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植物学


作者:
张彪 田胜尼 丁海东 主编
定价:
89.00元
ISBN:
978-7-04-060239-5
版面字数:
95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3-09-15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生物科学
二级分类:
植物学/植物生物学

本书基于编者团队数十年植物学课程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成果,持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设计“可视、可练、可互动、可考核”的“全彩色纸质内容+数字化资源”一体化设计的新形态教材。

本书按照经典“植物学”课程教学知识体系,从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层次,阐述植物局部与整体、机能与结构、个体与群体、植物与环境之间协作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书中采用3000余幅原创彩图、近2000份数字化资源(高清视频、动画、虚拟仿真项目、数字切片、虚拟标本、课件等),将微观的、渐变的、不易理解的生命活动现象连贯、直观地呈现,还原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植物界本来面目。

本书紧跟学科前沿进展,在植物个体发育部分增加了探究与应用章节,以期激发学生对植物的亲近感和探究植物界奥秘的兴趣;在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章节中,加强了植物形态术语的配图,并以常见作物、花卉或园林植物的“全生育期”精细解剖标本来阐述代表科的形态特征,以期让学生用少量物种来熟悉描述植物器官形态特征“术语”的含义,掌握检索表的运用。

本书选材尽量兼顾综合、农林、师范院校的教学需求和科普实践的需要,既可作为各类高校的植物学课程教材,也可供中学生物学教师、相关科研工作者及植物爱好者参考使用。

  • 前辅文
  • 绪论
    • 一、生物分界
    • 二、植物多样性
    • 三、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四、植物科学发展简史
    • 五、植物科学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 六、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
  • 第一篇 植物细胞与组织
    • 第一章 植物细胞
      •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一、原生质体的结构
        • 二、细胞壁
      •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 一、贮藏物质
        • 二、品体
        • 三、次生物质
      •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
        • 一、细胞周期
        • 二、有丝分裂
        • 三、减数分裂
        • 四、无丝分裂
        • 五、细胞的自由形成
        • 六、植物细胞分裂面
      • 第四节 植物细胞的分化与死亡
        •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 二、植物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 第五节 植物细胞的探究与应用
        • 一、植物干细胞
        • 二、植物细胞全能性
      • 复习与想考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二章 植物组织
      • 第一节 植物组织类型
        • 一、分生组织
        • 二、成熟组织
      • 第二节 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 一、复合组织
        • 二、组织系统
      • 第三节 植物组织的探究与应用
      • 复习与思考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二篇 被子植物营养器官形态结构与功能
    • 第三章 种子与幼苗
      • 第一节 种子的结构与类型
        • 一、种子的结构
        • 二、种子的类型
      • 第二节 种子的休眠与萌发
        • 一、种子寿命
        • 二、种子休眠
        • 三、种子萌发
      • 第三节 幼苗类型
        • 一、子叶出土幼苗
        • 二、子叶留土幼苗
        • 三、幼苗形态特征在生产上的应用
      • 复习与思考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四章 根
      • 第一节 根的形态与功能
        • 一、根的形态
        • 二、根的功能
      • 第二节 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给构
        • 一、根尖分区
        • 二、根的初生结构
        • 三、侧根的发生
      • 第三节 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 一、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 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 三、根的次生结构
      • 第四节 根瘤与菌根
        • 一、根瘤
        • 二、菌根
      • 第五节 植物根的应用与探究
        • 一、根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实践
        • 二、植物根的研究与拓展
      • 复习与思考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五章 茎
      • 第一节 茎的形态与功能
        • 一、茎的形态
        • 二、茎的功能
      • 第二节 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 一、茎尖分区
        • 二、侧生器官的起源
        • 三、茎的初生生长
        • 四、茎的初生结构
      • 第三节 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 一、维管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
        • 二、木栓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
      • 第四节 植物茎的应用与探究
        • 一、茎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实践
        • 二、植物茎的研究与拓展
      • 复习与思考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六章 叶
      • 第一节 叶的形态与功能
        • 一、叶的形态组成
        • 二、叶的类型
        • 三、叶的功能
      • 第二节 叶的发生和生长
        • 一、叶原基的形成
        • 二、叶的发生
        • 三、叶的生长
      • 第三节 叶的结构
        •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 第四节 叶的生态类型
        • 一、旱生植物的叶
        • 二、水生植物的叶
        • 三、阳生植物的叶
        • 四、阴生植物的叶
      • 第五节 叶的衰老与脱落
        • 一、叶的衰老
        • 二、叶的脱落
      • 第六节 植物叶的应用与探究
        • 一、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实践
        • 二、植物叶的研究与拓展
      • 复习与思考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七章 植物营养器官的整体性与适应性
      • 第一节 植物营养器官的整体性
        • 一、营养器官间结构的同一性
        • 二、营养器官间功能的协同性
        • 三、营养器官间生长的相关性
      • 第二节 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
        • 一、根的变态
        • 二、茎的变态
        • 三、叶的变态
        • 四、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
      • 复习与思考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三篇 被子植物生殖器官形态结构与功能
    • 第八章 花
      • 第一节 花的组成
        • 一、花梗
        • 二、花托
        • 三、花被
        • 四、雄蕊群
        • 五、雌蕊群
        • 六、禾本科植物的花及小穗
      • 第二节 花的发生
        • 一、花芽分化时顶端分生组织的变化
        • 二、植物的成花年龄和花芽分化的基本条件
        • 三、花芽分化的过程
        • 四、花器官发育模型的立与发展
      • 第三节 雄蕊的发育与结构
        • 一、花药的发育与结构组成
        • 二、成熟花粉粒的形态
        • 三、花粉生活力
        • 四、花粉败育与维性不育
        • 五、花粉植物
      • 第四节 雄蕊的发育与结构
        • 一、雌蕊的形态组成
        • 二、胚珠的发育与结构
        • 三、胚囊的发育与结构
      • 第五节 开花、传粉与受精
        • 一、开花
        • 二、传粉
        • 三、受精
      • 第六节 植物花的应用与探究
        • 一、花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实践
        • 二、植物花的研究与拓展
      • 复习与思考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九章 种子和果实
      • 第一节 种子的发育
        • 一、胚的发育
        • 二、胚乳的发育
        • 三、种皮的发育
        • 四、无融合生殖
        • 五、不定胚与多胚现象
        • 六、胚状体与人工种子
      • 第二节 果实的发育
        • 一、果实的形成
        • 二、果实的结构
        • 三、单性结实和无籽果实
      • 第三节 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 一、借风力传播
        • 二、借水力传播
        • 三、借动物和人类活动传播
        • 四、借果实开裂时的弹力传播
      • 第四节 被子植物生活史
        • 一、被子植物生活史与个体发育
        • 二、被子植物生活史过程
        • 三、被子植物生活史特征
      • 第五节 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应用与探究
        • 一、种子和果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实践
        • 二、植物种子和果实的研究与拓展
      • 复习与思考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四篇 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类
    • 第十章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方法
        • 一、人为分类方法
        • 二、自然分类方法
      •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阶层和命名
        • 一、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 二、植物的命名
      • 第三节 植物分类检索表编制与应用
        • 一、检索表的编制方法
        • 二、检索表的类型
        • 三、检索表的使用
      • 复习与思考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十一章 植物界基本类群概述
      • 第一节 藻类植物
        • 一、蓝藻门(Cyanophyta)
        • 二、绿藻门(Chlorophyta)
        • 三、红藻门(Rhodophyta)
        • 四、褐藻门(Phacophyta)
      • 第二节 菌类植物
        • 一、细菌
        • 二、真菌
      • 第三节 地衣植物
        • 一、地衣植物的一般特征
        • 二、地衣植物的类群及分类
        • 三、地衣植物的生态学意义
      • 第四节 苔藓植物
        • 一、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 二、苔藓植物的类群及分类
        • 三、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 第五节 蕨类植物
        • 一、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 二、蕨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类群
        • 三、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 第六节 裸子植物
        • 一、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 二、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组成
        • 三、裸子植物的类群及分类
        • 四、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 第七节 被子植物
        • 一、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 二、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 三、被子植物的类群及分类
        • 四、被子植物分类的一般原则
        • 五、被子植物的起源
        • 六、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
        • 七、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简介
      • 第八节 植物的演化
        • 一、营养体的演化
        • 二、生殖方式的进化
        • 三、生态习性的演化
        • 四、生活史类型的演化
      • 复习与思考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五篇 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
    • 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 第一节 根的形态
        • 一、直根系
        • 二、须根系
      • 第二节 茎的形态
        • 一、茎的性质
        • 二、茎的生长习性
      • 第三节 叶的形态
        • 一、叶的类型
        • 二、叶序类型
        • 三、叶片的形态
        • 四、脉序类型
        • 五、异形叶性
        • 六、叶镶嵌
      • 第四节 花的形态
        • 一、花的着生方式
        • 二、花托的形态
        • 三、花萼的形态
        • 四、花冠的形态
        • 五、花被片在花芽中的排列方式
        • 六、雄蕊的形态
        • 七、雄器的形态
        • 八、花程式与花图式
      • 第五节 果实的类型
        • 一、单果
        • 二、聚合果
        • 三、聚花果
        • 四、器官表面形态及质地
      • 复习与思考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第十三章 被子植物分科
      • 第一节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cae)
        • 一、木兰亚纲(Magnolidea)
          • 1.木兰科(Magnoliaceae)
          • 2.樟科(Lauraceae)
          • 3.莲科(Nelumbonaceae)
          • 4.毛茛科(Ranunculaceae)
        • 二、金缕梅亚纲(Hamamelididae)
          • 5.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 6.桑科(Moraceae)
          • 7.胡桃科(Juglandaceae)
          • 8.壳斗科(山毛榉科)(Fagaceae)
        • 三、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
          • 9.石竹科(Caryopbyllaceae)
          • 10.紫荣莉科(Nyctaginaceae)
          • 11.苋科(Amaranthaceae)
          • 12.蓼科(Polygonaceae)
        • 四、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
          • 13.芍药科(Paeoniaceae)
          • 14.锦葵科(Malvaceae)
          • 15.堇菜科(Violaceae)
          • 16.葫芦科(Cucurbitaccae)
          • 17.十字花科(Brassicaceae)
          • 18.杜鹃花科(Ericaceae)
        • 五、蔷薇亚纲(Rosidae)
          • 19.蔷薇科(Rosaceae)
          • 20.豆科(Fabaceae)
          • 21.千屈菜科(Lythraceae)
          • 22.大戟科(Euphorbiaccae)
          • 23.葡萄科(Vitaceae)
          • 24.楝科(Meliaceae)
          • 25.伞形科(Apiaceae)
        • 六、菊亚纲(Asteridae)
          • 26.茄科(Solanaceae)
          • 27.旋花科(Convolvulaceae)
          • 28.唇形科(Lamiaceae)
          • 29.木樨科(Olcaceae)
          • 30.玄参科(Scrophulariaccae)
          • 31.忍冬科(Caprifoliaceae)
          • 32.菊科(Asteraceae)
      • 第二节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cae)
        • 一、泽泻亚蜗(Alismatidae)
          • 33.泽泻科(Alismataceae)
        • 二、槟榔亚纲(Arecidae)
          • 34.棕榈科(槟榔科)(Arecaccae)
        • 三、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
          • 35.禾本科(Poaceae)
        • 四、姜亚纲(Zingiberidae)
          • 36.美人蕉科(Cannaceae)
        • 五、百合亚纲(Lilidae)
          • 37.百合科(Liliaceae)
          • 38.石蒜科(Amaryllidaceae)
          • 39.鸢尾科(Iridaceae)
          • 40.兰科(Orchidaceae)
      • 复习与思考
      •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 参考文献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