基因表达与癌症
  • 第二十一章 表观遗传修饰与调控
    • 第一节 表观遗传现象
      • 一、位置效应花斑和染色体端粒沉默
      • 二、基因组印记
      • 三、副突变
      • 四、表观效应的遗传
    • 第二节 DNA 甲基化
      • 一、DNA 甲基化的概述与分布
      • 二、DNA 甲基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 第三节 组蛋白修饰
      • 一、 组蛋白修饰的概述与分类
      • 二、组蛋白乙酰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 三、组蛋白甲基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 四、组蛋白磷酸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 五、组蛋白遍在蛋白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 六、组蛋白SUMO 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 七、组蛋白修饰的相互作用
    • 第四节 非编码RNA 调控
      • 一、非编码RNA 的概述与分类
      • 二、RNA 干扰
      • 三、siRNA 的结构与功能
      • 四、miRNA 的结构与功能
      • 五、其他非编码RNA 的结构与功能
    • 第五节 染色质重塑
      • 一、染色质重塑的概述
      • 二、染色质重塑子的分类与功能
      • 三、染色质重塑模式
  • 第二十二章 基因重组的分子基础
    • 第一节 基因重组的类型
    • 第二节 同源重组
      • 一、同源重组的必备条件
      • 二、霍利迪遗传重组模型
      • 三、同源重组的双链断裂- 修复模型
      • 四、基因转变
      • 五、参与重组的酶和蛋白质
    • 第三节 转座子转座与重组
      • 一、原核生物的转座子
      • 二、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三、转座子转座和染色体突变
    • 第四节 其他类型的重组
  • 第二十三章 基因组分析技术
    • 第一节 基因克隆
      • 一、基因克隆的工具酶
      • 二、载体
      • 三、PCR 技术
      • 四、目的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五、DNA 序列测定
    • 第二节 真核生物基因组分析
      • 一、基因组遗传图谱的构建
      • 二、基因组物理图谱的构建
      • 三、功能基因组学
      • 四、比较基因组学
    • 第三节 动植物转基因与基因治疗
    • 第四节 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
  • 索引

遗传学(第3版)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紧密配合。立足全面展示遗传学课程体系与内容,并反映学科发展趋势和成果。数字课程涵盖了深入学习、习题答案、延伸阅读以及经典的参考文献等内容,充分运用多种形式的媒体资源,丰富知识的呈现形式。在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