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借鉴兄弟院校实验教学的经验编写而成的。
本书共分六章,包括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物理实验常用基本仪器和实验方法、基础实验、近代物理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和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共计48个实验项目。本书突出了基础与近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训练。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非物理类各专业学生的物理实验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实验工作者和其他科技工作者参考。
- 前辅文
- 绪论
- 第一章 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
- 第一节 测量与测量误差
- 第二节 误差的处理
- 第三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 第四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 第五节 数据处理的几种常用方法
- 练习题
- 第二章 物理实验常用基本仪器和实验方法
- 第一节 力学测量常用仪器
- 第二节 电磁学测量常用仪器
- 第三节 光学测量常用仪器
- 第四节 物理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
- 第三章 基础实验
- 实验一 长度和物体密度的测量
- 实验二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
- 实验三 金属杨氏模量的测定
- 实验四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黏度
- 实验五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 实验六 气垫导轨实验
- 实验七 用霍耳开关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
- 实验八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 实验九 声速的测量
- 实验十 弦振动的研究
- 实验十一 不良导体热导率的测定
- 实验十二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 实验十三 伏安特性的测量
- 实验十四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 实验十五 直流电桥测电阻
- 实验十六 电势差计的原理和应用
- 实验十七 电表的改装与校准
- 实验十八 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
- 实验十九 霍耳元件测磁场
- 实验二十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测定
- 实验二十一 用分光计测量三棱镜的折射率
- 实验二十二 等厚干涉
- 实验二十三 衍射光栅
- 实验二十四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
- 实验二十五 用旋光仪测糖溶液的旋光率和浓度
- 第四章 近代物理综合实验
- 实验一 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
- 实验二 微波光学综合实验
- 实验三 光速的测量
- 实验四 全息照相
- 实验五 光纤传输技术实验
- 实验六 弗兰克-赫兹实验
- 实验七 用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
- 实验八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 实验九 密立根油滴实验
- 实验十 荧光分光光度计实验
- 实验十一 纳米微粒制备技术实验
- 实验十二 核磁共振
- 实验十三 非线性混沌实验
- 第五章 设计性实验
- 实验一 弹簧振子的特性研究
- 实验二 简谐振动的研究
- 实验三 测定冰的熔化热
- 实验四 非线性电阻特性的研究
- 实验五 滑线变阻器特性的研究
- 实验六 用电势差计校准电表
- 实验七 万用电表的组装与校准
- 实验八 用折射极限法测量液体的折射率
- 实验九 光栅特性研究
- 实验十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 第六章 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
- 第一节 仿真实验系统的操作方法与实验报告处理系统
- 第二节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运行举例
- 附录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