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论纲


作者: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课题组
定价:
50.00元
ISBN:
978-7-04-048050-4
版面字数:
49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402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7-06-28
读者对象:
学术著作
一级分类:
社会科学
二级分类:
教育学
三级分类:
高等教育

本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全书包括一个总论和十个分论。总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举要”作为本研究的核心成果,围绕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立德树人与素质教育等十大方面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宽视野、较全面梳理、概括提炼,并以“高教思想60 条”形式呈现,60 条就是60个思想理念观察点,这样点面兼顾,环环相连,集珠成串,各部分、各条目既可以相对独立存在,又前后呼应,浑然成一个整体,由此使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基本框架开创性地得以构建,是业内外人士既简明扼要,又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理论的有益文献和重要参考读本。十个分论作为本研究的重要支撑,围绕高等教育本质及其使命思想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思想研究等问题展开研究,均由我国高教理论界知名学者专家牵头主持,研究具有较强的个性化色彩和专门化的精深独到之处,能给相关研究求索者以启迪和启思。

  • 前辅文
  • 第一部分:总论
    • 总论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举要
      • 一、顺应时势发展 重新认知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属性
        • (一)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巨大而深刻变化的时与势
        • (二)高等教育恒性不变的本质功能是培养人才
        • (三)高等教育事业是公益性和私益性的良性互动
        • (四)高等教育兼具意识形态和生产力等多重社会属性
        • (五)时代律动和内在逻辑呼唤高等教育更加彰显文化属性
        • (六)高等教育使命功能的多重性需要整体运筹形成合力
      • 二、尊奉立德树人 全面推进大学素质教育
        • (七)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
        • (八)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 (九)素质教育思想是中国特色鲜明的重大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
        • (十)广泛深入开展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切中时弊涉及根本
        • (十一)加强体育和美育是素质教育思想应有之义
        • (十二)继续探寻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 三、创新发展理念 建立健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 (十三)发展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
        • (十四)建设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应坚持科学发展
        • (十五)分类发展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基本要求
        • (十六)重点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新的战略选择
        • (十七)高等教育发展应主动融入并引领社会信息化潮流
        • (十八)抓住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新机遇
      • 四、释放改革动能 构建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
        • (十九)改革创新是高等教育优质发展的强大动力
        • (二十)在改革办学体制中形成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
        • (二十一)在改革宏观管理体制中实现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
        • (二十二)在改革投资体制中健全高等教育投入使用管理机制
        • (二十三)以保质量和促公平为重点深化招生就业体制改革
        • (二十四)要更加关注高等教育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 五、敬佑教学中心地位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二十五)教学工作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
        • (二十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紧迫任务
        • (二十七)加快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 (二十八)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上重要日程
        • (二十九)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是时代新要求
        • (三十)建立全面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 六、矢志学术创新 着力增强高校科学研究能力
        • (三十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责任是高校学术创新的生命线
        • (三十二)知识创新是高等学校的重大使命
        • (三十三)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和人才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力量
        • (三十四)发挥好高校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主力军作用
        • (三十五)协同创新是高校提升科研与育人能力的有效组织方式
        • (三十六)以人才链和创新链同构发展引领高校学科建设
        • (三十七)学术评价要突显服务国家和实际贡献的价值导向
      • 七、衔命担责尽职 做好高校社会服务全面化大文章
        • (三十八)社会服务全面化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 (三十九)学术创业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开拓深化
        • (四十)发挥智库作用是高校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新使命
        • (四十一)高校在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特殊作用
        • (四十二)社会实践是师生增长才干开拓服务面的重要举措
        • (四十三)构建高效有力的社会服务保障支持体系
      • 八、尊师崇教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
        • (四十四)教师是高校办学的第一资源和最宝贵财富
        • (四十五)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建设卓越高校的先决条件
        • (四十六)把师德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
        • (四十七)树立科学全面的高等学校教师发展观
        • (四十八)让高校教师在学术框架内专业化发展成长
      • 九、优化双向开放 加速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 (四十九)中国正在步入国际高等教育中心
        • (五十)在优化国际交流合作中增强高等教育国际发展话语权
        • (五十一)在扩大双向开放中深度融入国际化潮流
        • (五十二)发展国际教育有利于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 (五十三)国际学历学位互认是建立世界高等教育共同体的需要
      • 十、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 (五十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关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成败
        • (五十五)落实管办评分离是现代大学治理的必然趋势
        • (五十六)在落实政府“放管服”中彰显大学办学主体性
        • (五十七)加快改革和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 (五十八)推进大学章程建设是健全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石和标志
        • (五十九)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是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 (六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治理的核心体现
        • 结语 聚焦时代新命 踏上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
  • 第二部分:分论
    • 分论一 高等教育本质及其使命思想研究
      • 一、高等教育本质的内涵与时代性
        • (一)高等教育本质探索历久弥新
        • (二)高等教育本质及其属性
        • (三)西方高等教育的文化特色
        • (四)中国高等教育学界的文化使命
      • 二、高等教育本质探索的历史嬗变与进展
        • (一)高等教育本质探索历经四个阶段
        • (二)第一阶段:从“上层建筑本质观”的迷雾中走出
        • (三)第二阶段:“生产力本质观”逐渐成为主导
        • (四)第三阶段:“文化论本质观”显露端倪
        • (五)第四阶段:“文化创新引领”使命的提出
        • (六)展望未来:构建“文化论”高等教育哲学
      • 三、国际高等教育思想的比较借鉴与超越
        • (一)西方高等教育本质探讨历程
        • (二)西方高等教育的理性主义传统
        • (三)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成功
        • (四)高等教育文化创新需要超越政治论与认识论之争
      • 四、高等教育文化创新使命的自觉体认与承担
        • (一)冲破传统本质观的逻辑局限
        • (二)高等教育本质是高深知识探索与传播的统一
        • (三)高等教育本质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 分论二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思想研究
      • 一、理论阐释: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思想与理论观点
        • (一)高等教育现代化基本概念的辨析
        • (二)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规律与不同道路
        • (三)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及其理论解释
      • 二、百废待兴: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思想历史探索
        • (一)新民主主义教育过渡到社会主义教育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
        • (二)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理论成果
      • 三、迈向强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一)高等教育的恢复发展与以教育现代化为指向的改革启动
      • (1978—1992 年)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探索
      • (1993—2002 年)
        • (三)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现代化高等教育强国之路的战略部署(2年以来)
      • 四、发展之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构成要素与未来走向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现代化教育发展过程的实践逻辑
        • (二)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特征
      • 五、面向2030: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亟待转型升级
        • (一)深刻理解时代要求,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方向
        • (二)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发展思想和理论,创新高等教育发展观
        • (三)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打造发展模式的升级版
        • (四)转变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观,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教育质量
        • (五)改革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 (六)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分论三 大学素质教育思想研究
      • 一、大学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 (一)素质教育的历史沿革
        •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 (三)素质教育的价值旨趣
      • 二、大学素质教育的关系辨析
        • (一)知识、能力与素质
        • (二)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
        • (三)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
        • (四)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
      • 三、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 (一)课程体系的发展
        • (二)培养模式的创新
        • (三)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 (四)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
      • 四、大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保障
        • (一)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保障
    • 分论四 高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思想研究
      • 一、人才培养理论
        • (一)培养理念
        • (二)培养制度
      • 二、人才培养模式
        •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
        •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
      • 三、教学改革
        •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 四、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 (一)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及建设意义
        • (二)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 (三)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质量评估)
    • 分论五 高校科研与社会服务思想研究
      • 一、高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理论基础与概念框架
        • (一)高校科研和社会服务思想的源起
        • (二)高校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类型
        • (三)高校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
        • (四)高校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政策含义
      • 二、科研体制化:中国大学的现代化
        • (一)新中国成立十七年(1949—1966 年):科教分离体制的建构
        • (二)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 年):教学与科研两中心
        • (三)社会转型期(1992 年至今):社会需求多样化与大学职能的多元化
        • (四)建设完全意义下的现代大学
      • 三、发挥科研的优势潜能: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一)以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本科教育
        • (二)科研的育人性和教学的学术性
        • (三)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 四、从学科逻辑到社会需求逻辑: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 (一)学科逻辑与社会需求逻辑
        • (二)我国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 (三)提升高校社会服务的能力
    • 分论六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思想研究
      • 一、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 (一)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 (二)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 (三)高校教师的服务能力
      • 二、高校教师的职业规范与权利保障
        • (一)高校教师的职业规范
        • (二)高校教师的基本权利
      • 三、高校教师发展的制度建设
        • (一)教师资格制度
        • (二)教师聘任制度
        • (三)教师评价与考核制度
      • 四、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与展望
        • (一)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 (二)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
    • 分论七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研究
      • 一、高等教育治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二、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
        • (一)高等教育治理
        • (二)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 (三)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三、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 (一)科学治理原则
        • (二)民主治理原则
        • (三)依法治理原则
        • (四)过程治理原则
      • 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 (一)完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
        • (二)进一步推进高校自主办学
        • (三)依法推行教授治学
        • (四)加强高校民主管理
        • (五)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
      • 五、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
        • (一)依法依规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
        • (三)发挥治理机制的作用
        • (四)转变领导管理职能
        • (五)加强技术支持,保障治理目标的实现
    • 分论八 大学文化思想研究
      • 一、大学文化的学理性问题研究
        • (一)大学文化的概念与本质特征
        • (二)大学文化的要素与层次
        • (三)大学文化的意义与作用
      • 二、大学文化发展和建设历程的研究
        • (一)校园文化:大学文化发展的初型期
        • (二)人文素质教育:大学文化的转型期
        • (三)大学文化:大学文化的全面建设期
      • 三、大学文化思想研究
        • (一)大学文化育人思想研究
        • (二)大学文化治校思想研究
        • (三)大学文化强国思想研究
    • 分论九 高等教育扩大开放与推进国际化思想研究
      • 一、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
        •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与渊源
        •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素与动因
        •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 二、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想的发展阶段与主要内容
        •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想的发展阶段
        • (二)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三、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想的要旨
        • (一)积极开放,加快发展
        • (二)平等交流,互惠互利
        • (三)服务国家利益和教育主权
        • (四)引进与输出相结合,倡导双向交流
    • 分论十 高等教育要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研究
      • 导言
        • (一)在两极的对立统一中探寻联系
        • (二)运用网状思维进行分析
        • (三)对各种关系进行哲学思考
      • 一、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 (一)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一对孪生命题
        • (二)“一体两面”: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共生共存
        • (三)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关系的博弈
        • (四)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关系的协调均衡
      • 二、大学自治与政府干预的关系
        • (一)大学自治与政府干预:内涵及其演变
        • (二)大学自治与政府干预关系的协同性
        • (三)大学自治与政府干预关系的冲突与矛盾
        • (四)协调与耦合大学自治与政府干预的关系
      • 三、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 (一)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概念
        • (二)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统一性
        • (三)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在高等学校中的冲突与矛盾
        • (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的协调与平衡
      • 四、适应社会与超越社会的关系
        • (一)适应与超越: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基础与本体价值体现
        • (二)合规律与合目的:适应社会与超越社会的辩证统一
        • (三)冲突与失衡:适应社会与超越社会的矛盾对立
        • (四)历史、实践与逻辑相结合:适应社会与超越社会的和谐共进
      • 五、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 (一)国际化与民族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
        • (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化具有同一性
        • (三)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化存在差异性
        • (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化需要建构和谐的关系
      • 六、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关系
        • (一)传统与创新的概念、性质与特征
        • (二)传统与创新在高等教育中的和谐统一
        • (三)传统与创新在高等教育中的对立与冲突
        • (四)平衡传统与创新关系的原则
  • 附录 课题研究进展大事记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