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词有“中兴”之誉,清代词学批评理论为词学史之最高峰。本书体现清代词学批评史的发展路径,以专题形式研究陈子龙、朱彝尊、王士禛、刘熙载、王鹏运、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王国维等31位在词学史上有重要批评理论建树和学术影响的清代词学家,对每一位词学家进行系统研究,包括生平事迹、词学文献、研究状况、主要词学观点及价值和影响等,并对前人较少关注的一些词学家,如沈雄、徐釚、姚燮、丁绍仪、江顺诒等,予以辨析讨论。本书按照词学家的时代先后顺序编排,以期呈现清代词学的走向和发展嬗变规律,展示清代词学史的全貌。
- 前辅文
- 绪论
- 第一章 陈子龙
- 第一节 总结明词衰因,强调风骚之旨
- 第二节 崇南唐北宋,尚婉丽当行
- 第三节 陈子龙词学的意义
- 第二章 沈雄
- 第一节 《古今词话》的体例和价值
- 第二节 《古今词话》所体现的词学思想
- 第三节 《古今词话》的文献价值
- 第四节 沈雄的词学观
- 第三章 曹溶
- 第一节 南宋论的先声
- 第二节 结合本色当行的雅词论
- 第三节 曹溶在词学史上的地位
- 第四章 毛先舒
- 第一节 尊体:一代盛制,毋宜轻置
- 第二节 词体特征:词有别肠
- 第三节 风格与词艺
- 第五章 陈维崧
- 第一节 词风转变与豪放风格形成
- 第二节 诗词同观
- 第三节 感物起兴
- 第四节 陈维崧的影响和地位
- 第六章 朱彝尊
- 第一节 首倡南宋
- 第二节 姜夔与“第三派”
- 第三节 醇雅词论
- 第四节 黜斥《草堂》,代以《词综》
- 小结
- 本章附录:浙西词派主盟词坛原因初探
- 第七章 王士禛
- 第一节 两宋词价值论
- 第二节 绮丽豪放当分正变不当分优劣
- 第三节 诗词曲之辨
- 第四节 词学史的影响及评价
- 第八章 徐釚
- 第一节 《词苑丛谈》的价值
- 第二节 上溯诗骚,诗词一体
- 第三节 重视音乐特性
- 小结
- 本章附录:《词苑丛谈》与清初四部词话关系考辨
- 第九章 厉鹗
- 第一节 雅正和清雅
- 第二节 以南北宗论词派
- 第三节 《绝妙好词笺》的意义
- 第四节 比兴寄托与流弊反思
- 第十章 王昶
- 第一节 吴中七子与《词综》系列
- 第二节 浙西词派传人
- 第三节 对浙派理论的反思
- 第十一章 张惠言
- 第一节 常州词派开山宗主
- 第二节 《词选》的意义
- 第三节 词体论:“意内言外”
- 第四节 词史观:南北宋之辩
- 第五节 方法论:“缒幽凿险”
- 小结
- 第十二章 郭麐
- 第一节 浙西词派殿军
- 第二节 对浙西词派的超越和批评
- 第三节 宏通的风格观
- 小结
- 第十三章 黄苏
- 第一节 况周颐与黄苏
- 第二节 重比兴寄托
- 第三节 词旨与附会
- 第十四章 宋翔凤
- 第一节 今文经学方法论词
- 第二节 对常州派词论的发展
- 第三节 宋词专题辨析之得失
- 第十五章 周济
- 第一节 词学道路
- 第二节 南北宋之辩
- 第三节 周济的理论贡献
- 第十六章 董士锡
- 第一节 常州调派中的地位
- 第二节 “以无厚入有间”
- 第三节 主情说
- 第四节 以“清”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