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中国笔记小说史(增订本)


作者:
陈文新
定价:
98.00元
ISBN:
978-7-04-064171-4
版面字数:
52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精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5-04-04
物料号:
64171-00
读者对象:
学术著作
一级分类:
社会科学
二级分类:
文学
三级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其审美取向与现代意义的小说差异甚大,反倒近于随笔类散文,风格平易,技巧和藻饰的痕迹趋于消泯。从六朝的《搜神记》《世说新语》,到两宋的《东坡志林》《夷坚志》,再到清代的《阅微草堂笔记》等,笔记小说高峰迭起,佳作如林。本书对笔记小说的发展历程加以系统梳理,既有擘肌分理的理论探讨,也有功力扎实的文献考辨,文本解读则以细腻入微见长。此次增订,融入作者近三十年的研究心得,修改篇幅约三分之二,在理论阐释、文献考辨、文本解读和语言表述等方面都有进一步提升,并依照当前的学术规范,完善了参考文献,添加了索引,以期更便于读者抓住相关研究的重点和脉络。

  • 绪论
    • 第一节 先秦时代的三种叙事类型
    • 第二节 从“子部小说”概念看笔记小说的文类特征
    • 第三节 汉代小说的目录与综合研究
    • 第四节 笔记小说的类型划分与研究
    • 第五节 唐前部分小说的文献问题或史料问题
  • 第一章 志怪小说的萌芽与生长
    • 第一节 “博物”体:从《山海经》到《十洲记》
    • 第二节 “搜神”体:《异闻记》的问世及其意义
    • 第三节 “拾遗”体:从《列仙传》到《汉武内传》
  •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的“博物”体志怪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志怪兴盛的原因
    • 第二节 张华《博物志》
    • 第三节 郭氏《玄中记》
    • 第四节 任昉《述异记》
    • 第五节 “博物”体志怪的审美品格
  •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搜神”体志怪
    • 第一节 旧题魏文帝《列异传》
    • 第二节 干宝《搜神记》
    • 第三节 旧题陶潜《搜神后记》
    • 第四节 刘义庆《幽明录》
    • 第五节 刘敬叔《异苑》
    • 第六节 旧题吴均《续齐谐记》
    • 第七节 孔约《孔氏志怪》等
    • 第八节 “搜神”体志怪的审美品格
  •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拾遗”体志怪
    • 第一节 葛洪《神仙传》
    • 第二节 王嘉《拾遗记》
    • 第三节 “拾遗”体志怪的审美品格
  •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释氏辅教之书”
    • 第一节 刘义庆《宣验记》
    • 第二节 王琰《冥祥记》
    • 第三节 颜之推《冤魂志》
    • 第四节 侯白《旌异记》
  • 第六章 轶事小说的发生、发展、成熟与繁荣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轶事小说兴盛的原因
    • 第二节 “世说”体:“以玄韵为宗’
    • 第三节 “笑林”体:“远实用而近娱乐”
    • 第四节 “杂记”体:意绪秀异的野史
    • 第五节 轶事小说的审美品格
  • 第七章 唐五代笔记小说
    • 第一节 唐五代志怪小说
    • 第二节 唐五代轶事小说
  • 第八章 宋金元笔记小说
    • 第一节 宋代轶事小说的文体风范
    • 第二节 宋代轶事小说的主要类型(附金元)
    • 第三节 宋金元志怪小说
  • 第九章 明代笔记小说
    • 第一节 明代志怪小说
    • 第二节 明代轶事小说
    • 第三节 笑话的鼎盛
  • 第十章 清代志怪小说渐趋繁荣:从《觚腾》到《子不语》
    • 第一节 钮琇《觚腾》
    • 第二节 王士祯《池北偶谈》
    • 第三节 袁枚《子不语》
  • 第十一章 清代志怪小说的鼎盛:《阅微草堂笔记》及其仿作
    • 第一节 纪昀的小说观念
    • 第二节 《阅微草堂笔记》的淑世情怀
    • 第三节 《阅微草堂笔记》的叙事准则
    • 第四节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鬼
    • 第五节 《阅微草堂笔记》之后
  • 第十二章 清代轶事小说
    • 第一节 “世说”体:《今世说》及其他
    • 第二节 杂记体:《板桥杂记》及其他
    • 第三节 笑话:《笑得好》《笑林广记》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