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生命的教育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
吴根福
定价:
35.00元
ISBN:
978-7-04-052307-2
版面字数:
35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20-06-19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文化素质教育
二级分类:
文化素质教育

本书共8 章,包括绪论、生命的独特、生命的脆弱、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呵护、生命的和谐、生命的责任、生命的价值等内容,旨在使读者珍惜自然生命、升华精神生命。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案例丰富。配套数字课程为读者提供各章节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在线自测及扩展阅读等在线学习材料,可供读者自主学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命教育类通识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高中生物类选修课程的教材及生命教育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 前辅文
  • 绪论
    • 一、生命与生命教育
    • 二、生命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 三、生命教育的任务与目标
    • 四、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 五、生命教育的内容
  • 第一章 生命的独特
    • 第一节 生命的特征
      • 一、细胞结构
      • 二、新陈代谢
      • 三、繁殖
      • 四、应激
      • 五、死亡
      • 六、生物机体的物质组成
      • 七、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 第二节 生命的起源
      • 一、胚种说
      • 二、生命的化学起源说
      • 三、生命起源的时间和地点
      • 四、生命起源的研究方法
      • 五、早期生命的存在形式
    • 第三节 生命的多样
      • 一、生命的进化
      • 二、生命的多样性
      • 三、生物的分类
    • 第四节 生命的神圣
      • 一、地球是神圣的
      • 二、生命是神圣的
      • 三、你我是神圣的
    • 第五节 生命的独特性
      • 一、生命个体的独特性
      • 二、人类生命的独特性
      • 三、克隆生命的独特性问题
      • 四、天生我材必有用
  • 第二章 生命的脆弱
    • 第一节 生命大灭绝事件
      • 一、晚奥陶纪生命大灭绝事件
      • 二、晚泥盆纪生命大灭绝事件
      • 三、晚二叠纪生命大灭绝事件
      • 四、晚三叠纪生命大灭绝事件
      • 五、晚白垩纪生命大灭绝事件
    •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及其传染
      • 一、病原微生物
      • 二、传染病的常见症状
      • 三、曾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十大瘟疫
    • 第三节 细菌性疾病
      • 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
      • 二、细菌的结构
      • 三、细菌的繁殖
      • 四、典型的细菌性疾病
    • 第四节 真菌性疾病
      • 一、酵母病
      • 二、丝状真菌病
    • 第五节 病毒性疾病
      • 一、病毒的形态和大小
      • 二、病毒的结构
      • 三、病毒的增殖
      • 四、典型的人类病毒性疾病
    • 第六节 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
      • 一、疟疾
      • 二、血吸虫病
      • 三、丝虫病
  • 第三章 生命的顽强
    • 第一节 逆境中的生命
      • 一、高温型生物
      • 二、低温型生物
      • 三、耐高渗生物
      • 四、耐压和嗜压生物
      • 五、耐酸生命
      • 六、耐辐射生命
      • 七、耐碱生命
    • 第二节 生命对恶劣环境的应答
      • 一、芽孢杆菌对恶劣环境的应答
      • 二、放线菌和真菌对恶劣环境的应答
      • 三、原生生物对恶劣环境的应答
      • 四、植物对干旱的应答
      • 五、动物对恶劣生存环境的应答
      • 六、微生物对抗生素的应答
    • 第三节 生命对病原因子的抵御
      • 一、细菌对噬菌体的抵御
      • 二、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
      • 三、高等动物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
  • 第四章 生命的呵护
    •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的防治
      • 一、科赫法则
      • 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 三、传染病的防控
      • 四、消毒与灭菌
      • 五、外科消毒术
      • 六、化学治疗剂
      • 七、生物制品
      • 八、免疫力的提高
    • 第二节 心理疾病的防控
      • 一、心理疾病
      • 二、心理健康
    • 第三节 营养均衡与食品安全
      • 一、营养均衡
      • 二、食品安全
      •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 第四节 意外事故的防控
      • 一、交通安全
      • 二、旅游安全
      • 三、实验室和寝室安全
  • 第五章 生命的和谐
    • 第一节 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 一、生命与自然界的碳素平衡
      • 二、生命与自然界的氮素平衡
      • 三、生命与自然界的硫素平衡
      • 四、生命与自然界的磷素平衡
    • 第二节 同类生命间的和谐
      • 一、菌胶团的形成
      • 二、群体感应
      • 三、多细胞生物的形成
      • 四、社会性昆虫间的和谐
      • 五、吸血蝙蝠间的互助
      • 六、动物的群集
    • 第三节 非同类生命间的和谐
      • 一、种间共处
      • 二、互生
      • 三、共生
  • 第六章 生命的责任
    • 第一节 繁衍后代
      • 一、鱼类洄游产卵
      • 二、蜘蛛筑巢织袋
      • 三、螳螂以身养卵
    • 第二节 孵卵育幼
      • 一、“父亲”孵卵育幼
      • 二、“母亲”孵卵育幼
      • 三、袋鼠育儿
      • 四、犀鸟抱窝
    • 第三节 忠于爱情
      • 一、天鹅同心
      • 二、狼心忠贞
      • 三、白头海雕白头到老
      • 四、松果蜥忠于爱情
    • 第四节 感恩报恩
      • 一、乌鸦反哺
      • 二、羊羔跪乳
      • 三、黑鱼献身
      • 四、鳗鳚反刍
    • 第五节 保护领地
      • 一、哺乳动物的领地
      • 二、昆虫的领地
      • 三、鸟类的领地
      • 四、人类社会的领地
    • 第六节 保护环境
      • 一、污染物
      • 二、环境污染的危害
      • 三、环境保护的任务
  • 第七章 生命的价值
    • 第一节 对同类生命的奉献
      • 一、芽孢形成抗逆境
      • 二、蚂蚁“抱团”出火海
      • 三、细胞分泌干扰素抗病毒
      • 四、动物报警为同伴
      • 五、昆虫合作育后代
    • 第二节 对其他生命的奉献
      • 一、偏利互生
      • 二、偏利共生
    • 第三节 对人类社会的奉献
      • 一、动物对人类社会的奉献
      • 二、植物对人类社会的奉献
      • 三、微生物对人类社会的奉献
    • 第四节 对环境稳定的奉献
      • 一、植物稳定了大气中氧气的浓度
      • 二、动物维护了自然界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三、微生物可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 四、环境修复
    • 第五节 人类生命的价值
      • 一、自我价值
      • 二、社会价值
      • 三、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 参考文献

生命的教育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紧密配合。数字课程包括教学课件、每章自测、期末试卷、拓展阅读等多项内容,可供各类高等院校不同专业的师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使用,也可供相关科学工作者参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