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植物学 第二版 修订版 下册


作者:
吴国芳 冯志坚 马炜梁 周秀佳 郎奎昌 胡人亮 王策箴 李茹光 编著
定价:
49.00元
ISBN:
978-7-04-054593-7
版面字数:
58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0-08-14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生物科学
二级分类:
植物学/植物生物学

本书为《植物学》(第2版修订版)下册,各章基本上由原编者修订,主要根据“打好基础、精选内容、逐步更新、利于教学”的精神,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改和补充。蕨类部分增加了“维管植物分类”一节;被子植物一章增加了“植物命名法”“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各亚纲的特征”等内容,并增添了几个科、属;“植物分类学概述”一章也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增加了“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特征在被子植物分类中的应用”一节。各章末增加了复习思考题,书后附主要参考文献,便于教师和学生参考。

本书可供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用作教材,亦可供植物学相关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 前辅文
  • 引言
    • 一、植物界的分门别类
    • 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
    • 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 第一章 藻类植物(Algae)
    • 第一节 藻类植物的概述
    • 第二节 蓝藻门(Cyanophyta)
      • 一、蓝藻门的一般特征
      • 二、蓝藻门的代表植物
      • 三、蓝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 第三节 裸藻门(Euglenophyta)
      • 一、裸藻门的一般特征
      • 二、裸藻门的代表植物
      • 三、裸藻门的分类地位
    • 第四节 甲藻门(Pyrrophyta)
      • 一、甲藻门的一般特征
      • 二、甲藻门的代表植物
      • 三、甲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 第五节 金藻门(Chrysophyta)
      • 一、金藻门的一般特征
      • 二、金藻门的代表植物
      • 三、金藻门的分类地位
    • 第六节 黄藻门(Xanthophyta)
      • 一、黄藻门的一般特征
      • 二、黄藻门的代表植物
      • 三、黄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 第七节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 一、硅藻门的一般特征
      • 二、硅藻门的代表植物
      • 三、硅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 第八节 绿藻门(Chlorophyta)
      • 一、绿藻门的一般特征
      • 二、绿藻门的代表植物
      • 三、绿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 第九节 红藻门(Rhodophyta)
      • 一、红藻门的一般特征
      • 二、红藻门的代表植物
      • 三、红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 第十节 褐藻门(Phaeophyta)
      • 一、褐藻门的一般特征
      • 二、褐藻门的代表植物
      • 三、褐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 第十一节 藻类植物小结
    • 第十二节 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
    • 经济价值
    • 复习思考题
  • 第二章 菌类(Fungi)
    • 第一节 黏菌门(Myxomycota)
    • 一、黏菌门的特征
    • 二、黏菌门的主要类群
    • 三、黏菌门在生物界的地位
    • 第二节 真菌门(Eumycota)
    • 一、真菌的通性
    • 二、真菌门的主要类群
    • 三、真菌门各亚门间的亲缘关系
    • 四、真菌的经济意义
    • 复习思考题
  • 第三章 地衣(Lichens)
    • 一、地衣的通性
    • 二、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 三、地衣的繁殖
    • 四、地衣的分类
    • 五、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 复习思考题
  • 第四章 苔藓植物(Bryophyta)
    •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 第二节 苔纲(Hepaticae)
      • 一、苔纲的一般特征
      • 二、苔纲的代表植物
    • 第三节 藓纲(Musci)
      •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 二、藓纲的代表植物
    • 第四节 苔藓植物小结
      • 一、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 二、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 复习思考题
  • 第五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 第一节 维管植物
      • 一、维管植物的特征
      • 二、中柱类型
      • 三、维管植物的分类
    •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 第三节 石松亚门(Lycophytina)
    • 第四节 水韭亚门(Isoephytina)
    • 第五节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 第六节 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
    • 第七节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 一、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
      • 二、原始薄囊蕨纲(Protoleptosporangiopsida)
      • 三、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
    • 第八节 古代蕨类举例
    • 第九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 一、蕨类植物的起源
      • 二、蕨类植物的演化
    • 第十节 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 复习思考题
  • 第六章 孢子植物小结
    • 一、植物的起源
    • 二、植物营养体的演化
    • 三、有性生殖方式的进化
    • 四、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 五、生活史的类型及其演化
    • 六、高等植物营养体和孢子叶的发展与分化
    • 七、植物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 复习思考题
  • 第七章 裸子植物(Gymnosperm)
    •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 二、裸子植物的分类
    • 第二节 苏铁纲(Cycadopsida)
      • 苏铁科(Cycadaceae)
    • 第三节 银杏纲(Ginkgopsida)
      • 银杏科(Ginkgoaceae)
    • 第四节 松柏纲(Coniferopsida)
      • 一、松柏纲的主要特征
      • 二、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 三、分类及代表植物
      • (一)松科(Pinaceae)
      • (二)杉科(Taxodiaceae)
      • (三)柏科(Cupressaceae)
    • 第五节 红豆杉纲(Taxopsida)
      • (一)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 (二)三尖杉科(粗榧科)(Cephalotaxaceae)
      • (三)红豆杉科(紫杉科)(Taxaceae)
    • 第六节 买麻藤纲(Gnetopsida)
      • (一)麻黄科(Ephedraceae)
      • (二)买麻藤科(Gnetaceae)
      • (三)百岁兰科(Welwitschiaceae)
    • 第七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 复习思考题
  • 第八章 被子植物(Angiosperm)
    •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 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木兰纲(Magnoliopsida)]
    • 一、木兰目(Magnoliales)
      • 木兰科(Magnoliaceae)
    • 二、樟目(Laurales)
      • 樟科(Lauraceae)
    • 三、胡椒目(Piperales)
      • 胡椒科(Piperaceae)
    • 四、睡莲目(Nymphaeales)
      • (一)莲科(Nelumbonaceae)
      • (二)睡莲科(Nymphaeaceae)
    • 五、毛茛目(Ranales)
      • 毛茛科(Ranunculaceae)
    • 六、罂粟目(Papaverales)
      • 罂粟科(Papaveraceae)
    • 七、昆栏树目(Trochodendrales)
      • (一)昆栏树科(Trochodendraceae)
      • (二)水青树科(Tetracentraceae)
    • 八、金缕梅目(Hamamelidales)
      •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 九、杜仲目(Eucommiales)
      • 杜仲科(Eucommiaceae)
    • 十、荨麻目(Urticales)
      • (一)榆科(Ulmaceae)
      • (二)桑科(Moraceae)
      • (三)大麻科(Cannabaceae)
      • (四)荨麻科(Urticaceae)
    • 十一、胡桃目(Juglandales)
      • (一)胡桃科(Juglandaceae)
      • (二)马尾树科(Rhoipteleaceae)
    • 十二、壳斗目(Fagales)
      • (一)壳斗科(山毛榉科)(Fagaceae)
      • (二)桦木科(Betulaceae)
    • 十三、石竹目(Caryophyllales)
      • (一)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 (二)藜科(Chenopodiaceae)
    • 十四、蓼目(Polygonales)
      • 蓼科(Polygonaceae)
    • 十五、五桠果目(Dilleniales)
      • (一)五桠果科(Dilleniaceae)
      • (二)芍药科(Paeoniaceae)
    • 十六、山茶目(Theales)
      • (一)山茶科(Theaceae)
      • (二)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
    • 十七、锦葵目(Malvales)
      • (一)椴树科(Tiliaceae)
      • (二)锦葵科(Malvaceae)
    • 十八、堇菜目(Violales)
      • (一)堇菜科(Violaceae)
      • (二)葫芦科(Cucurbitaceae)
    • 十九、杨柳目(Salicales)
      • 杨柳科(Salicaceae)
    • 二十、白花菜目(Capparales)
      • 十字花科(Cruciferae)
    • 二十一、蔷薇目(Rosales)
      • (一)景天科(Crassulaceae)
      • (二)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 (三)蔷薇科(Rosaceae)
    • 二十二、豆目(Fabales)
      • (一)含羞草科(Mimosaceae)
      • (二)苏木科(云实科)(Caesalpiniaceae)
      • (三)蝶形花科(Fabaceae,Papilionaceae)
    • 二十三、桃金娘目(Myrtales)
      • 桃金娘科(Myrtaceae)
    • 二十四、红树目(Rhizophorales)
      • 红树科(Rhizophoraceae)
    • 二十五、檀香目(Santalales)
      • (一)桑寄生科(Loranthaceae)
      • (二)槲寄生科(Viscaceae)
    • 二十六、卫矛目(Celastrales)
      • (一)卫矛科(Celastraceae)
      • (二)冬青科(Aquifoliaceae)
    • 二十七、大戟目(Euphorbiales)
      • 大戟科(Euphorbiaceae)
    • 二十八、鼠李目(Rhamnales)
      • (一)鼠李科(Rhamnaceae)
      • (二)葡萄科(Vitaceae,Ampelidaceae)
    • 二十九、无患子目(Sapindales)
      • (一)无患子科(Sapindaceae)
      • (二)槭树科(Aceraceae)
      • (三)漆树科(Anacardiaceae)
      • (四)芸香科(Rutaceae)
      • (五)蒺藜科(Zygophyllaceae)
    • 三十、牻牛儿苗目(Geraniales)
      • 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
    • 三十一、伞形目(Apiales,Umbellales)
      • (一)五加科(Araliaceae)
      • (二)伞形科(Apiaceae,Umbelliferae)
    • 三十二、杜鹃花目(Ericales)
      • 杜鹃花科(Ericaceae)
    • 三十三、柿树目(Ebenales)
      • (一)柿树科(Ebenaceae)
      • (二)山矾科(Symplocaceae)
    • 三十四、报春花目(Primulales)
      • 报春花科(Primulaceae)
    • 三十五、龙胆目(Gentianales)
      • (一)龙胆科(Gentianaceae)
      • (二)夹竹桃科(Apocynaceae)
      • (三)萝藦科(Asclepiadaceae)
    • 三十六、茄目(Solanales)
      • (一)茄科(Solanaceae)
      • (二)旋花科(Convolvulaceae)
      • (三)菟丝子科(Cuscutaceae)
    • 三十七、唇形目(Lamiales)
      • (一)紫草科(Boraginaceae)
      • (二)马鞭草科(Verbenaceae)
      • (三)唇形科(Lemiaceae,Labiatae)
    • 三十八、玄参目(Scrophulariales)
      • (一)木犀科(Oleaceae)
      • (二)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 三十九、桔梗目(Campanulales)
      • 桔梗科(Campanulaceae)
    • 四十、茜草目(Rubiales)
      • 茜草科(Rubiaceae)
    • 四十一、川续断目(Dipsacales)
      •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 四十二、菊目(Asterales)
      • 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
    •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纲(Liliopsida)]
    • 四十三、泽泻目(Alismatales)
      • 泽泻科(Alismataceae)
    • 四十四、水鳖目(Hydrocharitales)
      • 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
    • 四十五、槟榔目(Arecales)
      • 槟榔科(Arecaceae)
    • 四十六、天南星目(Arales)
      • 天南星科(Araceae)
    • 四十七、鸭跖草目(Commelinales)
      • 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
    • 四十八、莎草目(Cyperales)
      • (一)莎草科(Cyperaceae)
      • (二)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
    • 四十九、姜目(Zingiberales)
      • 姜科(Zingiberaceae)
    • 五十、百合目(Liliales)
      • (一)百合科(Liliaceae)
      • (二)石蒜科(Amaryllidaceae)
      • (三)薯蓣科(Dioscoreaceae)
    • 五十一、兰目(Orchidales)
      • 兰科(Orchidaceae)
    •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
    • 复习思考题
  • 第九章 植物分类学概述
    • 第一节 细胞分类学(Cytotaxonomy)
    • 第二节 化学分类学(Chemotaxonomy)
    • 第三节 数值分类学(Numerical Taxonomy)
    • 复习思考题
  • 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