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广播电视评论


作者:
何志武
定价:
37.50元
ISBN:
978-7-04-054787-0
版面字数:
35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0-09-02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新闻传播
二级分类:
新闻传播学
三级分类:
广播电视学

本书作为国家在线开放课程(慕课)配套教材,与线上课程紧密配合,结合广播电视评论业界的发展状况,系统阐述了广播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符号系统、节目形态、功能定位、社会效果,并从实用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的案例来讲解广播电视评论的策划、选题、编排、准备等方面的运作技巧,最后就如何培养广播电视评论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颇具独创性的见解和建议。

书中还通过二维码链接了丰富的资源,凸显出教材的“融媒体”特色。

本书既可作为高校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教材,也可供广大新闻从业者参考学习。

  • 第一章 观点时代:广播电视评论的兴起及社会影响
    • 第一节  视听媒介的观点时代
      • 一我国视听媒介评论的发展历程
      • 二我国视听媒介进入观点时代
    • 第二节  广播电视评论的价值
      • 一第一解释权与舆论引导力
      • 二思想的深度与媒体的高度
      • 三评论的锐度与监督的力度
      • 四言论场的构建与媒介功能的拓展
  • 第二章  理性直观:广播电视评论的媒介属性与优势
    • 第一节  评论的共性特征
      • 一缘事而发
      • 二有理有据
      • 三巧妙论证
    • 第二节  广播评论的特征
      • 一广播评论的媒介优势
      • 二广播评论的基本要求
    • 第三节  电视评论的特征
      • 一电视评论的媒介优势
      • 二电视评论的基本要求
  • 第三章  灵活多样:广播电视评论的表现形态 (上)
    • 第一节  本台评论
      • 一本台评论的功能与地位
      • 二本台评论的表现形态与要求
      • 三本台短评的地位和形式
    • 第二节  即兴点评
      • 一即兴点评的内涵
      • 二即兴点评的作用
      • 三即兴点评的分类
      • 四即兴点评的特点
    • 第三节  电视读报
      • 一电视读报节目的产生与发展
      • 二电视读报节目的形式
      • 三电视读报评论的特点与要求
    • 第四节  记者点评
      • 一事前点评
      • 二事中点评
      • 三事后点评
    • 第五节  广播述评
      • 一广播述评的基本结构
      • 二广播述评的特点
    • 第六节  电视述评
      • 一电视述评的地位与作用
      • 二电视述评的特点
  • 第四章  灵活多样:广播电视评论的表现形态 (下)
    • 第一节  录音评论
      • 一录音评论的作用与地位
      • 二录音评论的特点
      • 三录音评论的要求
    • 第二节  广播访谈
      • 一广播访谈的特点
      • 二广播访谈的要求
    • 第三节  电视访谈
      • 一电视访谈的形式与类型
      • 二电视访谈的特点与要求
    • 第四节  广播对话
      • 一广播对话的节目形式
      • 二广播对话的特点与要求
    • 第五节  电视对话
      • 一电视对话的参与主体
      • 二电视对话的原则与效果保障
    • 第六节  电视辩论
      • 一辩论式评论节目的形式
      • 二辩论式评论节目的特点与要求
  • 第五章  头道工序:广播电视评论的选题
    • 第一节  选题是评论的起点
      • 一选题体现了媒体的价值关切
      • 二选题反映了评论者的价值取向和认识能力
      • 三选题决定了评论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 第二节  选题确定的原则
      • 一新闻价值原则
      • 二宣传价值原则
      • 三适宜表达原则
    • 第三节  选题的多样化来源
      • 一党和政府的指示精神
      • 二各类媒体的新闻报道
      • 三民间的意见和建议
  • 第六章  有备而来:广播电视评论的准备
    • 第一节  准确认识事实
      • 一准确认识事实的价值
      • 二准确认识事实的方法
    • 第二节  准备相关知识
      • 一知识准备的作用
      • 二知识准备的内容
      • 三知识准备的方法
  • 第七章  见机行事:广播电视评论的时机和角度
    • 第一节  评论时机的选择
      • 一时机的内涵
      • 二把握评论时机的意义
      • 三如何把握评论的时机
    • 第二节  评论角度的选择
      • 一评论角度选择的意义
      • 二评论角度选择的原则
      • 三评论角度选择的技巧
  • 第八章  意在笔先:广播电视评论的立意
    • 第一节  立意是评论的中心思想
      • 一立意赋予评论灵魂
      • 二立意为评论定基调
      • 三立意让评论有了统帅
    • 第二节  立意需要问题意识
      • 一立意就是研究问题
      • 二如何培养问题意识
      • 三培养问题意识的注意事项
    • 第三节  立意要有逆向思维
      • 一正面文章反面做
      • 二反面文章正面做
    • 第四节  立意要有纵深思维
      • 一认清事实的价值和影响
      • 二揭示问题的深层原因
    • 第五节  立意要有比较思维
      • 一在比较中寻找共同点
      • 二在比较中寻找差异点
  • 第九章  切中要害:广播电视评论的观点提炼
    • 第一节  广播电视评论的临场性特征
      • 一现场点评:第一解释
      • 二即兴点评:丰富信息
      • 三交流点评:层层递进
      • 四辩论点评:步步紧逼
    • 第二节  观点提炼要触及事实核心
      • 一比较同类或不同事实的异同
      • 二深挖事实发生的矛盾点
      • 三分析事实的价值或影响
      • 四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 第三节  观点提炼要契合公共精神
      • 一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 二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
      • 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 第四节  观点提炼要回应社会期待
      • 一了解当前热点和焦点
      • 二认识热点背后的社会期待
      • 三评论要为公众答疑解惑
  • 第十章  简要深刻:广播电视评论的观点表达
    • 第一节  简明扼要
      • 一简明扼要的内涵
      • 二简明扼要的实施路径
    • 第二节  理性平衡
      • 一理性平衡的内涵
      • 二理性平衡的实施路径
    • 第三节  深入浅出
      • 一深入浅出的内涵
      • 二深入浅出的实施路径
  • 第十一章  形象可感:广播电视评论的论据选择
    • 第一节  深刻通俗的理论性论据
      • 一理论性论据的分类
      • 二理论性论据的选择
      • 三理论性论据的功能
    • 第二节  形象可感的事实性论据
      • 一事实性论据的分类
      • 二事实性论据的选择
      • 三事实性论据的功能
    • 第三节  理论与事实论据优势互补
      • 一理论性论据需要事实性论据支撑
      • 二事实性论据需要理论性论据深化
  • 第十二章  互动论辩:广播电视评论的论证方式
    • 第一节  立论和驳论
      • 一立论
      • 二驳论
    • 第二节  论证是事实与观点的交织
      • 一事实与观点交织的结构类型
      • 二事实叙述是论证的核心依托
      • 三意见表达是论证的核心价值
    • 第三节  论证是理性与直观的杂糅
      • 一论证过程的理性化
      • 二论证过程的直观化
    • 第四节  多人参与和多向互动
      • 一多人参与丰富论证的内容和形式
      • 二多向互动强化言论场的内外互联
  • 第十三章  理性对话:广播电视评论的平台塑造
    • 第一节  对话关系的形成
      • 一以平等真诚为前提
      • 二能够触及问题核心
      • 三对话能够为人理解
      • 四保持相对话语均衡
    • 第二节  言论场的搭建
      • 一突破意见划分中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
      • 二合理分配不同意见主体的话语权
      • 三提高受众参与表达的能力
  • 第十四章  机敏善言:广播电视评论的主持人与评论员
    • 第一节  主持人是意见信息生产者和中介者
      • 一广播电视评论中主持人的角色内涵
      • 二广播电视评论中主持人的角色差异
    • 第二节  主持人的职业素养
      • 一大局意识和政治素质
      • 二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识见
      • 三机敏的反应和睿智的表达
      • 四宽容的态度和理性的引导
    • 第三节  评论员的角色与遴选
      • 一评论员在广播电视评论中的角色
      • 二广播电视评论员的遴选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