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 年版),借鉴近年来国内外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研究改革成果,结合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教师近些年所取得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编写而成的。
全书共分为7章,包括物理实验基础知识和以层次划分的基础训练实验、综合提高实验、综合设计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和研究探索实验。本教材以实验能力培养为主线,着重突出实验设计思想,强调实验物理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于不同的实验项目提供了较为详尽的实验设计思想、基本原理、仪器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扩充课堂实验内容的思考讨论。全书借鉴和采用相应的国内国际标准与规范,在数据处理方面体现了严谨性与科学性。
全书的实验科目与层次性实验教学体系相配合,实验内容丰富,可作为高等学校理科非物理学类专业和工科各专业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用书或参考书。
- 前辅文
- 绪论
- 第一部分 误差理论基础知识
- 第一节 测量与误差、有效数字及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 第三节 常用仪器的仪器误差
- 第二部分 前导性实验
- 实验一 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
- 实验二 弦线上的驻波实验
- 实验三 电势差计的原理和使用
- 实验四 电势差计测热电偶温差电动势
- 实验五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 实验六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 实验七 光的单缝衍射实验
- 第三部分 基础训练实验
- 实验一 三线摆与扭摆实验
- 实验二 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量
- 实验三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 实验四 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 实验五 用恒定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 实验六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 实验七 霍耳效应法测螺线管内部的磁场
- 实验八 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测量和研究
- 实验九 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
- 实验十 光的干涉——牛顿环
- 实验十一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 实验十二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
- 实验十三 示波器原理和使用
- 实验十四 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
- 第四部分 综合提高实验
- 实验一 声速的测定
- 实验二 超声光栅
- 实验三 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 实验四 电子束的偏转和聚集与电子比荷的测定
- 实验五 pn 结特性及玻耳兹曼常量的测量
- 实验六 双光栅测量微弱振动位移量
- 实验七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研究
- 实验八 莫尔效应及光栅传感实验
- 实验九 光纤通信
- 实验十 密立根油滴实验
- 实验十一 弗兰克-赫兹实验
- 实验十二 全息照相
- 第五部分 综合设计实验
- 实验一 RLC 电路的暂态过程研究
- 实验二 滑线变阻器的分压与限流特性研究
- 实验三 金割效应物理摆
- 实验四 pn结数字温度计设计实验
- 实验五 电路混沌效应
- 实验六 波尔共振
- 实验七 铁磁共振
- 实验八 光栅光谱仪与光谱分析
- 实验九 光学综合平台设计实验
- 第六部分 近代物理实验
- 实验一 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电阻-温度特性测量
- 实验二 磁电阻和巨磁电阻的测量
- 实验三 光速测量
- 实验四 变温霍耳效应
- 实验五 电光、声光、磁光综合实验
- 实验六 微波光学实验
- 实验七 核磁共振
- 实验八 塞曼效应
- 实验九 液晶电光效应综合实验
- 实验十 显示器件驱动综合系列实验研究
- 实验十一 椭圆偏振法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
- 第七部分 研究探索实验
- 实验一 光纤压力传感器测定压力变化
- 实验二 超声波实验设计
- 实验三 热敏温度计制作
- 实验四 模拟眼睛成像及屈光不正的物理矫正
- 实验五 自动温控电路设计和安装
- 实验六 色度学实验
- 实验七 大功率电子节能灯的设计制作
- 实验八 人耳听阈曲线测定
- 实验九 传感器特性及人体健康特征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