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运动生理学》( 第三版) 的配套教材。本版教材在保留上一版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增补了一些反映运动生理学新知识、新方法的内容。本教材主体由基础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三部分构成,各部分衔接得当,体现了新时代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教材可作为体育专业本科和专科的学生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或各类师资培训教材,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参考用书。
- 前辅文
- 第一章 绪论
- 一、运动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内涵及在运动实践中的作用
- 二、运动生理学实验的目的、方法、要求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 三、运动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 第二章 基础性实验
- 实验1 骨骼肌收缩功能的观察
- 实验2 肌梭传入冲动观察
- 实验3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和传导速度的观察
- 实验4 屈肌反射和交互性抑制
- 实验5 大脑皮质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
- 实验6 动物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记录
- 实验7 胰岛素致低血糖效应
- 实验8 红细胞渗透脆性与血浆的缓冲能力观察
- 实验9 红细胞计数、比容和沉降率的测定
- 实验10 ABO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
- 实验11 啮齿类动物摄氧量的测定
- 实验12 动物低氧模型建立
- 实验13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
- 实验14 人体呼吸运动的调节
- 实验15 蛙类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 实验16 离体蛙心灌流
- 实验17 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观察
- 实验18 神经和体液对家兔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实验19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 第三章 应用性实验
- 实验20 肌肉力量的测评
- 实验21 表面肌电的测评
- 实验22 能量代谢的测评
- 实验23 本体感觉功能的测评
- 实验24 视敏度、视野、立体视觉及眼肌平衡的测评
- 实验25 前庭功能稳定性的测评
- 实验26 反应时的测评
- 实验27 脑电图的测评
- 实验28 肺通气功能的测评
- 实验29 乳酸阈、通气阈和心率阈的测评
- 实验30 人体安静时与运动过程中心率和血压的测评
- 实验31 人体左心室收缩间期和舒张间期的测评
- 实验32 人体心脏泵血功能的测评
- 实验33 人体安静状态和运动时心电图的测评
- 实验34 PWC170 的测评
- 实验35 最大摄氧量的测评
- 实验36 无氧功率的测评
- 实验37 身体成分的测评
- 实验38 运动性疲劳的测评
- 第四章 研究性实验
- 实验39 运动对骨骼肌功能的影响
- 实验40 骨骼肌运动形式和功能状态的表面肌电研究
- 实验41 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 实验42 运动对脑功能的影响
- 实验43 运动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 实验44 运动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 实验45 运动对氧运输系统功能的影响
- 实验46 不同人群有氧运动能力的比较
- 实验47 低氧环境对氧运输系统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 实验48 人体运动过程中生理功能的变化
- 实验49 活动性休息对人体工作能力的影响
- 实验50 强力因素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 实验51 体能训练的生理学研究
- 实验52 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研究
- 实验53 人体健康体适能的研究
- 实验54 有氧健身运动处方的研制
- 第五章 实验器材和设备
- 一、常用手术器械
- 二、运动负荷器械
- 三、生物信号的刺激、引导、记录、采集处理系统
- 四、表面肌电检测仪
- 五、等速肌力测试系统
- 六、脑电信号记录设备
- 七、放射免疫分析仪
- 八、血氧饱和度仪
- 九、血液分析仪
- 十、肺功能检测仪
- 十一、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
- 十二、人工低氧系统
- 十三、心率检测仪
- 十四、血压检测分析仪
- 十五、心电图仪
- 十六、心血管功能测试仪
- 十七、尿液分析仪
- 十八、骨密度仪
- 十九、身体成分分析仪
- 二十、动物运动行为检测设备
- 二十一、细胞与亚细胞水平研究设备
- 二十二、智能可穿戴设备
- 第六章 附录
- 一、人体和动物常用的生理常数
- 二、常用生理溶液
- 三、常用非挥发性麻醉药品
- 四、标准状态气体容积的换算系数
-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