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第2版)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
吴业正 厉彦忠
定价:
58.00元
ISBN:
978-7-04-060770-3
版面字数:
52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23-09-08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机械/能源类
二级分类:
能源动力类专业课
三级分类: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

本书是在第1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书比较全面地讲述了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原理,包括系统的组成、热力学原理、循环计算,制冷机特性的理论分析和计算,以及热交换器等。按照制冷温度不同,本书分为制冷原理篇和低温原理篇两部分。制冷原理篇以蒸气压缩式制冷为主,并涉及固态制冷、CO2制冷、热交换过程及换热器、载冷与蓄冷等内容。低温原理篇重点介绍了气体的液化循环、混合气体的低温分离等,包括氢气液化、氦气液化、天然气液化技术等。为了便于读者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在一些章节中还有计算举例供读者参阅。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本科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供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和从事此领域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在适当选择章节后,亦可用作专门讲授制冷原理及技术的教材,或专门讲授低温原理及技术的教材。

  • 前辅文
  • 主要符号表
  • 第1章 绪论
    • 1.1 制冷的定义
    • 1.2 制冷与低温技术的研究内容及应用
      • 1.2.1 制冷与低温技术的研究内容
      • 1.2.2 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
    • 1.3 制冷与低温技术发展历史简介
    • 参考文献
  • 制冷原理篇
    • 第2章 制冷方法
      • 2.1 物质相变制冷
        • 2.1.1 相变制冷概述
        • 2.1.2 蒸气压缩式制冷
        • 2.1.3 蒸气吸收式制冷
        • 2.1.4 蒸气喷射式制冷
        • 2.1.5 蒸气吸附式制冷
      • 2.2 固态制冷
        • 2.2.1 热电制冷
        • 2.2.2 磁制冷
        • 2.2.3 弹热制冷
        • 2.2.4 电热制冷
      • 2.3 气体涡流制冷
        • 2.3.1 气体涡流制冷的机理分析
        • 2.3.2 气体涡流制冷的计算
      • 参考文献
    • 第3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
      • 3.1 可逆制冷循环
        • 3.1.1 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概述
        • 3.1.2 卡诺制冷循环
        • 3.1.3 洛伦兹循环
      • 3.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 3.2.1 理论循环的特点及工作过程
        • 3.2.2 制冷剂的状态图
        • 3.2.3 理论循环
      • 3.3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 3.3.1 实际循环
        • 3.3.2 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
        • 3.3.3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热力计算
        • 3.3.4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变工况特性
      • 3.4 蒸气压缩式制冷中的制冷剂
        • 3.4.1 概述
        • 3.4.2 制冷剂的性质
        • 3.4.3 混合制冷剂
        • 3.4.4 实用的制冷剂
        • 3.4.5 制冷剂热力性质的计算
      • 3.5 采用混合制冷剂的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 3.5.1 理论循环
        • 3.5.2 实际循环
        • 3.5.3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回热循环
      • 3.6 多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 3.6.1 两级压缩制冷的循环形式
        • 3.6.2 两级压缩制冷的系统流程与循环分析
        • 3.6.3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 3.6.4 两级压缩式制冷机的变工况特性
        • 3.6.5 应用离心式制冷机的多级压缩制冷循环
        • 3.6.6 准二级压缩循环(补气增焓系统)
      • 3.7 复叠式制冷
        • 3.7.1 蒸气压缩式复叠制冷系统与循环
        • 3.7.2 复叠式制冷系统设计与使用中的若干问题
        • 3.7.3 自行复叠循环
      • 3.8 CO2制冷
        • 3.8.1 近临界循环和跨临界循环
        • 3.8.2 CO2跨临界循环的应用装置
        • 3.8.3 CO2跨临界循环的改进方式
      • 参考文献
    • 第4章 制冷机中的热交换过程及换热器
      • 4.1 制冷机中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方法
        • 4.1.1 通过平壁的传热
        • 4.1.2 通过圆管的传热
        • 4.1.3 通过肋壁的传热
        • 4.1.4 平均传热温差与析湿系数
        • 4.1.5 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平均温差法
      • 4.2 蒸发器
        • 4.2.1 蒸发器的分类与结构
        • 4.2.2 蒸发器内的对流换热
        • 4.2.3 蒸发器的传热计算
      • 4.3 冷凝器
        • 4.3.1 冷凝器的分类与结构
        • 4.3.2 冷凝器内的对流换热
        • 4.3.3 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 4.4 蒸发器供液量的自动调节
        • 4.4.1 热力膨胀阀
        • 4.4.2 热电膨胀阀
        • 4.4.3 毛细管与浮球阀
      • 4.5 制冷系统的传热强化与削弱
        • 4.5.1 强化传热的原则与方法
        • 4.5.2 蒸发器表面结霜与霜抑制
        • 4.5.3 添加纳米颗粒强化传热
        • 4.5.4 制冷系统中的隔热
      • 参考文献
    • 第5章 载冷与蓄冷
      • 5.1 传统载冷剂与蓄冷剂
        • 5.1.1 对载冷剂性质的要求
        • 5.1.2 常用的传统载冷剂
        • 5.1.3 传统的蓄冷剂(共晶冰)
      • 5.2 环保要求下载冷技术的新发展
        • 5.2.1 概述
        • 5.2.2 流态冰
        • 5.2.3 环保型制冷与载冷系统
      • 5.3 蓄冷
        • 5.3.1 空调蓄冷概述
        • 5.3.2 水蓄冷
        • 5.3.3 冰蓄冷
        • 5.3.4 气体水合物蓄冷
      • 参考文献
  • 低温原理篇
    • 第6章 获得低温的方法
      • 6.1 低温工质及其性质
        • 6.1.1 低温工质的种类及其热力性质
        • 6.1.2 空气及其组成气体的性质
        • 6.1.3 氢的性质
        • 6.1.4 氦的性质
        • 6.1.5 天然气的性质
        • 6.1.6 低温工质的p、v、T参数计算
      • 6.2 获得低温的方法
        • 6.2.1 气体的绝热节流
        • 6.2.2 气体的等熵膨胀
        • 6.2.3 其他获得低温的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7章 气体液化循环
      • 7.1 概述
        • 7.1.1 气体液化的理论最小功
        • 7.1.2 气体液化循环的性能指标
      • 7.2 节流液化循环
        • 7.2.1 一次节流液化循环
        • 7.2.2 有预冷的一次节流液化循环
        • 7.2.3 二次节流液化循环
      • 7.3 带膨胀机的液化循环
        • 7.3.1 克劳特液化循环
        • 7.3.2 海兰德液化循环
        • 7.3.3 卡皮查液化循环
      • 7.4 氦液化循环
        • 7.4.1 氦的节流液化循环
        • 7.4.2 带膨胀机的氦液化循环
        • 7.4.3 其他类型的氦液化循环
      • 7.5 氢液化循环
        • 7.5.1 氢的节流液化循环
        • 7.5.2 带膨胀机的氢液化循环
        • 7.5.3 用氦制冷设备提供冷量的氢液化循环
        • 7.5.4 大规模氢液化新技术
      • 7.6 天然气液化循环
        • 7.6.1 复叠式制冷液化循环
        • 7.6.2 用混合制冷剂制冷的液化循环
        • 7.6.3 带膨胀机的液化循环
      • 参考文献
    • 第8章 低温精馏分离基础
      • 8.1 基本定律
        • 8.1.1 拉乌尔定律
        • 8.1.2 康诺瓦罗夫定律
      • 8.2 气液相平衡
        • 8.2.1 吉布斯相律
        • 8.2.2 相平衡图
        • 8.2.3 溶液的基本热力过程
      • 8.3 空气的气液相平衡
        • 8.3.1 混合气体分离最小功
        • 8.3.2 空气的二元系气液平衡
        • 8.3.3 空气的氧-氩-氮三元系气液平衡
      • 参考文献
    • 第9章 气体的低温分离
      • 9.1 气体分离的方法
        • 9.1.1 低温液化分离——分凝法
        • 9.1.2 低温精馏分离
        • 9.1.3 应用第三种物质的气体分离方法
      • 9.2 空气的精馏
        • 9.2.1 液态空气的蒸发与空气的冷凝
        • 9.2.2 空气的精馏
      • 9.3 精馏塔
        • 9.3.1 精馏塔板上的工作过程
        • 9.3.2 单级精馏塔
        • 9.3.3 双级精馏塔
        • 9.3.4 填料塔
      • 9.4 空气二元系精馏过程的计算
        • 9.4.1 用y-x图解法求双级精馏塔的理论板数
        • 9.4.2 精馏塔的塔板效率
        • 9.4.3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 9.5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分离
        • 9.5.1 稀有气体在空分塔中的分布及提取方法
        • 9.5.2 空气中氩的分离
        • 9.5.3 空气中氦、氖的分离
        • 9.5.4 空气中氪、氙的分离
      • 9.6 多组分气体的分离
        • 9.6.1 多组分气体精馏过程的计算
        • 9.6.2 石油气的分离
        • 9.6.3 合成氨尾气的分离与回收
      • 参考文献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紧密配合。数字课程资源涵盖多媒体课件、动画、图片等,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呈现形式,拓展了教材内容。在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提供思维与探索的空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