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陕南民俗文化研究


作者:
巫其祥、李明富
定价:
120.00元
ISBN:
978-7-04-039001-8
版面字数:
766.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591页
装帧形式:
假精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4-06-09
读者对象:
学术著作
一级分类:
社会科学
二级分类:
历史学
三级分类:
中国史

本书是一部深入研究陕南本土民俗文化重要个案的文集,其内容填补了陕南本土民俗文化研究的一大空白,对于丰富、充实陕南地域文化的发展,聚积陕南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强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书共76余万字,300多幅珍贵民俗照片,分为移民与陕南民俗文化、陕南生产民俗文化、陕南商贸与手工业民俗、陕南民居民俗文化、陕南婚嫁生育民俗文化、陕南民间丧葬民俗文化、陕南民间岁时传统节日民俗、陕南民间节气民俗文化、陕南民间生肖民俗文化、陕南民间信仰民俗文化、陕南饮食民俗文化、陕南民间艺术及其民俗和其他共13编。对某些重要民俗事象个案,运用大量历史资料,从不同角度,系统地对其渊源、演变和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和历史的剖析,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引证充分。作者立足陕南,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全书文体自由,或夹叙夹议,或情景并述,或掺传说典故,或引诗词谚谜,显得绘情绘意,引人入胜,很具可读性。

  • 前言
  • 第一编 移民与陕南民俗文化
    • 移民与陕南民俗文化
    • 汉水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 汉水中上游流域客民移垦问题初探
    • 巴人进入陕南小考
    • 移民与大槐树
    • 话说陕南的会馆
    • “徙义”—清代陕南移民的义舍
    • 关于家谱
    • 话说家谱—在汉阴张家庄张氏族谱颁发庆典上的发言
    • 张姓由来话古今—在洞河张家堡子张氏家谱颁发庆典上的讲话
    • 巫姓初考
  • 第二编 陕南生产民俗文化
    • 秦巴山区的狩猎
    • 陕南山区的守号
    • 秦巴山区的龙骨水车
    • 陕南水乡的筒车
    • 桔槔尤用人力施
    • 枷的古今
  • 第三编 陕南商贸与手工业民俗
    • 陕南的商贸民俗
    • 算盘的古今中外
    • 陕南民间的牙行
    • 陕南手工业工匠习俗
    • 汉阴手工业行话、谚语
    • 建议重视手工业作坊遗址的保护与申遗问题
  • 第四编 陕南民居民俗文化
    • 一部典型的人类民居发展史—陕南汉水流域的民居和民居民俗文化
    • 中国的门文化
    • 汉阴洞河客家人张氏堡子的兴衰
    • 门楣悬镜
    • “泰山石敢当”及其本源
    • 陕南的照壁
    • “厕所”的古今中外
    • 漫说“风水”
    • 古代的“驿站”
    • 陕南的寨子
    • 汉阴城池的变迁
    • 汉阴古城墙
  • 第五编 陕南婚嫁生育民俗文化
    • 安康的“赘婿”婚俗
    • 轿子及其民俗
    • 陕南民间“哭嫁”习俗面面观
    • 新娘红盖头的由来
    • “麒麟送子”的渊源及其他
    • 陕南民间“投石乞子”的习俗
    • 陕南民间“抓周”的习俗
    • 陕南“做生日”的习俗
    • 头发与民俗
    • 剃好满月头,活到九十九
    • 产妇与生化汤
    • 陕南老年人的“做寿”
    • 弘扬孝道文化 共建和谐社会—对孝道式微现象的调查
    • 人一生的几个“铁门槛”
  • 第六编 陕南民间丧葬民俗文化
    • 陕南的土葬
    • 漫话古今火葬习俗
    • 神秘的陕南千古崖墓葬
    • 唱孝歌
    • 背茅人与过火坑
    • “祭七”的渊源
    • 闲话墓碑
    • “祠堂”的由来
    • 沈氏宗祠落成典礼大会的书面发言
    • “死”的别称
  • 第七编 陕南民间岁时传统节日民俗
    • 春节
    • 中国年节起源四说
    • 论中国传统年节的保护与申遗
    • 鸡日节
    • 人日节
    • 元宵节
    • 春回月圆闹元宵—元宵节的起源及其民俗
    • 春龙节
    • 花朝节
    • 上巳节的由来与汉阴“三月三”古庙会
    • 清明节
    • 浴佛节
    • 端午节
    • 五月端午打露水
    • 吃新节(暴晒节)
    • 七夕节
    • 中元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寒衣节
    • 冬至大如年
    • 腊八节
    • 扫尘节
    • 压岁钱史话
    • 春倌送春
  • 第八编 陕南民间节气民俗文化
    • 二十四节气与民俗
    • 论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与申遗
    • 节气探源
    • “立春”百草回芽
    • “雨水”落无断
    • “惊蛰”春雷动
    • “春分”昼夜平
    • “清明”天气晴
    • “谷雨”生百谷
    • “立夏”三朝遍地黄
    • “小满”麦满仁
    • “芒种”忙忙种
    • “夏至”至长
    • “小暑”逢庚起初伏
    • “大暑”中伏天
    • “立秋”把扇丢
    • “处暑”暑气藏
    • “白露”身不露
    • “秋分”昼夜平分
    • “寒露”百草苦
    • “霜降”杀百草
    • “立冬”天气寒
    • “小雪”雪花飞
    • “大雪”雪满天
    • “冬至”数九
    • “小寒”三九天
    • “大寒”在年关
  • 第九编 陕南民间生肖民俗文化
    • 杂话十二生肖
    • 生肖与民俗
    • 十二属相谈
    • 龙年说龙
    • 蛇年谈蛇
    • 壬午神骏来
    • “三阳开泰”迎羊年
    • 金猴迎春
    • 金鸡鸣盛世
    • 丙戌话狗
    • 亥猪福臻
    • 鼠年与新春
    • 己丑说牛
    • 庚寅话虎
    • 虎与中国民俗文化
    • 瑞兔迎春
    • 兔与中国民俗文化
  • 第十编 陕南民间信仰民俗文化
    • 陕南民间信仰的行业祖师(传统俗神)
    • 陕南船工的信仰和禁忌
    • 一代药王孙思邈
    • 漫话文庙
    • 说城隍
    • 话说“八仙”
    • 中国古代的“厨神”
    • 关于“厕神”
    • 闲话庙会
    • 陕南民间的“讨口彩”
    • 巴山人与蛇文化
    • 陕南民俗中的吉祥数字
  • 第十一编 陕南饮食民俗文化
    • 陕南饮食文化述略
    • 开发陕南菜肴,促进陕菜发展
    • 开发“秦巴药膳”,促进陕西经济发展
    • 陕南民间药膳的保健习俗
    • “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 充分发挥饮食文化优势 推动汉阴经济突破发展
    • 筷子春秋
    • 柴米油盐酱醋茶
    • 一日三餐史话
    • 面条史话
    • 面食与民俗
    • 古今坐席的习俗与规矩
    • 杀年猪与吃泡汤
    • 正月初一吃饺子—兼议饺子小考
    • 元宵节话元宵
    • 端午粽子满城香
    • 中秋与月饼
    • 重阳糕·酒米饭
    • 腊八粥
    • 甜甜的灶糖·圆圆的灶饼
    • 除夕“团年饭”
    • 茶能清心
    • 陕南罐罐茶
    • 陕南的茶馆
    • 茶神陆羽和他的《茶经》
    • 陕南酒文化与酒俗
    • 老年人与酒
    • 陕南的烟俗
    • 只将食粥致神仙
    • 陕南民间食疗、保健谚语
    • 在洛阳城里吃水席
  • 第十二编 陕南民间艺术及其民俗
    • 陕南的汉剧
    • 话说安康皮影戏
    • 浅议陕南民间“小场子”的创新
    • 陕南民间剪纸散论
    • 陕南民间的扎染
    • 陕南的挑花绣
    • 枕头的那些事儿
    • 陕南竹编
    • 陕南藤编
    • 陕南棕编
    • 紫阳民间根雕
    • 陕南的草鞋
    • 神秘的陕南傩舞
    • 陕南采莲船
    • 多姿多彩的陕南龙灯舞
    • 舞狮迎春
    • 陕南板凳龙
    • 陕南民间的竹马舞
    • 汉水流域的蚌壳舞
    • 陕南民间的高跷
    • 巴山“锣鼓草”
    • 秦巴报路歌
    • 汉江船工号子
    • 漫说陕南唢呐
    • 摇荡千年的秋千
    • 几近消失的陕南儿童游戏
    • 陕南童谣漫忆
    • 汉阴“言子”
    • 陕南红色革命歌谣
    • 令人毛骨悚然的陕南红毛野人的传说
  • 第十三编 其他
    • 全力打造民俗旅游,丰富“后花园”新景点—关于开发安康民俗文化旅游的构想
    • 中医药与传统文化
    • 中医药在我国古代的产生和发展
    • 陕南乞丐行乞方式
    • 陕南“乞客”
    • 十二时辰表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 记
  • 版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