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图书目录

艺术概论




本书从艺术哲学、艺术创作理论、艺术批评方法论和艺术史方法论四个角度出发,综合国内外名家有关艺术的论述,致力于形成一个认识艺术(美术、视觉艺术)的更具融贯性和前沿性的理论框架。本书采取史论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的叙述方式,从现实生活中有关艺术的真实困惑出发,以真实世界中存在的艺术现象和艺术理论为研究对象,就如何理解和评价艺术、如何看待艺术发生发展的逻辑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见解。追求知识的融贯性、理解的整体性与思考的彻底性是本书的特色。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同等学力教育及广大艺术爱好者使用。



作者:
陈岸瑛

定价:
55.00元

出版时间:
2015-10-30

ISBN:
978-7-04-043284-8

物料号:
43284-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艺术

二级分类:
艺术学理论

三级分类:
艺术史论

重点项目:
暂无

版面字数:
38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404页

装帧形式:
平装
  • 前辅文
  • 绪论
    • 第一章 认识艺术的理论视角
      • 1.1 艺术创作视角
      • 1.2 艺术批评视角
      • 1.3 艺术史视角
      • 1.4 艺术哲学视角
    • 第二章 艺术的定义与再定义
      • 2.1 美术与工艺的分离
      • 2.2 美学作为美术的上层建筑
      • 2.3 反美学思潮
      • 2.4 重新定义艺术的尝试
  • 上篇 艺术基本原理
    • 第三章 美的分析
      • 3.1 美感与审美情感
      • 3.2 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
      • 3.3 多样性的统一
      • 3.4 内感官
      • 3.5 想象力
    • 第四章 心理学美学
      • 4.1 心理学与哲学
      • 4.2 实验心理学
      • 4.3 格式塔心理学
      • 4.4 移情心理学
    • 第五章 趣味与标准
      • 5.1 品与味
      • 5.2 休谟论趣味的标准
      • 5.3 康德论趣味判断
      • 5.4 低俗趣味
    • 第六章 艺术与认知
      • 6.1 古典摹仿论
      • 6.2 反映论与典型论
      • 6.3 诗与画的界限
      • 6.4 绘画与摄影
      • 6.5 摹仿与纪实
    • 第七章 艺术与形式
      • 7.1 表现论美学
      • 7.2 符号论美学
      • 7.3 有意味的形式
      • 7.4 媒介的纯粹性
      • 7.5 意境说
    • 第八章 艺术与生活
      • 8.1 艺术为人民服务
      • 8.2 心理积淀说
      • 8.3 美是生活
      • 8.4 人人都是艺术家
      • 8.5 感人、关切、艺术
  • 下篇 艺术的观念与实践
    • 第九章 艺术与现代性
      • 9.1 现代与传统的断裂
      • 9.2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 第十章 都市现代性与现代主义的兴起
      • 10.1 本雅明的拱廊街研究计划
      • 10.2 都市现代化与法国印象派
    • 第十一章 机器美学与经典现代主义
      • 11.1 第一机械时代
      • 11.2 未来主义与机器美学的起源
      • 11.3 纯粹主义与无形的机器
      • 11.4 机器美学与现代主义的两面性
    • 第十二章 抽象艺术的观念基础
      • 12.1 色彩与形式的独立
      • 12.2 空间观念的转变
    • 第十三章 观念艺术的起源
      • 13.1 达达主义
      • 13.2 杜尚与观念艺术
      • 13.3 超现实主义
      • 13.4 达利与超现实物品
      • 13.5 波普艺术与丹托的现成品理论
    • 第十四章 当代艺术趋向
      • 14.1 全球化与大尺度资源整合
      • 14.2 明星化、品牌化与集体生产
      • 14.3 艺术市场与创意经济
      • 14.4 传统的复兴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