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 言 001
- 第一讲 天人合一 003
- 一、 什么是“天人合一”? 003
- 二、 中华传统艺术中的“天人合一” 003
- 三、 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哲学观的由来 019
- 四、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对于世界文化最为杰出的贡献 021
- 第二讲 礼乐传统 025
- 一、 中华礼乐传统溯源 025
- 二、 中华礼乐的重要理论 026
- 三、 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礼乐传统 029
- 四、 中华礼乐传统的得失 043
- 五、 对中华礼乐传统的继承、改造和扬弃 046
- 第三讲 大象之美 051
- 一、 什么是“象”? 051
- 二、 《易传》说“象” 052
- 三、 由“象”衍生而出的审美范畴 053
- 四、 中华传统艺术中的大象之美 055
- 五、 大象之美与艺术家蒙养 068
- 六、 中华传统艺术重视大象之美的文化背景 069
- 七、 中华传统艺术的高妙正在大象之美 070
- 第四讲 比德思维 073
- 一、 “于玉比德”与儒家修身学说 073
- 二、 “于玉比德”观念的延伸 074
- 三、 中华传统艺术的比德、寄兴与象征 080
- 四、 比德思维的文化背景 085
- 五、 比德思维的得失 086
- 第五讲 吉祥意识 093
- 一、 中华民族吉祥意识的渊源流变 093
- 二、 中华民族吉祥意识的丰富内涵 094
- 三、 中华民族吉祥意识的艺术表现 099
- 四、 中华民族吉祥意识的文化背景 106
- 五、 对中华吉祥意识的反思与审视 111
- 第六讲 中和圆融 113
- 一、 中华中和美溯源 113
- 二、 儒家论道德境界的“和” 114
- 三、 道家论自然境界的“和” 117
- 四、 以中和为主导的中华传统艺术 118
- 五、 对民族性格中和圆融的多面审视 130
- 第七讲 气韵生动 135
- 一、 释“气韵” 135
- 二、 “气韵生动”审美命题的提出 137
- 三、 “气韵生动”审美命题的拓展 137
- 四、 气韵生动审美传统的源头在民间 144
- 五、 “气韵生动”审美传统的文化背景 148
- 第八讲 传神写意 153
- 一、 “神”“传神”“畅神”命题的被提出 153
- 二、 写意—文人画及其理论 155
- 三、 中华民间艺术的传神写意传统 161
- 四、 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的双向作用 165
- 五、 中华传统艺术传神写意的文化背景 169
- 第九讲 曲线旋律 175
- 一、 中华传统绘画“线”的丰富内涵 175
- 二、 中华诗、书、画的融通 185
- 三、 中华其他艺术中的曲线旋律 190
- 四、 中华传统艺术线化的文化背景 197
- 第十讲 稳定程式 201
- 一、 中华各门类传统艺术的成熟程式 201
- 二、 中华传统艺术形成程式的文化背景 213
- 三、 一分为二看艺术程式 214
- 第十一讲 海纳百川(之一) 217
- 一、 古代别流旁支的艺术 218
- 二、 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融会 225
- 第十二讲 海纳百川(之二) 234
- 一、 少数民族自成体系的文化艺术 234
- 二、 维护文化生态,保护各民族艺术 251
- 三、 结语 251
- 参考文献 254
- 代后记 我怎样讲通识课程“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2017年“中华传统文化通识核心课程讲习营”演讲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