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音乐美学教程


作者:
刘承华
定价:
39.80元
ISBN:
978-7-04-044262-5
版面字数:
45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299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6-03-17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艺术
二级分类:
音乐与舞蹈学
三级分类:
音乐学

本教程系统介绍了音乐美学基础理论及其历史发展,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原理篇”,重点阐述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各个环节的理论问题,包括音乐的发生论、存在论、音响论、形式论、表现论、创作论、表演论、风格论、欣赏论、批评论、美育论和文化论等十二章,在结构上体现音乐生成的基本序列和音乐美学的理论体系。下篇为“历史篇”,分“中国部分”和“西方部分”两个单元,涉及儒家、道家、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古琴音乐美学,声乐演唱美学,古希腊、中世纪的音乐美学观念,情感论、自律论以及20 世纪的西方音乐美学理论,计十章,较清晰而又深入地阐述了中西音乐美学的重要理论及其来龙去脉,突出理论的原创点,梳理其逻辑关系,勾勒其演变轨迹。

全书内容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在基本的理论阐述中体现一定的学术性和较强的学理性;行文简洁明快,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在基础性与前沿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理论性与可读性的统一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和研究生的美学课程教材,亦可作为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音乐美学理论读本。

  • 前辅文
  • 绪论
    • 一、西方音乐美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 二、中国音乐美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 三、音乐美学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 上篇 原理篇
    • 第一章 音乐发生论
      • 一、关于音乐起源的主要学说
      • 二、音乐发生的条件
      • 三、史前乐舞及其发生机制
    • 第二章 音乐存在论
      • 一、音乐作品的本体问题
      • 二、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 三、音乐作品的存在特点
      • 四、音乐作品客观性之所在
    • 第三章 音乐音响论
      • 一、音乐音响的本质与特点
      • 二、音乐音响的听觉建构
      • 三、音乐音响的类型
      • 四、音乐音响的魅力
    • 第四章 音乐形式论
      • 一、音乐形式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
      • 二、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及其运用
      • 三、音乐形式构成的美学原则
    • 第五章 音乐表现论
      • 一、音乐表现的对象
      • 二、音乐表现的手段
      • 三、音乐表现的层次
      • 四、音乐表现的特殊性
    • 第六章 音乐创作论
      • 一、音乐创作的心理驱动
      • 二、音乐创作的符号转换
      • 三、音乐创作的审美实现
    • 第七章 音乐表演论
      • 一、音乐表演的历史进程
      • 二、音乐表演的本质属性
      • 三、音乐表演的心理机制
      • 四、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
    • 第八章 音乐风格论
      • 一、音乐风格的概念
      • 二、音乐风格的构成
      • 三、音乐风格的生成
      • 四、音乐风格的类型
    • 第九章 音乐欣赏论
      • 一、音乐欣赏的一般规律
      • 二、音乐欣赏的角色层次差异
      • 三、音乐欣赏的审美共鸣
      • 四、音乐欣赏从“审美”到“体美”
    • 第十章 音乐批评论
      • 一、音乐批评的类型
      • 二、音乐批评的标准
      • 三、音乐批评的功能
    • 第十一章 音乐美育论
      •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审美教育”
      • 二、音乐审美教育的特点
      • 三、音乐审美教育的内容构成
      • 四、“美育”的根本目的是“育美”
    • 第十二章 音乐文化论
      • 一、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 二、文化对音乐的功能预设
  • 下篇 历史篇
    • 第一单元 中国部分
    • 第一章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一、古代文化现实中的“修身”张力
      • 二、“修身”驱动下音乐的生成逻辑
      • 三、形成与拓展的渐进过程
    • 第二章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一、道家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 二、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
      • 三、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 第三章 嵇康“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思想
      • 一、“声无哀乐论”提出的理论背景
      • 二、对“声无哀乐”的论证
      • 三、对“音—心”关系的剖析
    • 第四章 古琴音乐美学的历时性建构
      • 一、功能论起点及其意义
      • 二、功能论基础上的历时建构
      • 三、演奏论基础上的体系建构
    • 第五章 声乐演唱美学的历时性展开
      • 一、先秦声乐演唱美学观念的萌芽
      • 二、 《 师乙篇》演唱美学命题的历时展开
      • 三、声乐演唱美学理论轴心的历史转换
    • 第二单元 西方部分
    • 第六章 古希腊音乐美学的基本观念
      • 一、古希腊音乐观念及其理论特点
      • 二、“和谐”说的两种思路
      • 三、“模仿”说及其学术理路
      • 四、“净化”与“娱乐”的功能
    • 第七章 中世纪神学语境下音乐美学的生长
      • 一、中世纪音乐实践与学术传统
      • 二、作为神学婢女的音乐美学
      • 三、向感性与世俗的回归
    • 第八章 近代音乐情感论的形成与发展
      • 一、音乐情感论的形成
      • 二、启蒙主义音乐情感论
      • 三、浪漫主义音乐情感论
      • 四、黑格尔的音乐情感论
    • 第九章 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崛起
      • 一、19 世纪思想文化背景的转换
      • 二、对音乐情感论的批判
      • 三、对音乐美的分析
      • 四、对汉斯立克音乐美学的思考
    • 第十章 20 世纪音乐美学的新格局
      • 一、现象学的观念与方法
      • 二、茵加尔登的音乐存在方式论
      • 三、心理学基础上的音乐美学
      • 四、文化学视野中的音乐美学
      • 三、文化在音乐中的复制
      • 四、文化对音乐的意义限定
  • 相关阅读书目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