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植物学(第3版)


作者:
主编 马炜梁; 编著 马炜梁 王幼芳 李宏庆 田怀珍 王健
定价:
79.80元
ISBN:
978-7-04-058168-3
版面字数:
79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2-05-05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生物科学
二级分类:
植物学/植物生物学

本书采用纸质教材与数字课程一体化设计的新形态教材模式,集成了更系统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本书按照经典的植物学知识体系介绍了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系统、种子植物分类以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书中采用了1 000 余幅编者原创彩图,形象直观,把微观的、不易理解的、动态的现象连贯起来,还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植物界以本来面目。针对学生鉴别植物的能力薄弱,本书加强了种子植物形态术语的配图和65 个代表科的阐述,以期在少量物种的范围内,熟悉形态术语的含义,掌握检索表的运用。各校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和地域差异选择使用教材中的内容。

本书数字课程分为辅学类、辅教类和扩展类三大部分,内容涵盖学习指导、难点分析、拓展阅读、教学课件、习题及参考答案、拓展实验与实践、视频演示等资源。

本书选材尽量做到符合当前大多数院校的教学实践,兼顾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的教学要求,同时减少与后续课程的重复,以求文字简洁,内容精练。

  • 前辅文
  • 第1章 绪论
    • 第1节 植物界
    • 第2节 植物的命名
      • 一、《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要点
      • 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要点
    • 第3节 植物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 一、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 二、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 三、学习植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 复习思考题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2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
    • 第1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第2节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 第3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
      • 一、有丝分裂
      • 二、无丝分裂
      • 三、减数分裂
    • 第4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
      • 二、植物细胞的分化
    • 第5节 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 二、组织系统
    • 复习思考题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3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 第1节 根
      • 一、根和根系的类型
      • 二、根尖的发育
      • 三、根的初生结构
      • 四、侧根的形成
      • 五、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 六、共生根和寄生根
    • 第2节 茎
      • 一、茎的发育
      • 二、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 三、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 第3节 叶
      • 一、叶的发育
      • 二、叶的结构
      • 三、叶的生态类型
      • 四、落叶和离层
    • 第4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 一、营养器官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 二、营养器官在植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
    • 复习思考题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4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 第1节 花
      • 一、花的概念和花的组成
      • 二、花程式和花图式
    • 第2节 雄蕊的发育
      • 一、花药的发育和小孢子的形成
      • 二、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 三、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
    • 第3节 雌蕊的发育
      • 一、胚珠的发育
      • 二、胚囊的发育和结构
    • 第4节 开花、传粉与受精
      • 一、开花
      • 二、传粉
      • 三、受精
    • 第5节 种子和果实
      • 一、种子的基本形态
      • 二、种子的形成
      • 三、果实的形成
      • 四、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
    • 第6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 复习思考题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5章 原核生物(Prokaryote)
    • 第1节 细菌门(Bacteriophyta)
      • 一、细菌的主要特征
      • 二、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 第2节 蓝藻门(Cyanophyta)
      • 一、蓝藻门的主要特征
      • 二、蓝藻门的代表物种
      • 三、蓝藻门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 复习思考题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6章 藻类植物(Algae)
    • 第1节 绿藻门(Chlorophyta)
      • 一、绿藻门的主要特征
      • 二、绿藻门的代表植物
      • 三、绿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 第2节 红藻门(Rhodophyta)
      • 一、红藻门的主要特征
      • 二、红藻门的代表植物
      • 三、红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 第3节 褐藻门(Phaeophyta)
      • 一、褐藻门的主要特征
      • 二、褐藻门的代表植物
      • 三、褐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 第4节 真核藻类的演化
    • 第5节 真核藻类的经济价值
    • 复习思考题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7章 菌物(Fungi)
    • 第1节 黏菌门(Myxomycota)
      • 一、黏菌门的特征
      • 二、黏菌门的代表种类
      • 三、黏菌门在生物界的地位
    • 第2节 真菌门(Eumycota)
      • 一、真菌的主要特征
      • 二、真菌门的主要类群
      • 三、真菌的经济价值
      • 四、真菌门的起源及各亚门间的亲缘关系
    • 第3节 地衣门(Lichen)
      • 一、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 二、地衣的繁殖
      • 三、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 复习思考题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8章 苔藓植物(Bryophyte)
    • 第1节 苔藓植物的经济价值
    • 第2节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 第3节 苔门(Marchantiophyta)
      • 一、苔门的主要特征
      • 二、苔门代表植物
      • 三、苔门分类
    • 第4节 藓门(Bryophyta)
      • 一、藓门的主要特征
      • 二、藓门代表植物
      • 三、藓门分类
    • 第5节 角苔门(Anthocerotophyta)
      • 一、角苔门的主要特征
      • 二、角苔门代表植物
      • 三、角苔门分类
    • 第6节 苔藓植物的起源
    • 复习思考题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9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e)
    • 第1节 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 第2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 第3节 石松亚门(Lycophytina)
      • 一、代表植物
      • 二、石松亚门的分类举例
    • 第4节 水韭亚门(Isoephytina)
    • 第5节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 第6节 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
    • 第7节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 一、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
      • 二、原始薄囊蕨纲(Protoleptosporan-giopsida)
      • 三、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
    • 第8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 复习思考题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10章 植物的系统发育
    • 第1节 植物的起源
    • 第2节 植物的演化
      • 一、植物营养体的演化
      • 二、有性生殖方式的进化
      • 三、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 四、生活史的类型及其演化
      • 五、高等植物营养体和孢子叶的发展与分化
    • 第3节 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 复习思考题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11章 裸子植物(Gymnosperm)
    • 第1节 裸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 第2节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 二、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生活史中两套名词间的对应关系
      • 三、裸子植物的生活史:以松属植物为例
    • 第3节 苏铁纲(铁树纲)(Cycadopsida)
    • 第4节 银杏纲(Ginkgopsida)
    • 第5节 松柏纲(球果纲)(Coniferopsida)
      • 一、松柏纲的主要特征
      • 二、松柏纲的分类
        • 1.松科(Pinaceae)
        • 2.杉科(Taxodiaceae)
        • 3.柏科(Cupressaceae)
    • 第6节 红豆杉纲(紫杉纲)(Taxopsida)
      • 1.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 2.三尖杉科(粗榧科)(Cephalotaxaceae)
      • 3.红豆杉科(紫杉科)(Taxaceae)
    • 第7节 买麻藤纲(Gnetopsida)
      • 1.麻黄科(Ephedraceae)
      • 2.买麻藤科(Gnetaceae)
      • 3.百岁兰科(Welwitschiaceae)
    • 第8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 一、起源
      • 二、演化地位
    • 复习思考题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12章 被子植物(Angiosperm)
    • 第1节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 第2节 被子植物的形态学分类原则
    • 第3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
      • 一、根的变态
      • 二、茎的形态及其变态
      • 三、叶的形态及其变态
      • 四、花序形态
      • 五、花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形态
      • 六、果实类型
      • 七、器官表面形态及质地
      • 八、被子植物形态的多样性和演化的连续性
    • 第4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 一、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木兰纲(Magnoliopsida)]
        • 1.木兰科(Magnoliaceae)
        • 2.樟科(Lauraceae)
        • 3.毛茛科(Ranunculaceae)
        • 4.睡莲科(Nymphaeaceae)
        • 5.罂粟科(Papaveraceae)
        • 6.榆科(Ulmaceae)
        • 7.桑科(Moraceae)
        • 8.胡桃科(Juglandaceae)
        • 9.壳斗科(山毛榉科)(Fagaceae)
        • 10.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 11.藜科(Chenopodiaceae)
        • 12.苋科(Amaranthaceae)
        • 13.蓼科(Polygonaceae)  
        • 14.山茶科(Theaceae)
        • 15.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 
        • 16.锦葵科(Malvaceae)
        • 17.堇菜科(Violaceae)
        • 18.葫芦科(Cucurbitaceae)
        • 19.报春花科(Primulaceae)
        • 20.山矾科(Symplocaceae)
        • 21.杜鹃花科(Ericaceae)
        • 22.杨柳科(Salicaceae)
        • 23.十字花科(Cruciferae,Brassicaceae)
        • 24.景天科(Crassulaceae)
        • 25.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 26.蔷薇科(Rosaceae)
        • 27.豆科(Leguminosae)
        • 28.桃金娘科(Myrtaceae)
        • 29.大戟科(Euphorbiaceae)
        • 30.鼠李科(Rhamnaceae)
        • 31.葡萄科(Vitaceae,Ampelidaceae)
        • 32.芸香科(Rutaceae)
        • 33.蒺藜科(Zygophyllaceae)
        • 34.伞形科(Umbelliferae,Apiaceae)
        • 35.龙胆科(Gentianaceae)
        • 36.夹竹桃科(Apocynaceae)
        • 37.萝科(Asclepiadaceae)
        • 38.茄科(Solanaceae)
        • 39.旋花科(Convolvulaceae)
        • 40.唇形科(Labiatae,Lamiaceae)
        • 41.木樨科(Oleaceae)
        • 42.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 43.桔梗科(Campanulaceae)
        • 44.茜草科(Rubiaceae)
        • 45.忍冬科(Caprifoliaceae)
        • 46.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
      • 二、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纲(Liliopsida)]
        • 47.泽泻科(Alismataceae)  
        • 48.棕榈科(Palmae)[槟榔科(Arecaceae)]
        • 49.天南星科(Araceae)
        • 50.莎草科(Cyperaceae)
        • 51.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
        • 52.姜科(Zingiberaceae)
        • 53.百合科(Liliaceae)  
        • 54.石蒜科(Amaryllidaceae)
        • 55.鸢尾科(Iridaceae)
        • 56.兰科(Orchidaceae)  
    • 第5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演化
      •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
      • 三、高等植物各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及系统树
    • 复习思考题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13章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 第1节 植物对高寒山地环境的适应
    • 第2节 植物对干旱荒漠地的适应
    • 第3节 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 第4节 植物与环境生物的协同关系
    • 复习思考题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索引
  • 参考文献

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全方位学习植物学的平台,本数字课程针对教材知识体系配备了学习指导、难点分析、拓展阅读、教学课件、习题及参考答案,以及相关拓展实验、实践的方案、方法指导和视频资料等。大量有关植物多样性的介绍和精美图片也收录其中,可供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教学需求选择使用,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参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