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地球与空间科学(新封面)


作者:
刘南
定价:
29.40元
ISBN:
978-7-04-028524-6
版面字数:
39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348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3-05-17
读者对象:
教师教育
一级分类:
教师培养
二级分类:
小学教育专业

本书面向从事小学科学课 “地球与宇宙” 部分教学的、现任和未来的教师 (高师本科生),是一部将天文、地学基本知识有机结合的独特教材。全书共分为六章加一结尾栏目,内容从天讲到地:第1~3章,从眼前的天象知识出发,顺着认识过程,一直讲到现代科学中的宇宙及其演化,并融会贯通现代宇宙与眼前天象知识;然后聚焦到行星地球。从第四章开始,分别考察地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各圈层,最后通过 “地球系统过程研讨”栏目,梳理各圈层间相互关联,收拢、回归到行星地球。由于国内外还没有很类同的教材,本书在编排、体例和语言上时而采用独到的方式,尽可能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循序渐进,充实观测与实习,加强讨论和探究,以利于学习或阅读。因此,本书不仅是一部科学上较严谨的天文、地学导论性教材,也是其他相关专业读者喜爱的生动读物。

本书适合所有与 “地球与宇宙”教学有关的师生,也适合有兴趣的各行各业读者作为天、地学入门书使用。此外,本书还顺便介绍了现代天、地学的众多分支学科专业的来龙去脉,可为广大学生和家长们在选择专业时参考。

  • 前辅文
  • 第一章 人类对宇宙和地球认识及发展
    • 第一节 直观天象及其观测
      • 一、人眼中的宇宙
      • 二、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和运动
      • 三、天球仪
      • 四、星空季节变化及其成因
      • 五、星空观测
      • 思考与练习
      • 观测与实习
      • (一) 帮助理解天球概念的观测
      • (二) 利用天球仪观测任意日期和时刻的星空
      • (三) 利用活动星图观测任意日期和时刻的星空
    • 第二节 探索宇宙
      • 一、从原始宇宙观到太阳系认识的确立
      • 二、近代天文学的兴起和恒星世界的探究
      • 三、认识我们整个的宇宙
      • 思考与练习
    • 第三节 地球认识的深化
      • 一、地球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 二、航天时代的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
      • 三、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
      • 思考与练习
      • 观测与实习
      • 利用Google Earth或Google Map浏览简易版的“数字地球”
  • 第二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
    • 第一节 我们的宇宙及其演化
      • 一、宇宙物质形态的总体特征
      • 二、宇宙的基本“细胞”——恒星
      • 三、银河系和星系
      • 四、恒星的演化
      • 五、宇宙的演化
      • 思考与练习
    • 第二节 太阳和太阳系
      • 一、太阳
      • 二、行星及其环绕天体
      • 三、太阳系中的小天体
      • 四、太阳系的演化和地球的起源
      • 思考与练习
      • 观测与实习
      • 观测行星的条件
    • 第三节 月球和地月系
      • 一、月球
      • 二、月球的运动
      • 三、月相和月球观测
      • 四、潮汐及其变化
      • 五、日食和月食
      • 思考与练习
      • 观测与实习
      • (一) 采用天球仪或作图法分析任意日期和时刻的月球
      • (二) 在不同农历日期观测月球
  • 第三章 地球概论
    • 第一节 地球运动及有关效应
      •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二、地球上天文辐射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 三、地球运动与太阳在天球上的运行
      • 思考与练习
      • 观测与实习
      • (一) 利用地球仪帮助理解天文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 (二) 利用天球仪观察任意日期和地点的太阳东升西落
    • 第二节 季节变化、五带、时间和历法
      • 一、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和五带
      • 二、地球上的时间计量
      • 三、历法
      • 思考与练习
    • 第三节 地球结构和形状
      • 一、地球结构总观
      •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
      • 三、地球外部圈层和表面结构
      • 四、地球形状和大小
      • 思考与练习
  • 第四章 岩石圈与土壤圈
    • 第一节 岩石圈
      • 一、岩石圈总观
      • 二、矿物和岩石
      • 三、矿产资源
      • 四、地层、化石和地质年代
      • 思考与练习
      • 观测与实习
      • 辨认岩石和矿物
    • 第二节 岩石圈的运动和变化
      • 一、板块运动和板块构造学说
      • 二、岩石圈整体运动变化的其他表现
      • 三、地表形态的变化
      • 思考与练习
    • 第三节 土壤圈
      • 一、土壤和土壤圈综述
      • 二、土壤的形成和分布
      • 三、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 思考与练习
  • 第五章 大 气 圈
    • 第一节 大气知识基础
      • 一、大气的物质组成
      • 二、大气的物理性质
      • 三、大气的垂直结构
      • 四、大气中的水汽相变
      • 思考与练习
      • 观测与实习
      • (一) 气象观测
      • (二) 探究云和天气
    • 第二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
      • 一、大气运动的动力
      • 二、孕育、引导和操控各种天气系统的大尺度大气环流
      • 三、气团和天气系统
      • 四、大气降水
      • 五、影响中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 思考与练习
      • 观测与实习
      • (一) 中央气象台网站浏览
      • (二) 观测天气现象
      • (三) 观测网上天气图片
    • 第三节 气候
      • 一、气候概论
      • 二、气候因子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 三、气候变化
      • 四、气候系统与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应对
      • 思考与练习
      • 观测与实习
      • 拓展学习
  • 第六章 水圈与生物圈
    • 第一节 水圈
      • 一、水圈总观
      • 二、水圈的组成
      • 三、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 思考与练习
      • 观测与实习
      • 珍惜水资源从我做起
    • 第二节 水圈的运动和变化
      • 一、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 二、海洋的运动和变化
      • 三、陆地水的运动和变化
      • 思考与练习
      • 观测与实习
      • 身边水的运动
    • 第三节 生物圈和生态系统
      • 一、生物圈概观
      • 二、生物种群和群落
      • 三、生态系统
      • 四、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 思考与练习
  • 最后的研讨
    • 关于地球系统过程的讨论
      • 一、知识背景
      • 二、本研讨对课程学习的指导作用
      • 三、供研讨的素材
      • 四、研讨的方法和步骤
  • 参考文献
  • 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网站
  • 附录:活动星图及制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