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 年版)编写而成,是结合国内外教材传统特色和新媒体教学方法的新形态教材,包括文字图形表述、章节语音导读、知识视频讲解、实验演示视频、动画演示视频、物理学思想归纳与提炼、章节内容提要和习题参考答案等多维度内容。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刚体力学基础、机械振动基础、机械波、气体动理论基础、热力学基础、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下册包括静电场、恒定磁场、变化的磁场和变化的电场、光学、量子物理学基础。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非物理类专业学生的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供相关教师或其他读者阅读。
- 前辅文
- 第九章静电场
- 9.1 电场电场强度
- 9.2 电通量高斯定理
- 9.3 电场力的功电势
- 9.4 电场强度与电势关系
- 9.5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 9.6 电容电场能量
- 习题9
- 第十章恒定磁场
- 10.1 磁感应强度
- 10.2 安培环路定理
- 10.3 磁场对载流导线和运动电荷的作用
- 10.4 磁介质中的恒定磁场
- 习题10
- 第十一章变化的磁场和变化的电场
- 11.1 电磁感应
- 11.2 自感、互感及磁场的能量
- 11.3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基础
- 11.4 电磁波
- 习题11
- 第十二章光学
- 12.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 12.2 薄膜干涉
- 12.3 光的衍射
- 12.4 光栅衍射
- 12.5 光的偏振
- 习题12
- 第十三章量子物理学基础
- 13.1 光的量子性
- 13.2 氢原子光谱氢原子玻尔理论
- 13.3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 13.4 波函数及其概率解释
- 13.5 薛定谔方程
- 13.6 薛定谔方程应用
- 13.7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方法
- 习题13
- 大学物理综合训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