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2018)


作者:
艾四林 吴潜涛
定价:
80.00元
ISBN:
978-7-04-053295-1
版面字数:
47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0-01-13
物料号:
53295-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级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级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半年多调查研究,形成的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年度发展报告。该《报告》主要围绕学科年度发展概况、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对外学术交流、社会服务七个方面,从数据展示与解读、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四个维度对2018 年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梳理。

  • 前辅文
  • 第一章 总论
    • 一、调研概况
      • (一)调研说明
      • (二)参加调研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分布状况
    • 二、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
      • (一)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 (二)规范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
      • (三)调研督查学科建设进展
      • (四)配齐建强教师队伍
    •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进展
      • (一)重视程度普遍提高
      • (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强化
      •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数量进一步增加
      • (四)科学研究水平有所提升
      • (五)修订使用2018 年版高校思政课教材
      • (六)学科对思政课的支撑作用得到强化
      • (七)开始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
      • (八)涌现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研究生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 (二)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三)各学科点发展不平衡
      • (四)各学科点发展不充分
      • (五)科研能力有待提升
      • (六)评价标准有待完善
    • 五、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 (一)加快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建设
      • (二)尽快配齐教师队伍
      • (三)补短板推动学科协调发展
      • (四)强弱项推动学科充分发展
      • (五)大力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
      • (六)完善学科建设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 第二章 教师队伍建设
    • 一、数据展示与解读
      • (一)基本情况
      • (二)荣誉称号
      • (三)教师培养
      • (四)新进教师
      • (五)博士后
      • (六)职称晋升
    • 二、主要成绩
      • (一)加强政策引领,进一步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方向
      • (二)开展学科调研督查,进一步促进了学科与教师队伍发展
      • (三)拓展研修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综合能力
      • (四)优化教学科研团队,进一步凝聚了教师队伍合力
      • (五)严格准入制度和考评体系,进一步确保了教师队伍质量
      • (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造就了德才兼备的引路人
      • (七)搭建学科平台,进一步推动了教师队伍发展提高
      • (八)凸显问题意识,进一步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 三、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 (一)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
      • (二)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
      • (三)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
      • (四)增强培养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 (五)加强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 第三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 一、数据展示与解读
      • (一)立体化教材体系
      • (二)课堂教学体系建设
      • (三)教学方法体系
      • (四)教学保障体系
      • (五)教学评价体系
    • 二、主要成绩
      •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
      • 工作富有成效
      • (二)思政课规范化建设又上新台阶
      • (三)特色思政课创新与教学方法改革成果丰硕
      • (四)教学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 三、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 (一)按照教育部思政课教学基本要求开齐开足思政课
      • (二)打造思政“金课”需从“五性”出发、“五度”入手
      • (三)加强更加全局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协调
  • 第四章 科学研究
    • 一、数据展示与解读
      • (一)出版著作
      • (二)论文发表
      • (三)科研项目
      • (四)科研获奖
      • (五)学术交流
    • 二、主要成绩
      •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六)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七)党的建设研究
      • (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
      • (九)重大热点问题研究进展
    • 三、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 (一)凸显学科优势:优化学术生态,促进均衡发展
      • (二)建强科研队伍:加强科研管理,统筹教学科研
      • (三)提升学科意识:增强学术自信,开拓学术视野
      • (四)聚焦成果质量:加强合作交流,推进学术创新
  • 第五章 研究生培养
    • 一、数据展示与解读
      • (一)博士研究生招生基本情况
      • (二)硕士研究生招生基本情况
      • (三)培养情况
      • (四)科学研究
      • (五)学位论文
      • (六)毕业去向
    • 二、主要成绩
      • (一)招生方式呈现多样化
      • (二)生源结构逐步优化
      • (三)学术交流日趋活跃
      • (四)就业形势良好
    • 三、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 (一)完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 (二)加强人才培养对口支援工作
      • (三)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 (四)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
  • 第六章 对外学术交流
    • 一、数据展示与解读
      • (一)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政策、规划和实施总体情况
      • (二)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访问留学
      • (三)国(境)外学者来华参加学术交流
      • (四)出国(境)外讲学
      • (五)对外学术交流的经费来源
      • (六)与国(境)外合作研究情况
      • (七)在国(境)内主办国际会议
      • (八)在国(境)外出版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
    • 二、主要成绩
      • (一)主题鲜明,以多种形式隆重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
      • (二)交流互鉴,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境外合作交流日渐增多
      • (三)搭建平台,对外交流成果显著
      • (四)海外研修,开拓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 (五)学术交流与学科相关度提高,扩大了学科的影响力
      • (六)坚持“请进来”,国(境)外学者来华学术交流人次增长迅速
    • 三、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 (一)提高认识,明确对外学术交流的责任与定位
      • (二)创造条件,鼓励更多研究者“走出去”
      • (三)积极作为,打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学术交流的平台和高地
      • (四)加强管理,推动学科对外学术交流水平的总体发展
  • 第七章 社会服务
    • 一、数据分析与解读
      • (一)决策咨询
      • (二)理论宣讲
      • (三)学术兼职
      • (四)培训服务
      • (五)其他社会服务
      • (六)媒体报道
    • 二、主要成效
      • (一)积极服务于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
      • (二)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 (三)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 三、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 (一)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植根实践服务社会的观念
      •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 (三)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社会服务的激励保障体系
      • (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的智库功能
  • 附录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大事记(2018年)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