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编写而成。本书知识体系完整,内容科学性强;概念准确,语言表述简洁;数学推导严谨,繁简适当。本书力图在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的同时,突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振动与波动、波动光学、近代物理基础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各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教材,也可供理科非物理专业选用。
- 第三篇 热学
- 第九章 气体动理论
- §9-1 物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 §9-2 理想气体的压强
- §9-3 理想气体的温度
- §9-4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的内能
- §9-5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
- §9-6 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 §9-7 玻耳兹曼分布律
- §9-8 气体内的迁移现象
- §9-9 真实气体 范德瓦耳斯方程
- 第十章 热力学
- §10-1 准静态过程 功 内能
- §10-2 热力学第一定律
- §10-3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的应用
- §10-4 气体的摩尔热容
- §10-5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 §10-6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 §10-7 热力学第二定律
- §10-8 熵 熵增加原理
- 第四篇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基础
- §11-1 简谐振动及其特征
- §11-2 描述简谐振动的基本物理量
- §11-3 简谐振动的几何表示法
- §11-4 简谐振动的能量
- §11-5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共振
- §11-6 简谐振动的合成087
- 第十二章 机械波
- §12-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 §12-2 波速 波长 波的周期与频率
- §12-3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 §12-4 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 波的吸收
- §12-5 波的反射 折射 衍射
- §12-6 惠更斯原理及其应用
- §12-7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 §12-8 驻波
- §12-9 声波
- §12-10 多普勒效应
- 第五篇 光学
- 第十三章 波动光学
- §13-1 光的干涉
- §13-2 光波 相干光波的获得
- §13-3 杨氏双缝干涉
- §13-4 半波损失 光程
- §13-5 薄膜干涉
- §13-6 迈克耳孙干涉仪
- §13-7 光的衍射
- §13-8 单缝夫琅禾费衍射
- §13-9 光栅衍射
- *§13-10 光学仪器的分辨率
- §13-11 伦琴射线的衍射
- §13-12 光的偏振
- §13-13 马吕斯定律 偏振片的起偏和检偏作用
- §13-14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 布儒斯特定律
- §13-15 光的双折射
- *§13-16 旋光现象
- 第六篇 近代和现代物理
- 第十四章 狭义相对论
- §14-1 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 §14-2 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 洛伦兹变换
- §14-3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 §14-4 狭义相对论动力学主要结论
-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基础
- §15-1 热辐射定律 普朗克量子假设
- §15-2 光电效应
- §15-3 康普顿效应
- §15-4 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
- §15-5 玻尔理论与氢原子的能级
- §15-6 德布罗意假设 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 §15-7 量子力学简介
- 第十六章 现代物理技术
- §16-1 激光技术
- §16-2 光导纤维
- §16-3 超导电性
- §16-4 纳米技术
- §16-5 等离子体
- §16-6 混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