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四卷)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作者:
袁行霈
定价:
59.80元
ISBN:
978-7-04-032572-0
版面字数:
61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517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出版时间:
2014-05-26
物料号:
32572-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中文
二级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三级分类:
汉语言文学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成果,既是高校教材,又是学术研究著作。全书的编写倡导文学本位,并将文学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实地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做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各章均有详细的附注,以介绍各家观点;各卷之后又有研修书目,为读者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线索。全书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前瞻性,以及较大的信息量,在出版后曾经获得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本书在2005年修订过一次。此次修订,是在2005年第二版的基础之上,在保留原书篇幅及编写宗旨、指导思想、体例、框架等特色的前提之下,对原书进行的一个中等规模的修订。主要是对第二版的一些缺失之处予以修正,并审慎地加入了新的研究资料和学术成果,保持本书的内容前沿性。

本书适合作为高校中文专业的通用教材,亦可以供古代文学爱好者、研究者参考。

  • 前辅文
  • 第七编 明代文学
    • 绪论
      • 第一节 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
        • 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 市民阶层的壮大
        • 新的读者群的形成
        • 新的内容与新的形象
        • 审美趣味的转变
        • 文学的商业化
      • 第二节 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
        • 政治思想由高压趋向失控
        • 王学左派的兴起与禅宗思想的广泛渗透
        • 张扬个性和对人欲的肯定
        • 新思潮的先天不足
      • 第三节 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 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及其繁荣
        • 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 雅文学与俗文学的交融
      • 第四节 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 不同文学群体的形成
        • 明代文学论争的特点
        • 文学论争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 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 三国故事的长期流传与发展
        • 关于罗贯中
        •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时间
        • 《三国志演义》的主要版本
      • 第二节 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
        • 《三国志演义》的主旨
        • 政治上向往“仁政”
        • 人格上注重道德
        • 才能上崇尚智勇
        • 关于“拥刘反曹”
        • 在悲怆和迷惘中追寻传统
      • 第三节 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
        • 虚与实的结合
        • 非凡的叙事才能
        • 全景式的战争描写
        • 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
        • 历史演义体语言
      •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 历史演义的繁荣
        • 列国系统的小说
        • 隋唐系统的小说
        • 明末的时事小说
        • 对于社会文化生活的广泛影响
        • 《三国志演义》在国外
    • 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
        • 水浒故事的流传与发展
        • 作者问题
        • 《水浒传》的版本
      • 第二节 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
        • 一曲“忠义”的悲歌
        • “忠义”观的形成及其复杂性
        • 丰富的思想内涵
        • 《水浒传》与所谓“暴力崇拜”
      • 第三节 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的群像
        • 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
        • 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
        • 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 连环钩锁、百川入海的结构
      • 第四节 《水浒传》的影响
        • 《水浒传》的社会影响
        • 《水浒传》的文学地位
        • 《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
        • 《水浒传》在国外
    • 第三章 明代前期诗文
      • 第一节 明初诗歌与散文
        • 高启: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者
        • 杨基、袁凯诗中的乱世悲音
        • 宋濂、刘基的散文创作
      • 第二节 台阁体与茶陵派
        • 台阁体的特征
        • 台阁体与时局及作家遭际的关系
        • 李东阳与茶陵派
      • 第三节 明代的八股制义文
        • 八股文与科举的关系
        • 八股文的体制与创作特征
        • 八股文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 第一节 李梦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
        • 前七子的复古主张
        • 时政题材中的危机感与批判意识
        • 庶民生活的显现
      • 第二节 王世贞与后七子的文学复古
        • 法度格调的强化与具体化
        • 格调说中的重情色彩
        • 后七子的诗歌创作
      • 第三节 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
        • 重视文学的独立性和对文学本质的新理解
        • 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的距离
        • 对后世文坛的影响
      • 第四节 归有光与唐宋派
        • 宗法态度的变化与差异
        • 文以明道说的延续
        • 创作中的文学意味
        • 归有光的散文成就
    • 第五章 明代杂剧的流变
      • 第一节 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
        • 皇家贵族朱权、朱有燉的杂剧创作
        • 御前侍从贾仲明、杨讷的杂剧创作
        • 刘东生的《娇红记》
      •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的杂剧转型
        • 转型期杂剧的特点
        • 王九思与康海的杂剧
        • 《一文钱》等讽刺杂剧
        • 爱国题材杂剧与爱情题材杂剧
      • 第三节 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 “狂人”徐渭
        • 《四声猿》与《歌代啸》
        • 徐渭在剧坛上的影响
    • 第六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 第一节 明初传奇概述
        • 传奇的渊源及体制
        • 明初传奇的道学气和八股化
        • 《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
      • 第二节 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 李开先的《宝剑记》
        • 四大声腔与昆腔的发展
        • 梁辰鱼的《浣纱记》
        • 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
      • 第三节 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 明后期传奇概述
        • 高濂的《玉簪记》
        • 孙仁孺的《东郭记》
        • 周朝俊的《红梅记》
      • 第四节 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剧作家
        • 沈璟的昆腔创作
        • “沈汤之争”
        • 吴江派曲学家群体
        • 玉茗堂风格的剧作家
        • 孟称舜的《娇红记》
    • 第七章 汤显祖
      •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 坎坷的仕途
        • 徘徊于儒、道、释之间
        • 人生的“至情”论
      • 第二节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 《牡丹亭》的题材渊源
        • 人物性格冲突
        • 浪漫主义风格文化警示意义
      • 第三节 “临川四梦”中的另外三部戏
        • 《紫钗记》
        • 《南柯记》
        • 《邯郸记》
        • “四梦”之比较
      • 第四节 汤显祖的影响
        • 汤显祖影响下的剧作家
        • 汤剧的社会影响
        • “临川四梦”的演出与传播
    • 第八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 第一节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
        • 玄奘取经题材的神化与孙悟空形象的演化
        • 《西游记》的版本
        • 作者问题
        • 吴承恩
      • 第二节 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
        • 戏笔中存至理
        • 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 呼唤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
        • 整体性寓意与局部性象征
      • 第三节 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诙谐性
        • 极幻与极真
        • 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 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
        • 戏言寓诸幻笔
      • 第四节 《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 神魔小说流派的形成
        • 《封神演义》
        • 《西游记》等神魔小说的影响
    • 第九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 第一节 《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
        • 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 成书的时代
        • 作者之谜
        • 《金瓶梅》的版本
      • 第二节 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
        • 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
        • 从暴露社会的矛盾走向剖视扭曲的人性
        • 《金瓶梅》的悲剧性
        • 关于性描写的问题
      • 第三节 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 寄意于时俗
        • 从歌颂到暴露
        • 人物性格的立体化
        • 网状结构
        • 妙在家常口头语
      • 第四节 《金瓶梅》的续书及其影响
        • 《续金瓶梅》等续书
        • 《金瓶梅》奠定了世情小说发展的基础
        • 《金瓶梅》在国外
    • 第十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 第一节 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
        • 《清平山堂话本》及“熊龙峰小说四种”
        • 冯梦龙与“三言”
        • 凌濛初与“二拍”
        • 《型世言》及明末其他白话短篇小说集
      • 第二节 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 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
        • 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的张扬
        • 对于贪官酷吏的抨击和清官的市民化
        • “情”与“理”的矛盾与向“礼”的回归
      • 第三节 “无奇之所以为奇”
        • 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工巧
        • 细致入微的写心艺术
        • 体式和语言的变化
      • 第四节 明代的文言小说
        • 《剪灯新话》与其他传奇小说
        • 不同类别的文言笔记小说专集与丛书的大量刊行
        • 明代文言小说的地位和影响
    • 第十一章 晚明诗文
      • 第一节 李贽
        • 价值观念中的叛逆色彩
        • “童心说”
        • 犀利坦直的文风
      • 第二节 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
        • 以“性灵说”为内核的文学主张
        • 直写胸臆的抒情特征
        • 清新轻逸的艺术风格
        • 浅率化的流弊
      • 第三节 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
        • 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继承与变异
        • 幽深奇僻的艺术境界
        • 晚明文学思潮的回落
      • 第四节 晚明小品文
        • 小品文的兴盛
        • 小品文的创作特色
        • 小品文的影响
      • 第五节 明末文坛
        • 复社与几社
        • 陈子龙、夏完淳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
    • 第十二章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 第一节 明代散曲
        • 相对沉寂的明初散曲创作
        • 弘治正德年间散曲的重新兴盛
        • 嘉靖以后散曲创作的繁荣
      • 第二节 明代民歌
        • 明代民歌创作的兴盛
        • 民歌流行的原因
        • 《山歌》与《挂枝儿》
  • 第八编 清代文学
    • 绪论
      • 第一节 文化专制下的学术和文学
        • 文化专制:独尊程朱理学
        • 编书与禁书
        • 日益严苛的文字狱
        • 汉学的兴盛
        • 桐城古文正宗的确立
        • 文学的滞化现象
      • 第二节 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
        • 清初的学术转向
        • 理欲之辨的深化
        • 文学社会功用的强调
        • 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
        • 文学中的人文意识
      • 第三节 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 集历代文学之大成
        • 文学古典形态的再度辉煌
        • 新兴文体的飞跃
        • 演变的趋势
    •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 第一节 遗民诗人
        • 顾炎武、黄宗羲、 王夫之
        • 屈大均和吴嘉纪
        • 其他遗民诗人
      • 第二节 古文三大家
        • 清初散文
        • 侯方域
        • 魏禧
        • 汪琬
        • 其他古文家
      • 第三节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
        • 钱谦益的行迹与心态
        • 前期的诗作
        • 宏伟、沉郁、典丽的《后秋兴》
        • 虞山诗派
      • 第四节 吴伟业和“梅村体”叙事诗
        • 吴伟业的身世
        • 观照历史兴亡
        • 痛失名节
        • 梅村体——歌行体的新境界
      • 第五节 词的中兴和纳兰性德
        • 词的中兴
        • 陈维崧和阳羡词派
        • 朱彝尊和浙西词派
        • 纳兰性德和“京华三绝”
      • 第六节 王士禛与康熙诗坛
        • “钱王代兴”
        • 王士禛的神韵说和其神韵诗
        • 入蜀使粤诗的变化
        • 康熙朝的其他诗人
    •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 第一节 清初戏曲
        • 吴伟业和尤侗寄托心曲的抒情剧
        • 李玉等苏州剧作家的新编历史剧
        • 李渔的风情喜剧
      • 第二节 《长生殿》
        • 洪昇生平
        • 天宝遗事的历史底蕴
        • 《长生殿》的重史意识与杨贵妃形象
        • 化长恨为长生的意蕴
        • 艺术风格
      • 第三节 《桃花扇》
        • 孔尚任的际遇与《桃花扇》的创作
        • 历史反思与征实精神
        • 下层人物形象
        • 国家至上的思想
        • 戏剧结构
        • 人物形象的塑造
    •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
      • 第一节 小说续书与《水浒后传》
        • 清初的小说续书
        • 两种续法:仿造和假借
        • 陈忱的行迹假“水浒”人物以写心
        • 小说的抒情性
      • 第二节 《醒世姻缘传》
        • 作者与成书年代
        • 独创的长篇世情小说
        • 荒唐的因果报应模式
        • 鲜活的社会众生相
        • 宿命外壳中的真实内蕴
        • 叙事的幽默与喜剧风格
      • 第三节 李渔的短篇小说
        • 清初的拟话本小说
        • 李渔的小说创作
        • 演绎个人经验和情趣
        • 专断的叙述与叙述的机巧
        • 讽谕和娱乐
      • 第四节 才子佳人小说
        • 一种小说类型
        • 作家的创作底蕴
        • 才子佳人的婚姻梦想
        • 顺乎情而不悖乎礼
        • 故事的模式化及其演变
    • 第四章 《聊斋志异》
      •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 大半生在科举中挣扎
        • 塾师生涯
        • 徘徊于雅俗文化之间
        • 《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成书
      • 第二节 狐鬼世界的建构
        • 一书而兼二体
        • 用传奇法以志怪
        • 神怪、梦幻的艺术形式化
        • 狐鬼花妖的人情化和意象性
      • 第三节 狐鬼世界的内涵
        • 创作的抒情表意性
        • 科举失意的心态
        • 落寞生活中的梦幻刺贪刺虐
        • 现实伦理与精神超越
        • 崇高与庸俗并存
      • 第四节 文言短篇的艺术创新
        • 多种小说模式
        • 情节 的丰美
        • 小说诗化倾向
        • 叙述语言平易简洁
        • 人物语言多样
      • 第五节 《聊斋志异》的馀响
        • 文言小说的再度蔚兴
        • 顺随与抗衡
        • 《子不语》等
        • 《阅微草堂笔记》
        • 《聊斋志异》在国外
    • 第五章 《儒林外史》
      •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 科第兴盛的家族
        • 科举失意与觉醒
        • 取材于现实士林
      • 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 命意在批判科举
        • 科举扭曲的社会和文人
        • 科举派生的“名士”
      • 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
        • 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内涵
        • “真儒”与实学思想
        • 金陵市井奇人与理想人格
      • 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
        • 长篇结构的新形式
        • 叙事艺术的新特点
        • 讽刺艺术的新成就
    • 第六章 《红楼梦》
      • 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一生
        • 《红楼梦》的版本
        • 高鹗和程伟预
      • 第二节 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 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和大观园的毁灭
        • 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
        • 贾宝玉和人生悲剧
      • 第三节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 真实的人
        • 人各一面的底蕴
        • 性格表现的多面性
        • 美丑的互渗
        • 对照与互补
      • 第四节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 写实与诗化融合
        • 浑然一体的网状结构
        • 叙事视角的变换个性化的文学语言
      • 第五节 《红楼梦》的影响
        • 续书蜂出
        • 反复改编
        • 对创作的深远影响
        • 红学
    • 第七章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 第一节 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
        • 诗坛多元格局
        • 袁枚及性灵派诗人
        • 盛世中的哀唱:郑燮、黄景仁
      • 第二节 桐城派及其以外的散文
        • 桐城派的出现
        • 义法说和雅洁的审美标准
        • 方、刘、姚三祖
        • 桐城派以外的散文
      • 第三节 骈文的复兴和汪中
        • 骈文复兴及其文化背景
        • 骈文八家与汪中
        • 李兆洛《骈体文钞》
      • 第四节 浙派词的嬗变和常州词派的兴起
        • 浙派词的嬗变
        • 常州词派兴起的背景
        • 《词选》和张惠言比兴寄托的词风
    • 第八章 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
      • 第一节 《镜花缘》和其他长篇小说
        • 长篇小说的多样化
        • 李汝珍的《镜花缘》
        • 寄寓理想、讽刺现实、炫鬻才艺
      • 第二节 案头化的文人戏曲创作
        • 传奇、杂剧创作的最后阶段
        • 蒋士铨等剧作家
        • 《雷峰塔传奇》等
      • 第三节 地方戏的勃兴和京剧的诞生
        • “花部”与“雅部”之争
        • 皮簧腔与京剧
        • 地方戏的优秀剧目
      • 第四节 讲唱文学的盛行
        • 源流、演变和发展
        • 弹词与《再生缘》
        • 鼓词和子弟书
  • 第九编 近代文学
    • 绪论
      • 第一节 近代文学发展的文化环境
        • “欧风美雨”的时代潮
        • 新式学堂的涌现
        • 踏出国门
        • 翻译事业的发达
        • 现代化传媒的发展
      • 第二节 作家主体的转型与新旧分野
        • 作家知识结构的变化与转型
        • 思想分野与文学流派的复杂关系
        • 政治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
      • 第三节 文学观念与作品形态的变化
        • 翻译文学的发展
        • 文学观念的变化
        • 作品形态的新变
        • 吸收西方文学技法与民族形式问题
      • 第四节 文化下移与文体革命
        • 社会思想启蒙与文化的下移
        • 散文文体的历史性变革与白话文运动
        • 近代文体革命的实质及其复杂性
        • 文体变革的历史意义
      • 第五节 近代文学流程
        • 近代文学的过渡性质
        • 近代文学的分期
        • 近代前期文学的变化及其特征
        • 近代后期文学的发展及其与新文学的接轨
    • 第一章 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
      • 第一节 龚自珍的思想与创作道路
        • 张扬个性与理性的“尊情”与“尊史”
        • 以“史官”自处的社会批判精神
        • 睥睨“乡愿”的“怪魁”
      • 第二节 龚自珍的散文
        • 清代散文的转折
        • 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抗争
        • 危机与变革意识
        • 个性解放的呼喊
        • “横霸”之气与震撼力
        • 诡异奇崛的风格
      • 第三节 龚自珍的诗、词
        • 封建末世的镜子
        • 呼唤风雷与人才
        • 压抑与解脱
        • 童心的复归
        • 龚自珍的新词风
      • 第四节 反帝爱国诗潮
        • 广泛汹涌的反帝爱国诗潮
        • 魏源与林则徐
      • 第五节 宋诗派、桐城派、常州派与近代前期词
        • 宋诗派的形成与主要倾向
        • 郑珍诗的艺术开拓
        • 桐城派的新趋向
        • 姚门弟子梅曾亮的散文
        • 曾国藩的湘乡派与曾门弟子的海外游记
        • 新体散文的萌芽
        • 周济与常州词派
        • 传统词坛名家蒋春霖
        • 邓廷桢等人的爱国词作
    • 第二章 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
      • 第一节 侠义公案小说
        • 侠义公案小说的基本趋向
        • 《三侠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施公案》及其他
      • 第二节 人情世态小说
        • 人情世态小说的发展趋势
        • 《品花宝鉴》
        • 《花月痕》
        • 《海上花列传》
      • 第三节 近代小说变革的征兆
        • 带有前瞻性的小说嬗变
        • 《蜃楼志》
        • 《兰花梦奇传》
        • 《何典》
      • 第四节 近代前期的戏曲
        • 传奇杂剧继续衰落与嬗变中的作家与作品
        • 地方戏的发展与京剧的兴盛
        • 京剧的代表剧目及其成就
        • 弹词宝卷
    • 第三章 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 第一节 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 “诗界革命”与黄遵宪的新派诗
        • 厚重的历史现实内容
        • 反映新学理、新事物与“吟到中华以外天”
        • 黄遵宪描写艺术的拓展
      • 第二节 梁启超与新文体
        • 思想界的陈涉
        • 资产阶级文学革命的提倡者、鼓吹者
        • 别具魅力的新文体散文
        • 新体散文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 第三节 近代后期散文
        • 近代后期散文概观
        • 康有为的政论文
        • 谭嗣同冲决罗网的笔锋
        • 严复与林纾
        • 章 炳麟的革命檄文
      • 第四节 近代后期诗歌
        • 康有为的浪漫主义歌唱
        • 丘逢甲的爱国歌声
        • 女侠秋瑜南社及其代表作家柳亚子等
        • 同光体的诗歌主张与创作
        • 湖湘派与晚唐派
      • 第五节 近代后期词
        • 近代后期词的创作倾向
        • “清季四大词人”
        • 异军突起的文廷式
    • 第四章 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
      • 第一节 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的兴起
        • 小说界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 新小说的澎湃浪潮
        • 构拟理想世界的蓝图
        • 求新声于异邦
        • 历史疮痍的反思
        • 民族民主革命的铎音
        • 翻译小说的繁荣与小说审美意识的嬗替
      • 第二节 《官场现形记》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封建社会崩溃前夕的官场解剖:《官场现形记》
        • 光怪陆离的社会诸相的写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第三节 《老残游记》与《孽海花》
        • 小说艺术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变:《老残游记》
        • 深含三重意蕴的《孽海花》
      • 第四节 民初小说鸟瞰
        • 从开启民智到徇世媚俗
        •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渊源与流变
        • 苏曼殊的哀情小说
      • 第五节 戏剧改良运动与话剧的诞生
        • 戏剧改良运动的勃兴
        • “民族文学之伟著,亦政治剧曲之丰碑”汪笑侬与京剧改良
        • 中国早期话剧的诞生
  • 文学史年表
  • 研修书目
  • 后记
  • 第二版后记
  • 第三版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