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生态学研究中充斥着大量不同的理论、模型和概念, 仅用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假说就有一百多个。这些理论或假说多是针对特定群落中的特定结果, 很难找到普适性的理论来解释群落多样性。本书所提出的生态群落理论以一种新颖而独特的方式呈现了群落生态学的核心概念, 使我们更容易理解生态群落各关键过程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 为寻找群落生态学的普适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书适合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方面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
- 前辅文
- 第1章 绪论
- 第一部分 群落生态学的方法、思想和理论
- 第2章 生态学家如何研究群落?
- 2.1 生态群落划分的不同方法
- 2.2 无处不在的尺度问题
- 2.3 生态群落的属性
- 第3章 群落生态学思想简史
- 3.1 理解自然界的群落格局
- 3.2 种间相互作用的简化数学模型
- 3.3 大尺度格局与过程
- 3.4 群落生态学近50年的百家争鸣
- 3.5 群落生态学理论的完善与扩展
- 第二部分 生态群落理论
- 第4章 对生态学和演化生物学普适性理论的追寻
- 4.1 生态群落的普适(和非普适)模式
- 4.2 影响生态群落格局构建的过程
- 4.3 种群遗传学理论:高层级过程
- 4.4 群落生态学中的高层级和低层级过程
- 4.5 群落生态学普适性理论形成的一条途径
- 第5章 生态群落的高层级过程
- 5.1 普适理论
- 5.2 生态漂变过程
- 5.3 选择过程
- 5.4 扩散过程
- 5.5 成种过程
- 5.6 生态-演化动态的一个注记
- 5.7 群落生态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模型
- 5.8 为什么需要基于高层级过程的理论框架?
- 第6章 生态群落动态的模拟
- 6.1 建模准备
- 6.2 局域群落动态:生态漂变
- 6.3 局域群落动态:选择过程
- 6.4 通过扩散过程相互连接的局域群落
- 6.5 考虑成种过程的模型
- 6.6 总结
- 附录6.1 适合度与物种频率的关系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第7章 实证研究的特征
- 7.1 实证研究文献的现状
- 7.2 科学研究的动机
- 7.3 两种基本的实证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
- 7.4 群落生态学的分析单元
- 7.5 混杂变量与X到Y的因果关系推断:协变量问题
- 7.6 文献浩如烟海
- 第8章 实证研究:选择过程
- 8.1 假说1:恒定选择(群落内)和随空间变化的选择(群落间)是群落结构和动态的重要决定因素
- 8.2 假说2:负频率依赖选择是群落结构和动态的重要决定因素
- 8.3 假说3:随时间变化的选择是群落结构和动态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 8.4 假说4:正频率依赖选择是群落结构和动态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 8.5 选择过程的实证研究总结
- 第9章 实证研究:生态漂变和扩散过程
- 9.1 假说5:生态漂变是群落结构和动态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 9.2 扩散过程
- 9.3 生态漂变和扩散过程实证研究的总结
- 第10章 实证研究:成种过程和种库
- 10.1 成种过程、种库及尺度
- 10.2 在实证研究中,成种=成种+恒有性
- 10.3 成种过程对群落格局的影响
- 10.4 假说7.1: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源于成种速率的空间变异
- 10.5 假说7.2:局域尺度的物种多样性最终由决定区域多样性的过程(如成种)决定,而不是由局域尺度的选择和生态漂变过程决定
- 10.6 成种过程实证研究的总结
- 第四部分 结论、反思以及未来的方向
- 第11章 过程优先与格局优先
- 11.1 不同高层级过程的相对重要性
- 11.2 群落生态学的过程优先和格局优先方法
- 11.3 宏生态学中的极少数例外
- 11.4 生态群落理论的普适性
- 第12章 群落生态学的未来
- 12.1 一些遗漏的Meta分析
- 12.2 分布式协同实验(或观测研究)
- 12.3 实验检验(有效)群落大小的影响
- 12.4 减少物种迁入的野外实验
- 12.5 整合研究物种共存和物种多样性
- 12.6 群落和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将群落属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相联系
- 12.7 量化高层级过程的相对重要性
- 12.8 构建基于高层级过程的群落模型
- 12.9 整合群落生态学的进一步整合?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 索引
- 普林斯顿大学“种群生物学专论”系列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