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中医诊断学(第2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
王忆勤
定价:
23.80元
ISBN:
978-7-04-045712-4
版面字数:
275.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16-08-12
物料号:
45712-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医药
二级分类:
中医学

《中医诊断学》第2 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教材包括诊法部分和辨证部分。编写上在全面、系统介绍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案例实训,突出中医诊法技能强化训练及临床辨证思维训练。

本教材以纸质教材配数字课程新模式出版。数字课程内容包括学习辅导、自测题、教学PPT、拓展资源、典型病例、视频、动画、彩图、音频等,便于师生上网学习,数字课程与书中内容有机结合、相互呼应,是对纸质教材内容的重要补充和扩展,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达到中医诊断学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

本教材可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学生使用,还可供从事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师、教学和科研人员阅读参考,也是国家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住院中医师规范化培训、青年中医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书。

  • 前辅文
  • 绪论
    • 一、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 二、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 三、 中医诊断的原则
  • 第一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
      • 一、 望神
      • 二、 望色
      • 三、 望形
      • 四、 望态
    • 第二节 局部望诊
      • 一、 望头面
      • 二、 望五官
      • 三、 望颈项
      • 四、 望躯体
      • 五、 望肢体
      • 六、 望皮肤
      • 七、 望下窍
    • 第三节 望排出物
      • 一、 望排出物的原理和意义
      • 二、 望排出物的内容
    • 第四节 舌诊
      • 一、 舌的形态结构
      • 二、 望舌的原理
      • 三、 望舌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 四、 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
      • 五、 舌诊的内容
      • 六、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 第二章 闻诊
    • 第一节 听声音
      • 一、 正常声音
      • 二、 病变声音
    • 第二节 嗅气味
      • 一、 病体气味
      • 二、 分泌物、排泄物气味
      • 三、 病室气味
  • 第三章 问诊
    •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 一、 问诊的地位及意义
      • 二、 问诊的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
    •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 一、 一般情况
      • 二、 主诉
      • 三、 现病史
      • 四、 既往史
      • 五、 个人生活史
      • 六、 家族史
    • 第三节 问现在症
      • 一、 问寒热
      • 二、 问汗
      • 三、 问疼痛
      • 四、 问头身胸腹不适
      • 五、 问饮食口味
      • 六、 问二便
      • 七、 问情绪
      • 八、 问睡眠
      • 九、 问妇女
      • 十、 问男子
      • 十一、 问小儿
  • 第四章 切诊
    • 第一节 脉诊
      • 一、 脉象形成的原理
      • 二、 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 三、 脉象要素及正常脉象
      • 四、 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 五、 脉象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
      • 六、 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 七、 脉诊的临床意义
    • 第二节 按诊
      • 一、 按诊的意义
      • 二、 按诊的方法
      • 三、 按诊的内容
  • 第五章 病性辨证
    • 第一节 寒热辨证
      • 一、 寒证
      • 二、 热证
      • 三、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 四、 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 第二节 虚实辨证
      • 一、 虚证
      • 二、 实证
      • 三、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 四、 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 第六章 病位辨证
    • 第一节 表里辨证
      • 一、 表证
      • 二、 里证
      • 三、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 四、 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 第二节 脏腑辨证
      • 一、 心与小肠病辨证
      • 二、 肺与大肠病辨证
      • 三、 脾与胃病辨证
      • 四、 肝与胆病辨证
      • 五、 肾与膀胱病辨证
      • 六、 脏腑兼证辨证
    • 第三节 经络辨证
      • 一、 十二经脉病证的特点
      • 二、 奇经八脉病证的特点
    • 第四节 六经辨证
      • 一、 六经辨证的概念
      • 二、 六经病证的传变方式
    •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
      • 一、 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
      • 二、 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方式
    • 第六节 三焦辨证
      • 一、 三焦辨证的概念
      • 二、 三焦病证的传变
  • 第七章 诊断与病案
    • 第一节 病情资料的整理
      • 一、 判断病情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 二、 评价病情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 三、 分析病情资料的一致性
    • 第二节 辨证思维的方法与步骤
      • 一、 区别各种辨证方法的适用范围,合理选用适当的辨证方法
      • 二、 辨证的内容和步骤
      • 三、 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
      • 四、 辨证的具体要求
    • 第三节 病案
      • 一、 病案的沿革与意义
      • 二、 病案的书写通则和标题名称
      • 三、 中医病案书写格式
  • 主要参考文献

中医诊断学(第2版)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紧密配合。数字课程包括学习辅导、自测题、教学PPT、拓展资源、典型病例、彩图、动画、视频、音频 等资源。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媒体资源,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呈现形式,拓展了教材内容。在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时,为学生学习提供思维与探索的空间。

相关图书