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宏观把握中国当代文学60余年的发展脉搏,梳理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流变,着重解读分析作家作品。对作家作品的分析和判断,坚持文学本位,兼顾文学史定位的继承和发展,注意吸取中西文化对话和融合语境下新的学术成果,重视民族化大众化的文学经验,以及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整体性。本书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当代文学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有机构成部分,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框架中审视当代文学的历史面貌和美学特征;本书绘制了包括港台文学在内的中国当代文学地图,关注港台文学在与祖国母体文化联系中的发展轨迹和文学特色;本书还着力于新世纪文学的观察和思考,致力于追求文学史叙事与当代文学发展的同步性。
本书主要为全国高等学校中文专业师生编写,也可以作为研究生考试参考用书。本书配套建有教学课件,供选用本教材的教师参考使用(见附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新的文学体制与现实主义文学主潮
- 第一节 新的文学体制的形成
- 第二节 “文艺思想斗争”及其对文学的冲击
- 第三节 现实主义文学主潮的确立与曲折发展
- 第四节 台湾现代派文学与乡土文学的论争
- 第二章 解放区文学传统的新发展
- 第三章 革命历史斗争小说
- 第一节 《红旗谱》与《红岩》
- 第二节 《青春之歌》与《三家巷》
- 第三节 《保卫延安》《红日》与《林海雪原》
- 第四节 王愿坚与峻青的小说
- 第四章 农村现实生活的写照
- 第五章 小说创作的多样化探索
- 第一节 路翎与茹志鹃的小说
- 第二节 “干预生活”小说
- 第六章 颂歌与战歌
- 第一节 新的诗歌传统的形成
- 第二节 闻捷与李季的诗歌
- 第三节 郭小川与贺敬之的诗歌
- 第七章 “时代精神”与“散文三大家”
- 第一节 当代散文创作的审美追求
- 第二节 杨朔的散文
- 第三节 秦牧的散文
- 第四节 刘白羽的散文
- 第八章 现实剧与历史剧
- 第一节 反映现实生活的话剧
- 第二节 反映历史生活的话剧
- 第三节 老舍的话剧
- 第九章 前期港台文学
- 第一节 现代与乡土共存的台湾文学
- 第二节 在徘徊中走向自立的香港文学
- 第十章 转型期的文学变革
- 第一节 从单一到多样:新时期文学体制的变迁
- 第二节 从惯性写作到自觉写作:文学“本体”确立的艰难
- 第三节 从一元到多元:文化的多元性与意识形态的开放性
- 第四节 从中心到边缘:文学回到了其本源的位置
- 第五节 从封闭到开放:华文文学的交流与融合
- 第十一章 写实小说
- 第一节 “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
- 第二节 “寻根小说”及民俗风情小说
- 第三节 “改革小说”及军旅小说
- 第四节 “新写实小说”及“新现实主义小说”
- 第五节 历史小说
- 第十二章 新潮小说
- 第一节 “中国式现代派小说”
- 第二节 “先锋小说”
- 第三节 新历史小说
- 第十三章 女性小说、新生代小说及网络小说
- 第一节 女性小说
- 第二节 新生代小说
- 第三节 网络小说
- 第十四章 新时期现实主义诗歌的复归与深化
- 第一节 “归来者”诗人与艾青、公刘、昌耀等
- 第二节 年轻的现实主义诗人
- 第十五章 新诗潮的出现和演变
- 第一节 朦胧诗与北岛、舒婷、顾城
- 第二节 “新生代”诗人与海子
- 第十六章 散文的繁荣
- 第一节 理性反思散文
- 第二节 乡土风情散文
- 第三节 学者散文和文化随笔
- 第四节 新散文
- 第五节 报告文学
- 第十七章 写实剧与新潮话剧
- 第十八章 后期港台文学
- 第一节 近20年台湾文学潮流
- 第二节 香港文学的多元化格局
- 第十九章 新世纪文学
- 第一节 新世纪文学概貌
- 第二节 新世纪诗歌
- 第三节 新世纪小说
- 第四节 新世纪散文
- 第五节 新世纪话剧与电视剧
- 第六节 新世纪网络文学
- 第七节 新世纪港台文学
- 参考文献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