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辅文
-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
- 走出“失范”与“失语”的中国美学和文论
- 美学与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
- 《易经》:作为儒、道美学思想萌芽的卜筮观念
- 席勒美学思想的时代感与现代性—重读《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 中国与西方服饰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
- 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
- 《学术月刊》与我的学术成长
- 西方公共领域的发展与审美经验的变迁
- 奥林匹克运动的审美动因及其历史嬗变
- “艺术”与“工艺”
- 建构“道”“器”之间的“审美文化史”—陈炎教授访谈
- “美学”=“感性学”+“情感学”
- 六大情感范畴的历史发展与逻辑关系
- 论艺术表现的形式与情感特点
- 文学艺术与语言符号的区别与联系
- 我们应如何建构审美文化史
- 论审美教育对人类想象能力的开发
- 艺术本质的动态分析
- 建构、解构、重构—儒、释、道的艺术功能
- 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
- 再论文学艺术的超符号性质—兼答唐小林先生
- 西方艺术中的感性迷狂
- 美学研究的三种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